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大家好,我是阿歧。

对于大部分国漫迷来说,近年不断有优秀的国漫涌出,不得不令人欣喜。但是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呢?

初期时代——第一部动画

《大闹画室》,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这部动画片的名字,但这部动画却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动画作品,是万氏兄弟参与配音长城画片公司出品的一部动画片。

影片表现一个画家正在画室作画,突然,画家画出的一个身着中式服装的小人儿从画板上跳下来。他淘气而滑稽,给画家添了不少麻烦。最后,经过一番追逐打斗,小人儿被赶回了画中。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大多数百科和论文的配以改片的图片是如图的黑白猫,源自美国动画《猫的闹剧》,目前《大闹画室》并无真实图像资料流传。此后,万氏兄弟陆续摄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他们与《大闹画室》一起,被评为"中国最早的三部动画"。(源自360百科)

中前期阶段——少儿向

相信八零后、九零后的孩子都看过《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葫芦兄弟》、《九色鹿》、《黑猫警长》等极其优秀的动漫作品,可能让人吃惊的是,这些作品都出自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1957年4月正式建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50多年来,《大闹天宫》、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葫芦兄弟》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

所以对于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于大部分的九零后,我们都是在美影的作品当中成长的,但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受众还是少儿向。

中期阶段——萌芽

这个阶段对于网络不发达的九零后人群会比较熟悉,虽然整体的画风结构还是偏向少儿化,但是却将受众往青少年身上倾斜,动画不再单单是向少儿输送。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虹猫蓝兔七侠传》——我国第一部中华传统武侠卡通片

《虹猫蓝兔七侠传》是由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一部长篇武侠动画连续剧,是中国首部武侠动画电视连续剧。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动画共108集,每集15分钟左右,主要讲述了以虹猫蓝兔等为主的七位侠士与坏人魔教教主斗争的侠义故事。

《神厨小福贵》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是由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国产动画片,许龙导演,田理妮编剧。

该剧讲述了清末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人仓皇西逃。西行路上,由于御膳大厨被小李公公谋害掉入悬崖失踪,慈禧只得命太监小李子在当地挑选厨师。

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的受众其实偏向青少年,拥有较为复杂化的剧情和人物冲突,尤其是这两部作品,人物不再是皆大欢喜的场面,有喜有悲,较为能体现那时期的作品特征。

当前阶段——百花齐放

目前来说,太多优秀的作品涌出,要挑出单独得到作品或者公司来表现还是不太可能。就如《魁拔》《西游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动漫电影,制作上算的上是优秀,虽然大鱼海棠,争议性比较强,但是在笔触上还是给人相对完好的。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而中长篇的动漫里,《十万个冷笑话》——前期爆笑,后面有点稍欠人意。《妖狐小红娘》、《刺客五六七》、《全职高手》、《镇魂街》等也是极其优秀的作品。

但个人向(o。0允许阿歧的国漫排行吧)——《秦时明月》、《一人之下》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秦时明月》系列是由中国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3D武侠动画系列,于2007年春节期间起在中国全国各地正式首映,网络上亦有授权播出。另有衍生出的仅在网络、不在电视播出的姐妹篇《天行九歌》等。

成为心中的排行的原因很简单,在网络初期,无法接触太多新番和众多国漫的时候,《秦时明月》优良的画面,丰富的剧情构架,绚丽的打斗,诸子百家的历史厚重,让男生的大侠梦不禁爆发。

《一人之下》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当看一人之下的时候,早已是阅番无数,但是一人之下以优异的剧情,以及不落俗套的剧情紧紧的吸引我们这群挑剔的人群,一手山歌做片头曲——空前绝后的好听,主角不是龙傲天——情商超高看着不蛋疼,阿宝姐最美——不容反驳!!!

有哪些国漫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动漫在发展?——个人向解读

结语

当前国漫还是拥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起之前拥有长足的发展,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国漫,目前新出的国漫品种和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事实。

希望喜欢的读者老爷,点赞!收藏!加关注!

你的喜爱是我创作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