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罕见姓氏:一、贰、三、亖

提起姓氏,大家都知道我国有《百家姓》,其实据统计我国的姓氏不仅有上百个,甚至达到了上千个,《百家姓》里还有一些未收录进去的罕见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以数字“一二三四”作为姓氏的罕见姓氏。

中国罕见姓氏:一、贰、三、亖

一、我姓“一”,现在全国只有1400多人。

来自北魏鲜卑族的乙娄氏,北魏孝文帝改汉姓时,大多数人改成了“娄”姓,只有一小部分改成了“一”姓,因此和“娄”姓1500年前是一家。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五胡乱华以后,公元439年终由鲜卑族的拓跋氏统一华北,建立北魏,北魏历代君主都已重视汉文化之学习,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实行全盘汉化的政策,不仅把都城从山西大同迁到了河南洛阳,而且“禁胡语,改汉姓”,不许鲜卑族说“胡话”,还把他们的姓氏都改了,鲜卑族的姓氏大多为复姓,孝文帝下令鲜卑族姓氏皆改汉姓,所改之汉姓,以音近于原鲜卑姓者为准。拓拔宏以鲜卑拓跋部本氏为首姓,拓拔氏改汉姓元氏。其中有名的还有“独孤”氏改为“刘”氏。

中国罕见姓氏:一、贰、三、亖

二、我姓“贰”,姓氏罕见,人数6600多人。

数字“二”的大写是“贰”,“贰”姓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贰”姓很罕见,是以国家命名的,“贰国”在今天的湖北,为西周时由华夏族在湖北建立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故地在今湖北广水市境,是周朝为限制楚国发展而封的“汉阳诸姬”之一。贰国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公元前701年春,楚与贰、轸结盟,对郧国采取包围态势。郧国联合随、绞、州、蓼等诸侯国奋起反击,在其西部边境的蒲骚之地集结兵力,准备与楚军决战。楚国统帅屈瑕采纳大将斗廉的建议,率部分兵力驻于今天湖北钟祥,另派斗廉率精兵夜袭蒲骚,大败郧军。其余四国慑于楚军之威,不敢轻举妄动 。楚国于是顺利完成与贰、轸两国结盟,将其势力推进至清发水流域,后贰国为楚国所灭。

中国罕见姓氏:一、贰、三、亖

三、我姓“三”,全国不足4500人。

来源于春秋时期宋桓公,他有很多宠妃,共给他生了7个儿子,老三叫“子三种”,在他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齿序名字为姓氏者,称三氏、种氏,世代相传至今。源于地名,出自满族古居地叁牲,即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所辖伊兰市。叁牲的地理位置在牡丹江与松花江合流处,濒松花江南岸,东临倭肯河,城三面江流环绕,为水陆交通要地。其地女真族、赫哲族、蒙古族中多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叁牲氏、叁姓氏、叁布氏等,后多省文简化为汉字单姓,称叁氏,简笔为三氏。

中国罕见姓氏:一、贰、三、亖

四、我姓“亖”,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减少。

大多数人可能不认识“亖”字,其实它的意思就是“三”上面加“一”横,“四”的意思,读音也是四,“亖”姓来源于北魏鲜卑族“死”姓,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刚开始鲜卑族的人也没有想那么多,既然孝文帝要求改姓,就以自己以前的部族名的读音在汉字中找个字随便代替,然而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剧,鲜卑族竟然全部融入了汉族,理解了汉字中“死”字意思,其恐怖的姓氏也给他们带来了不便,让这个姓氏的人自改汉姓以来就慢慢减少,姓“死”的人又开始改姓,有人改成了“思”姓、有人改成了“肆”姓,有人改成了“亖”姓,当然还有一部分仍然姓“死”,因此这几个姓1500年前是一家,不过“死”姓和“亖”姓有改为“四”姓的趋势,因为“亖”本来就是“四”的意思,读音也一样,不过好多人不认识“亖”字,这给姓“亖”的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他们以又趋向于改成“四”姓。即便是“四”姓,全国使用人数目前4500左右。

中国罕见姓氏:一、贰、三、亖

这些罕见的姓氏虽然使用人数很少,但是起名字也不用担心重名,而且这些简单的数字姓氏,也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这也是这些姓氏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