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法三

◎学佛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要从心地下真功夫,也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洗心易行’:洗除心垢、改变行为。修行的利益有三种:住真实慧、明心见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积功累德(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我们修行的目标是‘清净、平等、觉’,如果不修这三种心,不但不能往生,世间灾难也不能免。因为我们内有烦恼、外有恶缘;内外交感,一定会有苦报。

◎求佛菩萨没有感应,是自己有业障。改过自新就是消除业障。

◎修行有效果,现前就能够得到身体健康、精神充沛、体力好,烦恼少、智慧长、法喜充满。

◎一切的病痛都是因为自己心里有‘毒’,也就是‘贪、嗔、痴’,所以要洗心易行,把心中的毒秽消除,身体自然健康。

◎我们这个时代,真正是‘饮苦食毒’,空气、饮水、食物,处处都存有毒害。解毒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经典上说,阿罗汉能够降伏毒龙;毒龙所散发的毒气,谁也受不了,只有阿罗汉、菩萨们的大慈悲心,才能够降伏它。

◎‘幸福’要以理性去追求,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理如法的求必定得感应。修行人念念为弘扬正法,想求道场也可以求得到。

◎印光大师说,学佛之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心’是学佛成就的秘诀。末法时代修学很难成就,就是因为不懂得尊师重道,如果对于老师不能够百分之百的恭敬、服从,即使是佛菩萨来说法,自己还是不能够得到真实利益。我们学佛希望自利利他,就要以身做则、尊师重道,做众人的表率、模范。

◎学佛生不起恭敬心,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烦恼,这也是我们生生世世不能通过的大关卡,如果在这一生我们希望真正成就,一定要把它彻底放下。

◎世、出世法都是从‘恭敬’中求,所以善知识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们心目中最仰慕的人,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要跟著他学道,才会有成就。一心一意跟老师学道,不要知道老师的缺点,才能生起恭敬心,获得真实法益。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知恩报恩,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别人对自己有滴水的恩德,都应该铭记在心,更何况是父母、师长的大恩大德,我们更要念念不忘;这是培养自己忠厚的品德。别人对我不好,不必放在心上;别人有好处,则要念念不忘;能够学到这一点,我们的心地才会真正清净,德行才能成就。

◎善知识总是‘希望别人比自己好’。古代父母希望子女好,老师希望学生好,他们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没有环境学习,所以尽心尽力的教育,希望下一代超过自己,把自己缺失,希求改进,优点发扬光大。朋友与朋友之间,存心也是善良仁厚,希望别人比自己好。实在讲,这个意识就是中国文化五千年不断的根本。

◎‘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想到别人缺失,就是自己的烦恼。每个人都有善、恶,有丑陋、也有光明的一面,阿罗汉尚且有习气,更何况是凡夫?即使他有九面是丑陋的,我们也要舍弃,只看他光明的一面,这样才生得起恭敬心。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没有恭敬心的人,道业绝对不能成就。

◎凡夫总是喜欢看别人的丑事,而且愈丑愈好,这是大毛病。法师一生保持清净的秘诀,就是不看别人缺点,时常赞念别人的功德胜事。

◎人一生当中,真的要自求多福。要时常想到自己的一笑一动、一言一行,极乐世界菩萨们统统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要想瞒,也只能瞒住世间的愚痴人,这种想法就叫做‘自欺欺人’。

◎做恶事要赶快发露忏悔,早日受报;做好事不要让别人知道,就是积阴德。

◎什么事情都要先检讨自己,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教我们存心仁厚。想要别人对我笑,自己得先对别人笑;处世要大公无私;这些都是学做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要,有了是负担。一切境缘之中,只管修自己的清净心,依教奉行,一生的际遇就让佛菩萨安排,让它自然成就。有缘分做好事,要有智慧辨别这个缘是邪还是正?正就做,不正就不做。即使有人好心成就,也要观察将来的影响,不要轻易被境界所转。

◎真正修行,就是要把这一颗心,磨得又光又圆,心胸才会宽阔自在。否则遇到逆境、冤家折磨的时候,双方都有过失、都要造罪业,来生来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生烦恼是自己内心有病、心里有冲突,与外境不相干。其实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世、出世间的学问、德行,都是自清净心显露。儒家讲‘清心寡欲’、‘淡泊明志’;佛法讲‘明心见性’、‘净念相继’。这是人生真实的受用、真正的幸福。

◎‘无量寿经’讲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位,可见得言语的重要。古人说‘祸从口出’,言语不谨慎,小则影响个人荣辱,大则导致国破家亡;这些我们在历史上也看到很多。有的时候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与人结冤仇,自己还不知道。所以修行‘口业’最难守,世尊教我们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自己一定要谨慎。

◎诸佛菩萨眼看众生造业受苦,也不说一句,为什么?机缘还没有到,即使说了他也不觉悟、不会接受,反而会造业造得更重。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一直要等到众生回头、肯接受时,才会帮助他。

◎不要诽谤人,也不轻易赞叹人,看到别人的过失要涵容。古人说:‘君子绝交,不言人过’,喜欢说别人过失,的确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毛病。

◎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是教育,也就是品德的涵养;‘政事’、‘文学’是待人处世受用的原则。

◎有大智慧的人,态度一定恭敬、谦虚。有深度的人,听别人讲话不会立即反驳,先要经过深思熟虑,恐怕自己思虑不周,犯下过失。

◎自从庐山远公大师创办东林念佛堂以来,‘莲社’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所提倡的‘净宗学会’,正是是古代莲社的现代化,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庞大的组织,而是一个独立的社团,每个学会都可以自立章程、推选干部,带领一个地区的念佛人,大家一起来共修。

◎中国儒家以礼乐教学,佛门则重视戒律与梵呗,戒律调身,梵呗调心,在不如意的时候,我们高歌一曲,的确能够纾解心中的忧虑。世间音乐会激发人的情绪,但是佛门音乐,却可以帮助我们的心平静安定,所以称为‘梵音’。经典上说,世尊在世的时候,以音声作佛事,由此可知梵呗的重要性。唱梵呗最重要的是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慈悲心,音声有佛菩萨加持,自然得感应。善导大师说‘一切真实心中作’,唱念也不例外。

◎作事一定要谨慎,真正爱护一个人,就不能让他有造罪业的机会。让众生有机会造罪业,这是我们的过失。

◎人道要有伦理才算是善道,如果丧失伦理,人道也就变成恶道。老虎三天吃一餐,而且是饿的时候才会吃小动物,如果不饿,即使有动物从它面前走过,它也不理会;所造的杀业不太多。反观人类所造的恶业,比起毒蛇猛兽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所以畜生死了以后尚有上升,人死后反而往下堕落。

◎得到神通有三种方式:礳清净心,祃药物(效果不大),祎妖魔鬼怪附身(他一走,神通能力也就跟著丧失)。所以只有修清净心,自性能力恢复,才是真正的神通。清净心是定,我们依照戒、定、慧修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等到智慧开启,自性神通自然恢复,不求也能得到。

◎古人非常重视老师与朋友,这是一个人成就的重要关键。朋友,是志同道合之人,比同学的关系还要亲,同学还不一定志同道合,但是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同学。我们自己发心修学,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找几个人一起研究讨论,这是古人所谓的‘切磋琢磨’,道业、学业才会进步。

◎极乐世界的大众,每个人相貌都相同,这就是世间人所说的‘相随心转’。我们仔细观察两个人,如果他们的相貌、言行、举止都相同,习气个性也会一样。所以一个修行人,是不是真正修行、真正有道,都可以从相貌上看出来。

◎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缘分不具足,什么事都不能成就。缘分来的时候,要知道珍惜;知道珍惜就是大智慧、大福德。没有福德智慧的人,纵然遇到胜缘,也会当面错过。

◎世尊当年教学,早期的弟子都是菩萨、罗汉,虽然没有制度、没有组织,可是培育人才、教化众生都能成就。这些我们读历史都能够看到。现代人有制度、有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质上毫无成就。这就是觉悟的人没事,迷惑的人多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用功。能够天天进步的是贤人;我们能够做到一个月比一个月进步,也已经很可观。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进步呢?心地清净,没有什么事,牵挂、忧虑比从前少,这就是进步。所以修行,要能够真正的看破、放下。

◎学佛好好修行,作众人的榜样,就古人所说的‘人天眼目’,这是修大福报、无量功德。

◎孔老夫子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是‘中和’,所以我们看‘论语’里面,字字句句都充满著「中和’的力量。真正做到‘中和’,个人一生就可以过得很幸福,团体来讲,尤其是领导人,能够掌握中和之道,团体一定会兴旺。

◎读书要掌握总纲领、总原则,才能够得受用。

◎我们静静观察,儒、佛的教学都是活泼而生动,绝对不教人读死书;读死书的人一定不会开悟;不仅是佛法,儒家也讲求‘开悟’。什么是‘开悟’?能够举一反三就是开悟,学习一个原则,会联想到许多事,懂得灵活运用、事事通达,这样读书才会有受用。

◎‘事一心不乱’是解悟,‘理一心不乱’是证悟。念佛的好处,是一句佛号念到底,由‘功夫成片’自然入‘事一心不乱’,由‘事一心’自然契入‘理一心’的境界,正如同大势至菩萨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是理一心不乱。

◎佛经上常说‘五浊恶世’,现在这个时代,不但物质环境有严重的污染,人事环境也非常恶劣。不但贫穷人过得很苦,富贵人也不快乐;还有很多有权势的人,每天都觉得苦恼不堪。人与人之间,往往是冤家聚头,讨债还债,苦不可言,有利益的时候大家亲如兄弟,没有利益的时候,再好的朋友也视同陌路,连父子兄弟,也会因为争名夺利而反目成仇、骨肉互相残杀。这些情形在现代社会,我们看到很多。再看物质环境,不但空气、水源早已经严重污染,就连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用品,有很多也会产生副作用。我们自己不但烦恼很多,而且对于是、非、善、恶一无所知,只会盲从附和。这些情形,佛陀早在三千年前就看得非常清楚,所以称为‘五浊恶世’,真是‘内有障碍,外有恶缘’,彻底觉悟的人,一定会勤奋努力的修行。

◎古德常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的可贵,在于能够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发心牺牲奉献,自行化他,所以连宰相、将帅都比不上。但是如果做不到彻底的牺牲与奉献,古德也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都是真实的告诫我们,出家一定要认真修行,真正成就,否则将来一定会受果报。

◎从前出家人接受供养,都要讲经说法来供养施主。法供养要有清净、慈悲心,自性功德流露,才是真供养,所以我们要认真修行,真正有成就,才是施主的‘福田’。

◎对于佛的威仪、轨范我们要认真学习,并且把它发扬光大,才不愧为佛弟子。

◎世间人笑话学佛迷信,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迷信。许多人强调,要讲究营养、有进步的医学,才能保持健康长寿。但是我们看到,许多在苦难中生活的人,他们每天粗茶淡饭,根本谈不上营养,也不用吃补品,仍然活得健康快乐,也很长寿。由此可知,这些不是圆满的长寿之道。最究竟彻底的答案,佛法告诉我们,是修善积福。因为健康长寿是福报,福报必须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有修持的功夫才能够得到。现在全世界灾难很多,有福报的人,再大的灾难也能度过。所以要学习清净、善良,节俭、惜福,在大灾难中自求多福。

◎佛门里面长幼的顺序,以德行为第一,其次才讲戒腊和年龄。最简单的德行,就是存好心、作好事、说好话。

◎世界的劫难,必须靠多数人知道忏悔、改过自新,才能够化解。但是这件事情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众生业力深重,感得大自然的报应。

◎唱念不容易,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平剧里面的唱腔、白文,与佛门的唱念很接近,我们可以学习、做参考。唱念的本质是真诚心的流露,技巧是表达的方式,心不真诚,唱腔再好也不能感动人。有真诚心,就算没有技巧,还是能够令人感动。佛当年以音声作佛事,整部大藏经,都可以谱成曲歌唱,由此可知唱念的重要。

◎真正的好老师,一定很愿意教学生,把好的东西流传给后世;只可惜找不到学生。毕竟真正肯学的人是少之又少,多半都是放逸、懒散,没有尊师重道和敬业的精神。

◎我们生在这个浊恶时代,是共业所感,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加上外面环境的恶缘,没有不造业的。但是也有真正的好人不受环境污染,不需要别人劝勉就能够洁身自爱,这种人都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

◎八地菩萨的境界,我们业障凡夫的确没分,但是念佛人只要信心清净、净念相继,就可以达得到。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比不上一个老实念佛人,因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生就可以圆满成佛。佛经上说,这种人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数的诸佛如来,今生因缘成熟,承蒙十方诸佛威神加持,才能够遇到净土法门,一生圆满成就,他的确是尽虚空、遍法界最有福报的人。

◎现在全世界到处都有灾难,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安稳处,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最吉祥,无论到那里,都有诸佛护念,不会遭遇一切的灾难,非常安全。

◎佛经上告诉我们,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信愿持名,‘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信愿持名者,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等的大福德、大智慧的人。

◎阿弥陀佛的光明相好,可以使我们离苦得乐、身心舒畅、智慧开启、清净光明,绝对不是世间的日月可以比得上的,所以称为‘超日月光佛’。

◎经上说:‘佛佛道同’,十方诸佛本性的光明完全相同,但是在因地所发的愿不同,所以跟众生结的缘也就不一样。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要救度法界一切众生,法缘特别殊胜,所以世尊和诸佛都赞叹他是‘佛中之王’。

◎净土法门是佛专门为我们这些沉沦三恶道的众生而说,附带为大乘菩萨、小乘罗汉而讲。我们冷静想想,自己除了五逆重罪以外,其余的恶业都已经造尽,即使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也绝对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世尊大慈大悲,特别为我们五浊恶世的凡夫,宣讲这个不可思议的念佛法门。

◎十方诸佛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众生赶快成佛。在无量法门里面,只有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是最快速的成佛方法,简单、容易、稳当,成就无比殊胜,所以十方诸佛都共同赞扬。

◎‘定’是念佛三昧的基础,念佛三昧包括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以及功夫成片。我们要把所有的念头统统舍掉,统统放下,专心想念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只要功夫成片,一定可以往生,这个境界人人都能够达到。

◎修学其他法门,碰到冤亲债主来扰乱是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只要发心念佛,佛光就会注照、加持我们,一切妖魔鬼怪不敢接近,在修行道上非常安稳。念佛人心心念念都在‘道’上,‘道’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三业清净,就绝对不会有魔事,著魔都是因为我们心不在道上。

◎众生无始劫来生死轮回,苦不堪言,无法脱离。虽然过去生中我们也曾经学佛、修学净土法门,但总是放不下,功夫不得力,所以到现在还在六道受苦。今生善根成熟,又遇到净土法门,千万不要再马虎,当面错过。

◎我们历劫的冤亲债主,常常想来找麻烦,念佛人有阿弥陀佛保佑,观音、势至拥护,魔怨没有办法障碍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佛光普照,就是修行的增上缘。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殊胜,但是念佛人有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摄受,所以超越其他法门。我们想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也正在想念我们。凡夫智慧浅,妄想多,对于事实真相不明白,所以总是放不下,盲目的向心外求法,事实上,一句‘阿弥陀佛’,已经具足圆满的福德和智慧。

◎我们一生到极乐世界,无始劫来没办法解决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多少菩萨、罗汉长时间的勤苦修行,没有办法圆满成就。我们业障凡夫在这一生,仰仗弥陀大悲愿力,就能够立刻超越他们所有的修行,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教我们专精念佛,求生净土。

◎弥陀经说念佛一日到七日就可以往生,但是我们念这么多年,连个消息也没有,问题不在佛菩萨,在于我们自己没有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对于世间许多牵肠挂肚的事放不下,所以没有感应。

◎见到阿弥陀佛,就是见到十方诸佛,当我们见到阿弥陀佛的时候,佛的光明、愿力、神通就会加持我们,让我们也有像大菩萨的能力,见到一切诸佛。这样的大神通力,佛在大乘经上说,必须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够证得,但是念佛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承蒙佛力加持,也可以有这样圆满的神通威德。所以说净宗是难信之法,让我们能够快速超越诸佛菩萨历劫的修行。

◎佛的心量广大、慈悲,我们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是大慈悲心的圆满流露,真正求生极乐世界,就能够与佛的心愿相通,感应非常快速。

◎倓虚老和尚说,他一生遇到学禅的,有人得定,却没有人开悟;但是亲眼见到念佛往生的人,却有几十个,可见得参禅非常不容易。六祖大师说,参禅必须是上上的根器才有资格,即使是上中根器的人都不能够开悟,因为禅宗的标准必须要明心见性,才算成就,只有定功没有办法出三界。但是,如果我们以参禅的定功来念佛,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上品往生。由此可知,净土法门的确是‘难信、易行’的不可思议法门。

◎密宗持的是‘心戒’,所有宗派里面,以密宗的戒律最严格,杀、盗、淫、妄样样好像是在作,但是心地清净无染,所以成就最殊胜,这是佛法中的‘博士班’,必须经过这一段修学才能够成佛。事相上不做,心里不一定清净;事相上样样都做,但是心地没有染污,事事无碍,这是真正的清净。

◎阿弥陀佛有广大的德能和受用,我们每个人的自性,也跟阿弥陀佛一样有广大的德能受用,只是阿弥陀佛的自性圆满流露,而我们却被障碍盖覆住,不能透露,这是众生的苦处,所以佛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就是教我们去除所有的障碍,也让自性圆满的流露。

◎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所以每尊佛旁边,都有很多菩萨围绕著,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古佛示现来帮助佛陀教化众生。‘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诸佛教化众生,都是彼此密切合作、圆满无碍,令大众生起敬仰之心,愿意亲近佛、跟佛学习。

◎阿弥陀佛的本愿,与十方诸佛的大愿,都是希望众生快快念佛往生,亲近弥陀。因为下从地狱众生,上至等觉菩萨,都只有念佛,才能成佛。

◎‘阿弥陀佛’是我们真心本性的名号,念这个名号,真心本性就自然现前,不仅是阿弥陀佛加持,十方诸佛都欢喜护念,赞叹保佑。

◎‘心开’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心开的时候,到处都觉得自在安乐,因为我们的自性本来就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才华富贵,所以样样都会称心如意。

◎我们念佛把目标放在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没有得到心开,也一定会见佛。

◎论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美’,佛法讲‘庄严’。我们的生活要美化,环境也要美化。但美必须以高尚的道德为根基,才是‘真善之美’。没有道德的美,就像花瓶里的花,很快就枯谢。

‘仁’是仁慈,推己及人。人之所以跟禽兽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能够将心比心,处处能为别人著想,所以这是一个会意字,二人为‘仁’,不但想自己,也要想到别人。

‘道’,是‘诸法实相’,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志于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有正确的了解、真正的觉悟。但是宇宙森罗万相,绝对不是凭思惟想像可以理解的,必须要心地清净,舍除一切妄想、执著自然明白。心地不清净,迷惑颠倒,就算事实真相摆在眼前,我们也看不清楚。

‘德’,是一个人心里有‘道’,外表自然流露的行为,不是假装的。凡夫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颠倒,所以要学佛,学佛身、语、意三业的行为。佛菩萨的德行,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凡夫要刻意去模仿;等到模仿得很纯熟,心性也会自然流露。所以佛菩萨是由内向外的表现,我们则是从外向内学习。明白这个道理,读书就懂得活用而且会有心得,觉得很快乐,所以儒家说‘不亦乐乎’,佛家讲‘法喜充满’。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会读死书,读得再多也没用。

◎生老病死,一切众生都无法避免,所以佛陀教我们只有念佛,才不会被病苦恼害。一切病痛都是从妄想、执著产生的,尤其现代医学讲究‘心理健康’,我们只要想佛、念佛,接受佛力加持,身心世界都会美好庄严,这是最圆满的心理健康。

◎凡夫都有业障,没有业障就不会来此世间。有业障就有病苦,消除业障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佛。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国家首先要把教育办好,教育的目的是‘思无邪’,也就是让大家都能够有正确的思想和见解。第一个要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自己的身分以及应尽的义务,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中国古代教育的功能,就在于防患未然、防微杜渐,让大家都有共识的标准,避免大逆不道的事情发生。

◎中国人讲‘伦常’,‘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和君臣五种。君臣,在现代社会,也就是老板和员工、上级与部属的关系。‘常’,是作人的基本德行,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

‘仁’是推己及人,不但为自己著想,也要多为别人想想。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义’是义务、奉献,不要求报酬。例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这些都是本分义务的工作。

‘礼’是礼节,人与人之间往来要有‘礼’,礼有节度,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礼治国,礼治比法治更好。

‘智’是理智,待人处世头脑要冷静,不可以感情冲动,意气用事。

‘信’是守信用,人无信不立。

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就是因为具备这五种道德,儒家讲‘五常’与佛法讲‘五戒’的意义相同: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慧。虽然现代社会对于伦常道德已经不重视,但是我们身为佛弟子,还是应该遵守,因为这是常道、做人基本的德行。

◎心地纯正、依教奉行的人不会著魔,因为邪不胜正,著魔的人一定有很多邪思妄想,这些都是著魔的缘。所以一些喜欢感应、神通的人,就很容易著魔。

◎七地以下的菩萨投胎,都会有隔阴之迷,更何况是我们凡夫,前世所造的业,不管是善是恶,遇到缘成熟的时候,都一定要受果报。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人父母者,对于儿女的教育、为他们选择朋友应该要很谨慎,这关系到他一生的前途,影响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