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賦能銀行 已探索發展5年的直銷銀行入軌開放銀行


金融科技賦能銀行 已探索發展5年的直銷銀行入軌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

在實體經濟帶動、市場需求呼喚和技術進步的引領下,金融領域正在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和效能。新技術驅動了新經濟發展,而新經濟催生了新金融需求。對於銀行業而言,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出現很多新的概念,如數字銀行、直銷銀行、互聯網銀行、開放銀行等,其中直銷銀行和開放銀行成為了近兩年銀行爭相佈局的重點。

2019年1月16日,由民生銀行與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發佈的《2018中國直銷銀行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指出,直銷銀行是傳統商業銀行向互聯網銀行轉型的必經之路,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大潮中應運而生。2014年2月28日首家直銷銀行上線以來,各家銀行便開始著手佈局直銷銀行業務,從此開啟探索前行之路。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大型國有銀行,以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為代表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以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為代表的城市商業銀行紛紛跟進,設立直銷銀行部門、開展直銷銀行服務,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也加入到這一浪潮中來。

近期銀行公佈的年報中,部分銀行也披露了相關數據。民生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直銷銀行客戶數達到1917.13萬戶,管理金融資產1322.91億元;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直銷銀行客戶1091.45萬戶,金融資產1047.46億元。華夏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該行直銷銀行客戶較年初增長105.15%,而2017年該行直銷銀行客戶較年初增長92.05%。

目前已上線的直銷銀行,其主要金融業務集中於理財、在線貸款、生活服務、保險等應用場景,直銷銀行的線上運營使其具有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也是受眾多中小銀行以及農商行青睞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我國上線的直銷銀行已達到135家。然而,直銷銀行佈局同質化、產品豐富性和差異化不夠的問題始終如影隨形。從產品設置來看,多數直銷銀行力推的產品集中在貨幣基金、貸款產品、理財產品、基金產品、存款產品五大類中。有媒體指出,近兩年直銷銀行在產品品類上並非沒有創新嘗試,但是在產品創新以及風險防控之間的平衡難以把控。

在金融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將科技、場景化服務融合是直銷銀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此時,開放銀行成為了直銷銀行的必選項。開放銀行的概念源於英文Open Banking。根據諮詢公司Gartner的定義,開放銀行是一種平臺化商業理念,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商業生態系統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供應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務,使銀行創造出新的價值,構建新的核心能力。近年來開放銀行已成為全球銀行業轉型的新浪潮,國內建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都在探索開放銀行。

白皮書表示,未來的銀行是一種服務,而不是一種場所,銀行的產品需要無縫嵌入到各個場景和生態中。開放、連接、共享成為了新的關鍵詞,商業銀行構建的一個新物種——“開放銀行”成為趨勢。在市場看來,開放銀行以平臺合作為主要業務模式,可以有效增強用戶黏性和拓展場景佈局,這也將是直銷銀行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從銀行年報也能看出一二:華夏銀行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完成“零售網絡金融+公司網絡金融+開放銀行”的網絡金融業務架構佈局,進一步提升全行金融科技創新能力及自主掌控能力,有效保障了金融科技戰略實施承接落地;完成信息系統架構轉型總體策略規劃和開放銀行IT總體架構設計。民生銀行年報顯示,該行直銷銀行積極助力全行科技金融戰略落地,搭建國內首家“4 朵雲+開放式+鏈接器”BBC開放式綜合金融雲服務平臺,應用分佈式核心系統,開展ISV開放銀行金融實踐。

開放銀行都有哪些優勢?開放銀行時代,客戶不再侷限於本地,而是來自於移動互聯網上的各種平臺渠道,包括本地的和異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也層出不窮,品類不斷豐富,與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形成明顯競爭;各類互聯網營銷活動更加精彩,優惠力度更大,對商業銀行的傳統營銷也產生衝擊;開放銀行可以看成是對多個銀行的數字化聯合改造,雖然衝擊著傳統銀行現有的業務架構、流程及營業收支,但是它在帶來的潛在的盈利空間也不容忽視。

開放銀行的應用目前還只是處於早期階段,大多案例還只是完成了銀行與合作方場景之間的技術對接,真正釋放出開放銀行的潛力還有待時日。利用開放銀行催生更多新的業務機會,並且結合外部數據產生新的價值,還需要不斷摸索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