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問責,來看看哪些市委書記、市長“上榜”了?

深挖!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问责,来看看哪些市委书记、市长“上榜”了?

4月22日,第四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8省(區)公開移交案件問責情況。在這些問責中,哪些城市的市委書記、市長被點名了?他們又是因為什麼問題而被問責?來跟著小編細數一下吧。

通過對問責情況的梳理,小編髮現兩位地市級“一把手”榜上有名。

吉林省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嚴重惡化問題:

2013年至2017年,遼源市、四平市、公主嶺市政府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力,遼河汙染防治工作重部署、輕落實,市直有關部門履行職責不到位,執行水汙染防治方面政策法律法規不力,導致遼河流域水質惡化嚴重。

吉林省按照有關規定和幹部管理權限,對省軍民融合辦副主任王立平免去遼源市委書記職務。

▎海南省海水養殖無序發展,局部水質惡化問題:

2016年,海南省位於陸域的海水養殖場開展環評的或有汙染治理設施的均不足1%,大量海水養殖場甚至佔用自然保護區和沿海海防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全省海水養殖問題管理不到位,監管不力,截至督察時,既未按要求編制出臺海水養殖規劃,也未對無證養殖問題進行有效監管。

三沙市委書記張軍(時任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 被給予政務記大過處分。

▔ ▔ ▔ ▔ ▔ ▔

除以上兩位地市級市委書記被問責以外,還有其他一些縣級市委書記、市長被點名。

針對吉林省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嚴重惡化問題,公主嶺市先後有兩位市長被問責:

四平市政協辦公室調研員楊洪波(時任公主嶺市市長)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松原市前郭縣委書記孫志剛(時任公主嶺市市長)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此外,四平市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正處級幹部張志勇(時任四平雙遼市市長)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四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雙遼市委書記侯川(時任四平市鐵西區區長),四平雙遼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源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針對吉林省燃煤鍋爐汙染整治不力,冬季排放問題突出這一問題:

敦化市委書記劉巖智(時任延邊州質監局局長)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針對海南省萬寧市日月灣綜合旅遊度假區人工島項目違法填海,破壞生態環境問題:

萬寧市委書記張美文(時任萬寧市市長)、萬寧市市長周高明(與海水養殖無序發展局部海域水質惡化問題合併處理)被給予政務記大過處分。

針對海南省瓊海市、昌江縣違規侵佔海岸帶,砍伐海防林問題:

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寧虹雯(時任瓊海市市長)被給予政務記大過處分;

針對海南省海水養殖無序發展,局部水質惡化問題: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劉春梅(時任文昌市市長,與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發問題、部分海洋型省級自然保護區存在違法違規問題、文昌市部分重點環保工作推進落實不力問題合併處理)被給予政務記大過處分;

針對海南省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法開發問題:

省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裴成敏(時任文昌市委書記,與部分海洋型省級自然保護區存在違法違規問題、文昌市部分重點環保工作推進落實不力問題合併處理)被給予政務警告處分。

對於四川省簡陽市水汙染防治工作推進不力,導致沱江支流絳溪河水質惡化的問題:

時任簡陽市委書記王宏斌被給予政務記過處分(與成都市揚塵汙染治理工作推進不力問題合併處理)。並責成簡陽市委、市政府向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書面檢查。

針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硫磺溝生態恢復進展緩慢這一問題: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紅軍(時任昌吉市委副書記、市長)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從這些問責情況中,可以看出,有的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重視,不作為、慢作為問題突出;有的對生態保護重要性認識不清、履職不到位;有的擅自放鬆要求、降低標準,工作不嚴不實,甚至弄虛作假。

最終害了一方百姓,也害了自己。

故而,地方黨政領導幹部要從中深刻汲取教訓,引以為戒,切實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新聞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中國環境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