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黨史1949-1978

第二章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全面開展和曲折前進

十年建設的偉大成就(3)

成都黨史1949-1978 || 十年建設的偉大成就(3)

1965 年,成都東郊工業區已經初具規模,通往東郊的工廠專用鐵路也已投入使用。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三線建設”工業佈局的設計,四川是“三線建設”的重點省之一,要求建設起國防科技、鋼鐵、有色金屬、燃料動力、機械製造、化學等一批大型工業基地。為了加快“三線建設”的步伐,中央還將沿海和東北等地的重要工廠和科研單位整體或部分搬遷入川。成都市作為四川省會和省內重要的工業中心城市,也成為國家“三線建設”投資的重點城市


成都黨史1949-1978 || 十年建設的偉大成就(3)


20 世紀 50 年代川劇《望江亭》英文海報


抓住“三線建設”的機遇,成都市先後新建了紅光電子管廠、國光電子管廠、新都機械廠、峨眉機械廠、四川第一棉紡織廠、成都無線電一廠、成都鍋爐修理廠、四川岷江機床電器廠、成都變壓器廠、成都低壓開關廠、成都電動機廠等大中型工業項目。機械工業方面,中央為了改變成都民用機械與農用機械工業品種單一,主機與配件不配套的生產結構,從1965 年起,一方面,擴建了成都電線廠、成都電器廠等;另一方面,從1966 年起,陸續從上海、南京、無錫、天津、杭州等地抽調部分技術力量和設備,內遷援建了四川齒輪廠、成都配件廠、寧江機床廠、成都電動機廠、成都鍋爐修理廠等一批現代機械工業企業。這些舉措,有利於豐富成都市工業生產的門類,加強成都工業建設的規模和實力,促進成都向著現代工業中心城市的發展。

成都黨史1949-1978 || 十年建設的偉大成就(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