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在酒桌上,談不上能喝,更談不上會喝,朋友都知道我的酒量淺,以及身體素質不過硬這一特點,所以多是淺嘗輒止,給不合格的胃留點餘地。雖不是能酒醉知其樂,酒醒著其文的人,但出入酒場,看得、聽得、也念得,難說懂酒,僅是想得“酒”所引申的點點情緒罷了。

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是與友對飲,言語無多,眼落杯空,亦澀亦辣,滴滴都是濃稠的情緒,口口都是別樣的滋味,杯酒下肚,目光開始變得迷離,心思變得遊弋,舉止亦變得慵懶,一切又都那麼合理,只因有酒。看著平時大女人模樣的朋友,笑起來像個天真的孩子一樣前俯後仰,我開始感謝酒,平日裡都活得清醒,難得甘心一醉,將諸多世事人情隨酒飲盡,慰去一地情愫,正如曹操所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都說酒香味醇惹人醉,我卻未能品出多少醇香之氣,皆因並不善飲,卻也喜歡酒所帶來的那種釋然開懷的酣暢。想起前些天,在一友所寫的酒為何物裡,做修改時,很高興我沒忘添加“釋放情緒”一詞,我想那應是對酒最貼切的形容了吧。自古以來入口美味何其多,而菜香肉美少人誇,唯有一酒世代得相頌,豈是味香可口而能達。

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生命始終莫測,跌宕中理性應對世事無常,你爭我奪間,彷徨疲憊自是難免,於是借來酒的肩膀一靠,便找到了放縱不羈的理由。因這一理由,總有世人紛紛借酒消愁,借酒裝瘋,借酒壯膽,借酒吐真言…… 演繹出一段段“九轉靈丹哪勝酒?”的情節,從“把酒話桑麻”的閒趣,到“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豪情;從“東籬把酒黃昏後”的自得,到“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失意;從“一醉累月輕王侯”的孤高;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開懷。能有多少情緒是酒所不能涵蓋的呢?

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酒”也因此從單純的飲料,成為了理性生活中的一劑感性良藥,一醉一醒間的拋卻和釋放,皆因有了酒,而變得自然而然。更因其能“使人醉”而深得人心,並不斷的被挖掘,被延伸,便有了“煮酒論英雄”的試探,有了“朱門酒肉臭”的奢靡,有了“鴻門宴”的戰略,有了“伯良一斛得涼州”的謀利。

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儘管千秋萬變,光年流轉,“酒”終在人間大行其道。有著友隨酒成親,情因酒成蜜的美好,也有著以酒亂性,貪杯誤事的悲哀。而不論是人在利用酒,還是酒在利用人,誰又能怪罪誰的醉。因為“酒”給了人們可靜可鬧,可悲可歡,可聚可散,可攻可守的合理之源。

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仍記得第一次與酒的親密接觸,是七歲時的一個冬天,眼看著母親將白酒和茴香、紅糖調製成汽水一樣的顏色,然後裝進漂亮的陶瓷瓶裡,每日飯後飲之,許是看出了我的垂涎和好奇,所以,那瓶酒總是被放在高處。終於趁母親不在家的一天,我蹬高踮腳的拿到了那瓶“汽水”,擰開瓶蓋,聞著泛著特殊香氣的橙紅色液體,舔著帶著甜味兒的瓶口,果斷的豪飲起來,那混合著微辣的香甜味道,促使我一盅接一盅的喝了下去,直到第二天被母親叫醒,然後呆呆的看著她橫眉怒目。自此,對酒便產生了一種敬畏,那小小的半瓶酒,竟讓高出那許多倍的我,忘記了自己是以怎樣的狀態昏睡過去的。

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酒的理解也逐漸多樣,人們一直迷戀的不是酒,是醉,能醉己,亦能醉人的“醉”!只願: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只因為有酒:酒醞百味而悠長,人飲千杯而不迷

我是品酒師遊豔,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酒的知識,可以關注遊說醬酒。也歡迎各位酒友隨時找我交流,我有好酒,你有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