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上海如何應對國際資本流動新形勢

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積極利用國際資本集聚主體、打造產業、提升功能和發展經濟。同時上海依託資本集聚形成了地區間的錯位發展,上海郊區突出了製造業集聚,中心城區則側重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藉助國際資本的鏈接,上海推動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強化了其作為全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

當前,國際資本流動態勢出現了新的變化。第一,受全球政治經濟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將放緩。國際直接投資週期長、回報慢,國際投資主體將更加傾向於採取國際間接投資的方式來獲取“短平快”的投資收益。第二,國際資本主要流入具有全球資本配置功能、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的國家和地區。第三,全球數字領域國際直接投資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上海面臨著國際直接投資增速放緩的挑戰。新形勢下,上海需更好把握國際資本流向的領域和區域。一方面,要緊緊圍繞上海城市功能的演變,抓好金融、貿易和數字等重點領域的國際投資;另一方面,搶抓國際間接投資發展的機遇,更好支持國際資本集聚,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鼓勵企業創新發展。

其一,抓住產業開放新機遇,保持國際直接投資穩定發展。

發揮金融領域引資的“加速器”作用。當前,金融領域國際直接投資是主要全球城市吸引國際資本的重點領域。上海要藉助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大機遇,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優勢,擴大境外金融機構在滬的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發揮貿易領域引資的“穩定器”作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不僅成為製造大國,而且成為消費大國。上海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集聚了大量的航運、物流、批發、零售等貿易領域國際直接投資,以及跨國公司貿易總部。總的來看,上海對貿易領域的國際直接投資仍然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下一階段,建議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提高上海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競爭力,推動貿易型總部落地。同時,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溢出和輻射效應,充分利用上海主場優勢,推動商品和服務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的國際直接投資項目落地。

發揮數字領域引資的“助推器”作用。近年來,藉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數字經濟企業體現出超強的市場拓展能力,數字領域跨國公司高速發展,在國際生產中的佔比迅速增加,全球主要城市都在積極抓住該機遇,大量吸引數字領域國際直接投資。上海要提高對數字領域國際直接投資的吸引力,更好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拓寬帶寬,提高數字網絡連通效率,加快5G佈局;及時滿足數據存儲空間要求,破除對大數據中心“能耗高、佔地大、實際經濟貢獻小”的錯誤觀念,認識到數字企業的發展必須依賴大數據中心的發展,在上海產業規劃佈局中留出大數據發展空間;適應數字技術人才發展的要求,加大引進和培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相關學科的人才。

其二,抓住資本市場開放機遇,實現國際間接投資規模新跨越。

未來,國際間接投資將在國際資本流動中佔據主導,上海也要緊緊把握國際間接資本流動帶來的機遇,支持國際資本集聚,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擴大資本市場的開放。在設定的額度內,支持金融外資機構拓展銀行間市場債券業務,打通資金業務通道;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使用自由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提高金融監管機構創新能力,做好風險防控。

推動總部功能完善。跨國公司設立總部是為了便利管理同一地區承擔著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多個企業,隨著投資的多元化,跨國公司設立總部的目的從優化管理架構轉向經營功能的完善,包括管理、投資、貿易、研發等功能,尤其是資金管理已經成為地區總部的主要職能。隨著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國內市場重要性的上升,上海在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戰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上海要抓住機遇,制定適合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和制度,調整地區總部認定標準,推動數字設施聯通,完善外匯、貿易便利化監管制度,適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要求。(本文來源:

作者:上海市世界經濟學會對外開放戰略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