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的眼淚:內戰結束十年後,恐怖主義在斯里蘭卡捲土重來

記者 | 田思奇

在剛剛過去的復活節週日(4月21日),斯里蘭卡發生的八起連環爆炸事件已造成290人死亡,500人受傷。遇難者中包括兩名中國公民,以及來自美國、丹麥、日本、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的30餘名外國公民。

截至發稿,尚未有組織“認領”襲擊,但斯里蘭卡政府已宣佈,當地極端組織NTJ(National Thowheed Jamath)應為這起恐怖襲擊負責。內閣發言人Rajitha Senaratne同時稱,存在“國際性網絡”協助實施攻擊。

遭遇襲擊的地點,包括首都科倫坡西方遊客經常聚集的三家豪華酒店,而這顯然是為了增強國際威懾力而選擇的襲擊目標。此外,三座教堂在復活節彌撒活動時遭遇襲擊,則是把斯里蘭卡150萬基督徒推到了對立面。

內戰結束近10年後,斯里蘭卡原本已走上擁抱經濟社會重建的和平發展道路。去年,這個南亞島國憑藉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超過200萬名遊客,被視為比馬爾代夫更實惠的熱帶海島遊目的地。然而,這起血腥事件提醒人們,宗教衝突從未遠離這顆“印度洋上的眼淚”。

斯里蘭卡擁有2200萬人口,其中超過七成是僧伽羅人,幾乎均為佛教徒。另有12.6%信奉印度教(大都為泰米爾人),9.7%信奉伊斯蘭教,還有7.4%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印度洋的眼泪:内战结束十年后,恐怖主义在斯里兰卡卷土重来

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對從印度移民來的泰米爾勞工的偏愛讓僧伽羅人耿耿於懷。於是,在1948年獨立建國後,主導政府的僧伽羅人給予佛教優勢地位,定僧伽羅語為該國官方語言,同時頒佈了多項對泰米爾人不公的政策,引發後者不滿。

1970年代,在斯里蘭卡北部和東部,部分激進的泰米爾人組成武裝團體力圖實現自治。其中最突出的組織是1976年成立的“泰米爾伊拉姆解放虎”組織(LTTE,簡稱“猛虎”組織)。

“猛虎”組織是現代自殺式爆炸的“先驅”,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恐怖組織。他們曾成功利用自殺式炸彈襲擊暗殺已卸任的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也被認為要對1993年時任斯里蘭卡總統普雷馬達薩的遇刺負責。

20多年來,斯里蘭卡政府與“猛虎”組織間的衝突造成超過7萬人死亡。2002年,在挪威斡旋下,雙方簽署《永久停火協議》,先後舉行六輪和談,但由於“猛虎”組織退出導致和談失敗。

直到2009年,斯里蘭卡軍方終於收復所有“猛虎”控制區域,並消滅了其主要頭目。從那時起,斯里蘭卡的政治、經濟、安全形勢才趨於穩定。

不過,在“猛虎”組織被肅清後,斯里蘭卡政府在流離失所者的安置和人權問題上受到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聯合國也於2010年6月成立專家小組,對斯里蘭卡內戰期間違反國際人道法和人權法的行為進行調查。

來不及清算過往的同時,不同宗教之間的緊張局勢已經重燃。2013年,一群佛教徒曾襲擊一座清真寺,造成12人受傷。2017年11月,斯里蘭卡南部加勒地區僧伽羅人和穆斯林之間曾發生激烈衝突,政府在當地實施了宵禁。

到了2018年,一名僧伽羅人在當年2月在中央省康提地區迪格納村被四名穆斯林襲擊,3月3日在醫院醫治無效身亡。隨後,迪格納村及附近地區在3月發生多起衝突,部分商鋪和一座清真寺受損,超過50人因暴力事件被捕。該國自內戰後首次進入緊急狀態。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今年2月曾警告稱,“對過去的行動缺乏問責,很可能導致2018年3月暴力侵害少數群體的行為捲土重來。”

然而,剛剛度過一場政壇危機的斯里蘭卡或許沒有精力對過去問責,導致內戰的偏見與不滿似乎也沒有解決的希望。

2015年,西里塞納領導的統一人民自由聯盟與維克勒馬辛哈領導的統一國民黨組成聯合政府,維克勒馬辛哈出任總理。但雙方政治理念不合,在聯合執政中摩擦不斷、分歧加深。

去年10月底,西里塞納解除維克勒馬辛哈的總理職務,並任命前總統拉賈帕克薩為總理,又宣佈解散議會提前大選。但維克勒馬辛哈拒絕卸任,並聯合其他黨派以西里塞納解散議會不具合法性為由上訴至最高法院。

12月13日,最高法院裁定西里塞納的舉動違憲。拉賈帕克薩面對不利形勢選擇辭任。西里塞納再次任命維克勒馬辛哈為總理。然而兩人之間的矛盾並未真正解決。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和明年舉行的議會選舉,斯里蘭卡政壇恐難以迴歸平靜。

一位地區分析人士告訴CNBC,由於各個政黨都希望吸引奉行民族主義的佛教選民,宗教少數群體的前景並不樂觀。

當地時間(4月21日)週日晚上,一份遭洩露的備忘錄顯示,斯里蘭卡警方早已得到極端穆斯林組織NTJ可能針對教堂發動襲擊的警告,當局甚至拿到了一份襲擊者名單,而總統主管的國防安全部門沒有把情報分享給總理。這引發了官員可能翫忽職守的譴責,也把兩人之間的矛盾再次暴露在聚光燈下。

不過,毫無名氣的NTJ策劃襲擊的能力備受質疑。CNN援引印度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研究研究員德魯瓦·傑斯漢卡爾(Dhruva Jishankar)表示,NTJ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組織,不太可能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實施週日那樣複雜的連環襲擊。

傑斯漢卡爾表示,人們對斯里蘭卡的伊斯蘭教激進主義知之甚少,猜測哪些組織可能參與了活動“為時尚早”。

《紐約時報》刊文指出,近年來,許多國家的宗教少數群體都受到民族主義和宗派政治浪潮的衝擊。羅興亞穆斯林被聯合國認定在緬甸遭遇“種族清洗”;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的溫和穆斯林政治家也正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來吸引保守選民;菲律賓穆斯林中的極端分子則在今年1月襲擊了當地的基督教堂。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斯里蘭卡的連環爆炸彰顯了亞洲部分地區的基督徒,乃至南亞國家宗教少數群體的脆弱。

斯里蘭卡住房建設和文化事務部長普雷馬達薩(Sajith Premadasa)認為,過去長達30年的內戰裡,儘管“猛虎”組織在走向分離主義國家的道路上沒有放過任何打擊對象,但斯里蘭卡政府最終還是戰勝了恐怖主義。

而週日的襲擊是“一種全新的恐怖主義”。他表示:“在過去10年裡,我們沒有發生任何分離主義運動,而這次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打擊。”

傑斯漢卡爾也認為,內戰結束近十年後,斯里蘭卡可能已在應對恐怖主義方面感到自滿,而“這(週日的襲擊)可能會為此敲響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