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人參為“東北三寶”之一,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神奇植物,被譽為百草之王、百藥之王、百補之王,以其特殊的生境、神秘的傳說、奇妙的療效聞名遐邇、馳名中外。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百草之王”——人參

人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五加科人參屬。滿族人稱人參為"奧而厚達","奧而厚"是草類總稱,"達"為首領、頭人之意,故將其譯為"百草之王"。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人參”不僅發音與“人身”相同,其外形也具有人體形態特徵,人參葉片多為五複葉片,與人的手掌相同,人參的地下部分,有清晰可見的頭、身、腿,而且人參的種子與人類的腎臟相似,孕育生命週期同樣也是270天。

人參的傳說源遠流長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古人不能解釋人參奇特的生命現象,便產生了許多美麗的傳說,賦予了人參神秘的色彩。如善良的“老把頭”會幫助挖參人挖到參寶;美麗的“參姑娘”會和年輕的挖參人結成伴侶;“毛驢參”可以不吃草料而為窮人開荒種地;“龍參”放到水裡,河水就能暢流不息,消除旱災;人參出沒於深山老林,幫助辛苦的人們發財致富或獲得愛情、健康和幸福。

人參的應用歷史悠久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1.人參藥用歷史始於《神農本草經》:“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2.漢代的《武威漢代醫簡》是記載人參臨床應用最早的文獻;漢·張仲景所著《傷寒論》載方113首,含人參21首,是人參廣泛應用的“醫方先祖”。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3.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國及世界上第一部有關人參生產區記載的藥典;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有445個方含有人參;

4.宋代《證類本草》中所繪的潞州人參(即上黨人參)圖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參圖譜;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5.明代出現了第一部人參專著《人參傳》,是人參應用史上一次較全面的總結;《本草綱目》有67個運用人參的處方,分別應用於15類病症;

6.清代有成就的醫學著述極為稀少,人參的供應與栽培已全面走向衰退。

人參的資源分佈狹小

人參生長條件特殊而嚴格,地理分佈區域狹小,資源稀少,因而更顯得珍貴。世界範圍內公認的人參地理上分佈在東北亞北緯33度~48度之間。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1.人參最早出上黨和遼東(山西省和遼寧省西部);

2.唐代人參主要產於太行山、燕山綿延地區;

3.宋代人參的主產區逐步向東部擴展;

4.明代人參主產區明顯北移,進入東北地區;

5.清代人參主產區分佈在長白山、錫赫特(今俄羅斯境內)山區。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1.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氣雄體潤,升多於降;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

人參——東北三寶、滋補聖藥、宮廷御用

2.人參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嘔吐洩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消渴;血虛之萎黃,眩暈;腎虛陽萎,尿頻,氣虛外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