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北京故宫,门牌号“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似乎只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屋宅。但所有人都知道,那里存在的,不仅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皇家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中国文物藏品独占鳌头的宝库,更是海内外参访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单霁翔,1954年生,江苏江宁人。城市规划专业出身

这样一个所在,早已不只是一处“单位”而已。不仅万众瞩目,而且深具暧昧难言的特殊性。至少在中国,它的任何受命执掌者,很显然不仅需要德高、望重、学深、权握、钱足而已。他的能力诸端,也必然在众目睽睽中备受考验。

“网红院长”单霁翔,在博物院院长这个位置上已坐满7年零3个月。就在昨日下午,故宫深院内突如其来的消息,单霁翔即日荣退,众皆愕然,里谈巷议,迅疾上了热搜。毕竟,北京故宫,不只是一排排建筑,它实是全体中国人自认的精神遗产,其人事去留非同小可。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北京故宫——旧时代中国皇权的象征

顺理成章地, 该如何评价单霁翔这七年的得失功过,而“后单霁翔时代”故宫,又该如何存存继继,也势必会再度引发讨论。


故宫博物院,迄今有过六任院长。单霁翔可能是其中民间声誉无谁与俦的一位。他之受追捧,显然不在于他贵为院长,而是他对故宫作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大众铭记。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2012年初,单霁翔从郑欣淼手中接任院长之职

世间绝世的聪明人很多,中国官场和高知云集的博物院内尤其不乏其人。但如单霁翔院长那般,如此温厚、亲民,如此性情中人、没有官架子,如此但开风气且真实干者,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大官好作,但故宫院长不好当,几乎是共识。一直以来,主政故宫院长者,似有宿命,无贤不肖,几乎清一色都是慎始而不能善终。远溯易培基,近至郑欣淼,任内要不是失窃,就是火灾,无论怎么干,似乎都没“好下场”,只能黯然神伤遗恨辞别。

2012年初,当单霁翔由国家文物局局长“下调”至故宫任职院长,不啻为临危受命。因为,在他上台之前,故宫实际早已深陷舆论风口浪尖的危机之中,难以绥善自拔。什么失窃、什么会所、什么错字、什么拍卖、什么封口、什么瞒报、什么逃税,得失炽燃是非锋起,江湖人称“故宫十重门”。民间怨声载道,责难至深。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故宫当年的会所、失窃、错字等风波

可想而知,单霁翔的空降,必然是既如履薄冰,又身负重任的。很显然,改革故宫,刷新观感,就是他的使命。不然,如果只是再换一人过场“挥一挥衣袖”,旧人没必要让贤,动用国家文物局局长“降级屈任”故宫院长,也未免小题大做。


单霁翔到任七载,论动作之多、论魄力之强、论政绩之大、论效果之彰,可能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给予故宫的,更是影响深远的制度改革。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以身作则,清理垃圾

单霁翔的制度改革,大体用意与功绩在哪,似乎可用“鼎故革新”四字粗略概括。他实不只是亲民和勤政而已,什么走遍9000多座房屋,遍访1200多座建筑,每日必沿宫墙察看一圈,曾踩破20多双布鞋云云,都只是这起“咸与维新”实验艰辛的表示而已。

单霁翔的做法,似乎可用三句话再作总结:去除老方案,打造新思路;废弃旧机制,建设新方针;变革老理念,开创新局面。比如改革购票制度;比如参观限流;比如闭馆措施;比如开放区域扩至80%;比如强势拆除违建并把非干系单位清出宫墙;比如搞活故宫文创与相关产品;比如全院禁烟;比如增进人性化体验;比如拦车政要,以文化自尊;比如针对文物作“尊严式保护修葺”;比如支持《不朽的古代建筑》、《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拍摄,等等。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以故宫为家”

这些举措,是开风气的,成效也完全可说是立现而卓越。故宫正是在单霁翔的任上,才从气死沉沉的教科书及公众认知中焕发活力,转变成成了活力四射的生活馆,转身为平易近人的热门景点,而且是有着难以估量的商界价值的文化大IP。“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单霁翔告白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故宫应该改革,可说早已是上下共识。但是确实是到了单霁翔手上,这一系列愿景才得以实现。也正因此,单霁翔的退任,公众几乎一面倒的依依不舍。是非成败且不论,但我想,大概没有人会否认单霁翔确实是个好院长。


但这些,依然只是形式上的。在我看来,单霁翔主政七年,最大的意义与贡献,可能在于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与时俱进式的的理念的灌输和实践。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故宫新时期”?

这种理念,就是在于说,故宫博物院存在的意义,不仅只是要作文物保护工作,它还更关注到普通大众的需求。中国的文化遗产,是不该深藏柜锁的,也无法孤芳自赏,它应该真正地活起来,活在当下,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与民众平等交流,以适俗的方式展示自身的意义,并争取大众的理解。与此同时,大力强化故宫的公益性与人性化的细节,让参观者得便利,有尊严,能知感。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2018年底,账号主体为故宫博物院各类创业商品上线

在单霁翔之前,全世界同匹配的博物馆都在如火如荼大搞推广。故宫博物院在这方面几乎停滞不前。单霁翔是把此等现代理念、平民意识贯彻最彻底的院长。比如,他让故宫内内外外都互联网化,比如他数字化的改造,比如他适当商业化的操盘,比如各种卖萌文创的新意迭出,比如和媒体的深度合作等等,不仅让故宫屡屡成为焦点,实现一波接一波的“吸睛”、“吸粉”,也让年轻人为之兴奋——如何让古老的故宫文化,内化到中国普通人特别是新生代心灵中,一直都是思量难题。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故宫跑”,成为新名词

这个理念,并不超前,绝对不是没有人可以意识到。但是又确实是单霁翔,依靠雷厉风行、凭借亲力亲为、借助大众媒介、仰仗个人魅力,很好地落实了。


但是,另一方面,我意单霁翔的功绩,舆论也并不应该夸大。甚至他的很多作法,也并非没有问题可供讨论。我们应该如实、客观地看到一些争议点。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2019年元宵,故宫博物院94年来首开夜场,争议不一

比如,有一种批评声音认为,单霁翔带领的故宫,只是一味卖萌,一味地媚俗,实际让故宫远离了传统,让大众在乐呵呵中对文物少了敬畏,热闹非凡,却早已千疮百孔。

这个批评难道是全然诬陷吗,也并不见得。像最近的“上元之夜” ,从筹划到落实只约10天时间,缺乏统筹调度,没有多少预案,差不多成了闹剧,海内外观感不佳。什么灯光秀,什么广场舞神曲,完全把故宫搞成了“土味迪厅”或“单老根大舞台”似的存在。大众是狂欢了,但也让一些故宫的拥趸,哀叹故宫“你让我无语”。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故宫火锅

比如,故宫存在的一些过度的商业化操作,也让人疑虑重重。什么“上元之夜”事铺天盖地赤裸裸毫无美感的广告商标,什么太和殿上给赞助商打广告,什么“故宫火锅”,什么推彩妆、卖睡衣、拍综艺,一系列的创新、开发、利用,也使得关注者担心故宫走的过远失去边际了,为了钱,妄顾博物馆职业道德规范,“有点吃相太难看了”。用切合当下潮流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是商业化操作开发尺度,“文化”反成了商业的陪衬品,搞成了闹哄哄了某宝店铺,是违背首在“保护文化”的使命的。

比如,故宫如何调和大众口味与严肃学术,宫内和学术界的争议也始终未得平息。很多学者指出,故宫的“萌萌哒”文创、帝王生活系列策展,在获取“接地气”赞誉的同时,也过于向流量屈服,格调实在不高云云。故宫近来来的展览与宣传,似乎重心都放在了歌颂帝王生活,漠视倡导现代文明价值,“价值观越活越回去了”。认为说,孤高固然不对,要亲近但是得更好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甚至煽动等等。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故宫文创——批评者以为过度以帝王为中心

一些学者甚至尖锐批评,故宫现在的意识,已不是博物馆人所有的了,而是“内务府心态”。


可以说,单霁翔故宫七年,故宫是某种程度上焕发新生了。他敢做事,能做事,必然功德无量。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如果不是以文化为中心,那故宫的意义在哪里?

但是,在他任上,故宫也确实更加闹哄哄了。如今的故宫,更多是作为游人如织的景点存在的,“故宫跑”新词都出现了。我常想,吴瀛、庄严、朱家溍等老故宫人,看到如斯景况,到底是欣慰呢,还是更多地感到一种寂寥与无聊?

像这些是非功过的评论,必然会存在。我想,也确实是值得深思的。故宫关系重大,不是有意说风凉话。真理不辩不明,有争议是正常的。在惋惜单霁翔院长退任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让不同的声音存活,在不断的比较、在持续的辩论中,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判断,并让故宫在后单霁翔时代,还可以走出更灿烂的未来。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离任,惋惜声中,是否也可如实评说他的功过?

铁打的故宫,流水的院长。退休快乐,单掌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