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怎樣看待文身這件事?"

其實最開始的說法,或者是現在百科都是文身,只不過現在紋身,文身,刺青,這三個分別沒那麼大,也就是說都是通用的。私人習慣我會用紋身一詞來貫穿全文。

紋身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又熟悉又陌生。喜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敢去紋身有多少,很多人都想紋身,然而大部分都停留在想的階段。

我很慶幸我沒有停留在想的階段。過程倒是煎熬的,一是疼(紋的時候),二是癢(恢復的時候)。不過還好,選用小圖,時間短點,也會好受,而且久而久之,紋多了,感覺就沒那麼疼。我的紋身師說,這是習慣,紋多了就自然會好點。

我不是說鼓勵紋身,因為你要是有那個想法,有經濟實力又敢紋,根本就不用所謂的鼓勵。如果你是經濟條件不允許,或是沒那個膽量又或者有不可抗力因素,那一個普通人的例子也沒辦法給你什麼刺激因素的。

有勇氣紋身不代表莽撞去紋身,比如說為了酷炫而去紋身。這是一個我一直無法理解的點,那些覺得紋身很帥很酷,然後什麼後果都不考慮的,這還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後悔了。一時衝動,紋了之後又後悔,這就是莽撞。

我也很難理解那些追隨偶像明星的紋身,然後專門去紋一模一樣的。當然你的皮膚你自己做主。撞紋身不尷尬嗎?同樣的圖案他們的紋身師跟你預約的紋身師水平能一樣嗎?(尤其是安吉麗娜朱莉的泰文紋身)而且撞紋身真的有點小尷尬。

好啦,吐槽結束,進入今天的話題。

紋身在中國是一件很古老的事情,在《春秋》中就有對紋身的記載,而在《禮記》的王制中也有所記載。甚至說在堯舜禹時期就有紋身了,不過這說法是有待考證的。但是呢最能肯定的,就是周朝一定有,紋身被記錄在刑法裡面。而後刑法流傳下來。

黥刑的性質也就是紋身,給罪犯紋上罪名或者是其他的符號,讓那個罪犯一輩子都拜託不了這個罪,也讓別人一看就明白。而在書籍中對於紋身的文墨,還有就是少數民族的特徵,也就是莽荒外族(相對於中原的聞名地區)

而且根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毀,孝之始也。”所以在中國的主流文化裡是一直都不待見的,但是也有慢慢發展起來。以至於後世中會有岳母刺字,《水滸傳》裡花和尚,九紋龍,浪子燕青這些角色。但是這些都是後人虛構的。

《水滸傳》本身是小說,而岳母刺字在正史裡是沒記載的,甚至野史裡都沒有。所以中國的紋身歷史其實也沒什麼好講的。

我們現在的紋身文化或者是紋身歷史,基本上都是從歐美,日本那邊流傳進來.其實在全世界各地都有關於紋身的習俗流傳下來。

不過都大同小異,無非是一:宗教種族信仰或是習俗,比如女子的已婚未婚,或是用紋身區別等級,或者是跟信仰有關。二:生存方式,就是紋身可以再原始深林或者是在海中更加好的掩藏,也就是生存的需要吧。

不管如何,這些都是不重要的,畢竟現在不管各行各業,文化反而都是次要的,更何況是這麼歷史悠久的事情。

反正遠古歷史總結下來就是紋身是一直不被主流人士或者說高雅人士接受的,知道這一點就夠了。

而近代紋身拜託不了兩個詞:黑道,戰爭。

說到日本黑道的紋身,那是真的是代表,曾經有一段時間紋身在日本是隻有黑道和少數的某些職業的工作者會紋的(比如藝伎),普通人是嚴明禁止紋身的。

但是呢,日本黑道的紋身是一種儀式。他們會找出色的紋身師給他們紋身,紋他們幫派的特定圖案。並且附帶還有另外一種功能,日本是一個溫泉和澡堂比較普及的國家,紋身在在那個時候是區別就是幫普通人區別某些特定人群。

儘管如此紋身還是開始慢慢發展起來的,士農工商開始慢慢出現紋身的人,也不難理解的。我查閱過不少資料,都沒有表達出老百姓是如何開始慢慢紋身的。

因為現在國內對於紋身的研究比較少(相對來說)不過我的想法是一開始是黑幫紋的,但是一定有部分人會不幹,退出的,而在他們那個時代,紋身是去不掉的,而他們離開黑道後就要去其他領域謀生,可能就是這樣紋身開始慢慢滲入其他領域。(這個觀點純屬個人猜測)

儘管紋身的國民化很高,但是紋身還是不被認可的,而紋身禁止令被廢除還是藉助外力。這個外力就是戰爭。

新航路一開闢,歐美的資本列強開啟殖民地侵略之路。而其中航行,海軍,水手是關鍵的一環。而這群人就成為紋身歷史上另一重要的存在,尤其是海軍。

因為海軍,戰爭中船讓炮火打沉了,戰士死了浸在水裡。屍體一杯水泡了就面目全非了(這點,有水平的刑偵劇都經常說的啦),那麼怎麼辨認那個屍體的那個戰士的呢,這個時候紋身就派上用場了,而且海軍紋身是要登記的,不然怎麼認呢。

亞洲這邊的紋身就是這樣被允許的,比如日本,香港,畢竟軍隊是官方力量,而從海軍擴展出去,陸軍,空軍也有紋身的愛好。

不過影視作品裡貌似一直搞錯紋身的意義,比如古惑仔,裡面紋身被設定為大哥,扛把子的霸氣拉風代表。這真的就給普通人一種,紋身就是為單單只是為了酷炫的感覺。

喜歡紋身這麼久,我就感覺它有一種魔力,哪怕被擠壓在一個小小的圈子裡,它也能夠憑藉自身的魅力慢慢滲開。

紋身從標誌發展到成為一種藝術,再到現在成為一種潮流。當然紋身成為潮流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無數的大明星加持比如安吉麗娜朱莉,貝克漢姆,梅西,權志龍,陳冠希,余文樂,李燦森。無論是球星,影視明星,潮流icon,時尚明星都為紋身打call啊。

紋身藝術的風格已經發展出很多種。我在這裡就不單獨介紹各種風格了,因為目前沒有一種分類標準能夠把紋身風格分清楚,什麼old school,new school,亞洲風格,歐美風格,3D,圖騰,字體,暗黑,可愛這些都不算是很好的分類。

Old school風格在紋身,說在紋身風格中有不可撼動的王者地位也不為過。從圖案(船錨,船,鷹,龍,虎等等)到上色的風格,技巧,old school都有很明顯的特點。

New school比起old school來說,元素上是明顯增加了。因為紋身的人群發展了起來,有更多的圖案需求。

而3D,就是俗稱的立體唄,能夠形成立體圖形的感覺。

圖騰風格,其實就是用原始部落的圖騰紋身。

因為紋身的人群中女生的比例增加了,

所以最近幾年流行起了小清新的小圖。

因為這些,有的是按照技巧,圖案,地域,時間等等,按照不同標準的分類這真不是科學。而且呢,頂尖的紋身師,他們集合各種普通風格於一身,他們自己本身就是一種風格,這怎麼分呢。

而紋身師普遍都會有自己擅長的風格,所以在紋身前一定要了解你的紋身師是擅長那種風格的。而且每個紋身師都有他們的原創圖,那些是他們自己創作的,紋原創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一旦上你的身,就不會再有第二人紋了。也就是這個是你獨一無二的標誌了。

但是如果真的你有襲擊心水的圖案,或者是為了其他什麼情況,你自己已經確定好圖案了,那他也能幫你紋。但是萬一撞紋身,那就只能是你自己的問題。當然也有紋身師只做原創圖的。

另外紋身師的收費標準有按照圖案大小的,有按照時間長短的(一小時多少錢,未滿一小時按一小時算),紋身也是燒錢的愛好。紋身是個手藝活,手藝從來都不便宜,這點請記住。

同屬於亞文化,紋身跟嘻哈音樂,潮牌,滑板,塗鴉不一樣。紋身一旦紋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就算是激光手術去除也會留下疤痕的,而且去除的過程昂貴且繁瑣。

所以,請你知道:

未成年的,千萬不要紋身

還在讀書的,千萬不要紋身

工作是吃公家飯的(公務員,教師,軍人之類的),千萬不要紋身

身體條件不允許的,千萬不要紋身。

(這一點說明一下:紋身是把顏料刺進你的皮膚裡的,有人是對這些是過敏的。還有紋身是個體力活。對身體也是一種傷害(不然怎麼會一開始是一種刑法),想一想拿針在你的皮膚上扎圖,還是要扎一段時間。

我的紋身師對我的第一件叮囑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吃飽飯才能紋身。因為這樣不會因為體力不行或者是紋到一半低血糖。所以如果身體不行的話,真的不要嘗試。)

有幾個小建議,你愛聽不聽:

❶不明白是什麼含義的圖案,請慎重考慮,比如某一些符號,比如最近幾年流行的泰文紋身。這一點有不少翻車的例子,比如外國人紋中文。

❷找個好的紋身師,不要貪便宜。別畫虎不成反類犬,紮了個亂七八糟的圖,傷的是你自己的皮膚。

❸不要輕易在明顯的地方紋身。什麼意思呢?就是最起碼呢紋在衣服能蓋得住的地方。不要一開始就在脖子,手這些明顯的地方扎圖。紋在衣服還能蓋住的地方,最起碼你還有一層遮擋物。

❹輕易不要紋身,紋身後只會有兩種結果,一個是後悔後悔後悔,另一個是紋了一個接著一個。(我就是後者)

最後送你們姆爺的一句話:

紋身後就不要後悔。

想看原視頻的可以去B站搜

關於最近熱門文章

(猛戳圖片下方文字查看詳情)

"<yeezy>原價購買權!"/<yeezy>

"鬥魚某主播日本偶遇陳冠希,疑似蹭熱度卻被當街怒噴..."

"洗手間穿Off-White的男孩,又被老外們集體吐槽了..."

"Converse的飢餓營銷,簡直是NIKE的翻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