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经典阅读:用知行合一解读管理,开启人性管理

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评述】天理、良知这是完完整整的,不会改变的,除非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良知虽然是完整的,但人们对其认识却不全面。可以说人都是在这种道德指引下,不断前行。就如国家的管理,从专政到民主,从士大夫到全民,这是古人没法预料的,国家竟然可以这样管。这也说明了人对良知的理解在不断的深入,谁也没法预料未来的美好!

未来是美好的,这是肯定的,但是未来的美好,是需要人去开创的。而这开创者就是先进,就是先行者。然而先行者在做事情之前,往往难于预料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东西,所以看起来总是显得很粗俗(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而后来者有人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有理可依,能够少犯错误,做起来井井有条(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二者比较起来,前者像没有什么本事,而后者显得很有智慧。后者虽然显得很厉害,但孔子坚持前者。

孔子为什么坚持前者?

坦言说,没有一种事物,可以说永远是最好的。

所以,对于原地不动的人,总认为现在是最好的人,对于未来不去开创的人,是很容易被淘汰的。就如手机,技术更新换代之快, 让人应接不暇。所以,对于手机企业,要发展,必须加大科技创新。

三分钟经典阅读:用知行合一解读管理,开启人性管理

今日头条素材库

二、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评述】不及门,不在孔子身边学习的意思。

孔子弟子七十二贤,厉不厉害?

厉害!但就是这么厉害的一群人,他们各自也只会一件事。如: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既然只会一件事,为什么不留在孔子身边继续学习变成一个全能的人?

如果真这样认为,就可以说不懂良知了。

致良知是什么?

致良知就是把自己所知道良知马上去做,马上去实现

。比如孝顺,我们不能等到什么都会,再去做。说真的人真的不可能把世上什么事情都学会,纵然如孔子也只是做了一个好老师而已,其他事情做的并不突出。可以说,求全能的人,都不是厉害的人。再说了,致良知并不需要全能。做老师可以致良知,做企业、做官、做科学家同样也可以。所以人别以为全能的人,才是厉害的。总的来说,致良知,只需要做到“知行合一”就可以了。

管理日志:

1、说自己全能的人,大部分都是庸才。

2、不去实践自己所知道的人,都是庸才。

三分钟经典阅读:用知行合一解读管理,开启人性管理

今日头条素材库

三、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评述】助,益也。说,解也,懂得。

颜回是孔子众弟子中,最厉害得一个。但就是这么厉害得孔子,孔子却认为颜回对于自己求道没有助益(回也非助我者也)。

为什么没有助益?

因为颜回对于孔子得言论都一说就明白了,也赞成了,没有任何问题(于吾言无所不说)。可以说颜回与孔子的思想理念一模一样。

没有任何问题不好吗?

坦言说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是解决问题使人成功!是解决问题使人伟大!就如企业,营销不好,就去解决营销的问题,设计不好就去解决设计的问题。华为为什么比小米、联想厉害?因为华为解决了技术问题,小米联想没有解决。

可见,没有问题是无法成功的。所以,害怕问题的人都是庸才,主动面对问题的都是精英。

当然,人也不能没事找事。我们所说的问题,必须是为了把事情做的更好产生的问题(良知的问题)。

管理启示:

问题是企业进步的沃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的竞争力。

三分钟经典阅读:用知行合一解读管理,开启人性管理

今日头条素材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