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總覺得別人話裡有話?

<head>/<head><body>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常常被我們當作一個 用來勸誡自己和他人要注意言辭的理由。

然而,溝通時的誤解有時無法完全通過表達的一方來避免,接受信息的一方仍可能因為各種阻礙有效傾聽的習慣而曲解表達方的意圖。有的人容易斷章取義,忽視敘述的上下文而只記住印證自己的想法、讓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有的人則容易忽視對方的情感表達,難以捕捉到說話者的態度、肢體語言、情緒,而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我為什麼總覺得別人話裡有話?| 解讀“防禦型傾聽”

在各種有問題的傾聽習慣中,最容易讓人在交流中產生敵意,從而破壞人際關係的是“防禦性傾聽”,處在這種傾聽狀況中的人,總是會感受到別人的話語中,含有對自己的攻擊性,從而表現得劍拔弩張,採取高度戒備的回應方式,讓對方感到被攻擊。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我們如何診斷自己是否存在防禦性傾聽,以及如何進行改進。

什麼是防禦性傾聽?

如果一個人在聽到別人不帶感情色彩、中性的言論時,仍然把其當做對自己的個人攻擊,那麼TA就有可能處在防禦性傾聽中。比如,有人說“我不喜歡做作的人”,防禦性傾聽者就會“對號入座”,推斷出對方說的“做作的人” 是自己。這種傾聽者也很難理解和接受諷刺性的幽默、玩笑,因為他們認為言論者的重點還是貶低自己。他們的反應是為自己辯護,而不是體會到玩笑中的幽默。

有強烈焦慮和不安全感的人 尤其會因防禦性傾聽而做出不恰當的反應。比如,當TA的伴侶面對TA的要求時,回答到“我手頭上還有一些別的事情,做完了再幫你”,那麼TA便會認為這是一種對自己關心和重視的缺乏。

強烈的防禦性是一種衝動性的反應,會傳遞糟糕的信號。當人們沉浸在其中時,往往會被看作缺乏安全感、心胸狹隘以及過於情緒化。當進入這種狀態時,人們的專注力就不再是溝通的內容本身,而變成了保持警惕,以識別出對方所做的攻擊和造成的傷害等等,因此,溝通的目的也就不知不覺地轉移到了如何抵擋對方對自己的攻擊,如何躲避對方言語上對自己的傷害,甚或是如何駁斥對方以“贏得”這場對話了。

我為什麼總覺得別人話裡有話?| 解讀“防禦型傾聽”

人們為什麼會進入防禦狀態?

有時候,聽者認為的來自對方的“攻擊”,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也可能是聽者主觀感受到的——Ta覺得對方在攻擊自己、對方對自己造成了傷害,但也許在場的其他人並不這麼認為,又或者當其他人處於ta的角色時並不會有類似受傷害的感覺。

面對真實的攻擊,每個人都有可能做出“自我防禦”。當他人在言語上貶低我們,比如說“你要是像我一樣能幹,也就不會被這種問題所困住了”,或者一廂情願地提供解決辦法,“你不會的,你就按照我說的去辦”,又或者指責我們,“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啊”,等等這些都會讓人們自然地想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立場,阻止對方中傷自己。

我為什麼總覺得別人話裡有話?| 解讀“防禦型傾聽”

如何診斷自己是否正在“防禦性傾聽”?

我們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自我檢視,觀察是否注意到以下細節?

1. 在腦海中浮現一連串否定他人負面評價的理由,主要為了證明“不是這樣的”,開始細數自己聯想到的證據

2. 加快語速,停止傾聽,覺得受傷、委屈

3. 尋找正當化負面結果的藉口,通常與自身的表現、實力和付出無關(比如上司沒給夠時間,別人沒有做好份內事情)

4. 心跳加速,開始頻繁使用“但是”

5. 通過諷刺他人來抵賴別人的評價

6. 交叉雙臂和雙腿,以封閉的身體姿態面對給予評價的人

這些特徵代表了我們已經處在“戰鬥或逃跑”(flight or fight)狀態中,這種狀態無法對交流或關係產生建設性的作用。如果你發現在和 別人談話的時候常常出現這些信號,那麼可要注意了。

我為什麼總覺得別人話裡有話?| 解讀“防禦型傾聽”

如何改進“防禦性傾聽”?

1. 不要打斷對方

第一個最重要的建議就是讓自己不要在別人說話時打斷他們,儘管你可能已經感受到他們的言論在你聽來很“荒謬”、“完全與事實不符”。如果在對話中為了自我防禦而打斷別人,不僅會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對方,還導致我們無法理解對方的重點,從而不能幫助談話在原來的主題上進行下去。

2. 傾聽首先是為了理解,而不是回答

在傾聽時,我們可以把“傾聽”這個行為的重點轉移到真正理解他人上,而不是為了找到反駁的“論點”或者證明對方的對錯上,也不是立即把談話主題轉移到自己身上。為了避免自己先入為主產生防禦心理,要牢記第一步是認真傾聽和完全理解對方,必要時可以要求對方重新解釋。

3. 不要玩“詞彙遊戲”

我們需要記住,人在壓力大、充滿負面情緒時常常難以準確表達他們的感受。所以在傾聽這類對話時盡力去理解談話的中心思想,而不是過分關注和批判他們的某個可能不準確的措辭。談話的目的有時不是為了辯論,而是為了幫助彼此清楚傳達信息。可以試著通過提出建議而幫助對方改變表達方式:“我感覺你說的意思是XXX,對嗎?”讓對方感受到你是在試圖理解,而不是一味反駁。

4. 把他人的批判當作他人對自己能力的信任

實驗心理學中有這樣的一個實驗:美國的七年級的白人學生和黑人學生被分為兩組,在他們完成的作文裡收到了兩種評價,一種明確寫道“老師給予你以下的評論是因為對你有很高的期待,且相信你能達到這些標準“, 另一種則沒有這些鼓勵性評語,僅僅是提出了對作文的意見。結果表明,收到第一種評語的孩子們更積極地修改文章,並且上交了更高質量的終稿。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即使我們不從別人那裡直接聽到“我相信你”,“我認為你可以”這類的言論,我們也可以提醒自己,我們的家人和朋友都是相信我們,是為了幫助我們進步。用這樣正面的想法激勵自己,可以有效沖淡我們的防禦情緒。

5. 不要短期內存在過高期待,一步一步來

消除防禦性傾聽需要長期、反覆的練習,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因為自我防禦幾乎是我們的一種本能,我們才需要更多的努力來避免這種本能帶來的衝動。給自己設立一些小目標,一點點地進步才是實際、可取的。

自我防禦固然重要,但是我們需要掌握好度,追求高質量、愉快的交流。通過這些建議,希望我們都能更好地溝通,共勉。

我為什麼總覺得別人話裡有話?| 解讀“防禦型傾聽”

你會有“防禦性傾聽”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不會
<button>投票/<button>

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