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是古装,不是穿越》来谈,大众拒绝汉服原因:复兴道阻且艰

卿娘知道对于很多汉服爱好者们俩说,都很关心一件事那就是汉服复兴,因为直到现在很多国人对汉服始终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

最近卿娘看了一个《不是古装,不是穿越》的汉服宣传片,大为感动,今天就从《不是古装,不是穿越》来谈,国人拒绝汉服原因?

从《不是古装,不是穿越》来谈,大众拒绝汉服原因:复兴道阻且艰

有人嘲笑袍子们复古,有人嘲笑袍子们穿越,可是作为汉服爱好者却不能够笑话他们无知,因为甚至很多“同袍”包括自身都不能理解汉服是什么。

中国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家庭,而其他55个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遇到族庆,他们会穿上民族服饰。

卿娘就看到过好多新疆和回族人包着头纱,打扮的很异域,大家对他们反而很尊敬,很理解,觉得别人穿自己民族衣服很正常。

就连邻邦朝鲜半岛都有韩服,日本有和服,越南,德国,埃及,英国,任何一个有一点历史的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服饰。

从《不是古装,不是穿越》来谈,大众拒绝汉服原因:复兴道阻且艰

卿娘想给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和服指的是和族,藏袍指的是藏族,旗袍指的是满族,汉服当然指的就是汉族的传统服饰,而不是单单指汉朝的服饰。

汉服的定义不是古装,而是民族服装,不是时间的象征,而是族群的象征,汉服的衰落是在清朝实行“剃发易装”以后。

清朝满族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族民族,包括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改成满族发型,改成满族服饰,但民间流传着“十从十不从”的民谣。

但是幸运的是,戏台和舞蹈表演多有前朝之事,不穿前朝的服饰没发演,因此和尚,道士,戏子等,至今人就保留着汉服,只不过略有些变化而已。

从《不是古装,不是穿越》来谈,大众拒绝汉服原因:复兴道阻且艰

汉服其实没有离开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穿汉服,却被老一辈人当成唱大戏的了;汉服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期待着完全消失前,能够流行和复兴。

卿娘觉得如果将来有一天,汉服消失了,我们的后辈们见不到这么美的汉服,是一种多么让人惋惜的事情。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在汉服复兴的时机已经来了,汉服是汉民族服饰的大杂烩,加上历经各朝各代,汉文化博大精深,无法用语言去概括。

三千多年来,汉服影响了整个亚洲的服饰体系,但每个时期却又不同,它代表不了周朝,代表不了唐朝,同样不代表今天,它就是一个民族符号。

从《不是古装,不是穿越》来谈,大众拒绝汉服原因:复兴道阻且艰

虽然汉服无法见证着秦汉,见证着隋唐,见证着大明朝,见证着今天和未来,就像纸一样,纸出现在数千年前的汉朝,但不能现在用一下纸就代表我们穿越到了西汉了吧。

所以不能说穿汉服就“穿越”,当然如果你见到了“四阿哥”,那么恭喜你,见到消亡的历史的东西才叫真正的穿越了,穿汉服不是“穿越”。

从《不是古装,不是穿越》来谈,大众拒绝汉服原因:复兴道阻且艰

卿娘想说:

对比一下隔壁韩国对待韩服得态度,国人完全没把汉服当回事,大伙拒绝汉服。

要知道韩服在韩国的成人礼,婚礼,祭祀,葬礼等等一些重大的场合,人家都是穿韩服,不会有人觉得奇怪,反而觉得是作为庄重的民族服饰可以穿出来的,不会有人说它穿越。

卿娘觉得为啥其他民族都可以穿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只有汉族却穿不了,答案是当然能,汉族有自己美丽的民族服饰。

如果要探讨为啥现在大众拒绝汉服,觉得汉服穿起来很怪,其实有这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很多人从思想上觉得接受不了汉服

很多人对汉服还存在一些偏见,觉得汉服是奇装异服,而且国人很保守,很在乎他人看法,也很随大流,觉得既然大家都没有穿汉服,那么汉服就显得很奇怪。

第二:经济不富裕

很多市民每天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房贷,车贷,工作,孩子,老人,加上各种开销就多,没有多余的钱花在买汉服上。

再加上汉服又不是生活里的必需品,可有可无,自然就不会买看上去有点贵,不是很划算,而且穿的很不方便的汉服。

第三:对汉服圈子的不认同

汉服还没有发展的很好,很多汉服圈里的同袍就开始排外,有山和正之分,有仙服和汉服之分,再加上喜欢汉服的群体,很多都是学生。

在外人眼里,就会把汉服当成这些学生追求漂亮的一种服装,觉得都是小孩子才会喜欢的衣服,汉服自然在很多成年人的世界中,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卿娘一直不否定一句话,世界本身就是现实的,要想汉服复兴,道阻且长;只有我们这些袍子们,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能力和学识修养,才能让汉服有社会地位和话语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以上仅代表卿娘个人观点,欢迎指正,期待与您在这里与汉服结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