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东配宫和西配宫都只有三间,且处在东、西两个角落里,其主人应该是这个院子里地位最低的。史料中并没有关于这两座小宫用途的记载,但其覆顶的黄色琉璃瓦至少告诉我们,这里肯定不属于太监和宫女,估计应该是皇太极除一后四妃之外其他等级比较低的嫔妃居住的地方。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东配宫门楣上悬有一块“镇殿候馆”匾额,里面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张硕大无比的狗熊皮。相传,皇太极曾经在皇宫中豢养了一雌一雄两只大狗熊,为自己“看家护院”。皇太极曾经在经过大清门时遭遇刺客袭击,多亏两只狗熊相救,才躲过一劫。皇太极为报答两只狗熊的救命之恩,遂封两只狗熊为“镇殿候”。两只狗熊在寿终正寝后被制作成标本放置在金银库中,继续为皇家镇守关键和要害部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两个狗熊标本被拆毁,仅保留下这两张熊皮。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西配宫北面的院墙上开有一个小门,出小门,沿台阶走下后宫所在的高台,即进入整个宫殿建筑群的最北部分。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据档案记载,这一区域曾有碾房3间、磨房3间、仓房28间和御膳房等附属建筑。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清末民初时,这些建筑大多已经不存。现在的碾房和磨房等建筑都是1986年以后在原有基础上重建的,但碾房和磨房中的碾盘、碾砣、磨盘均为清代旧物。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由磨房向西,有一座小石拱桥和一座假山,假山上立有一座四角攒尖顶小亭。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有介绍说,这里是当年的御花园。

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这条中轴线两侧,有两组建于乾隆时期的附属建筑。东边的一组叫“东所”,自南而北分别是“颐和殿”、“介祉宫”和“敬典阁”,是清帝东巡时皇太后下榻的地方。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其中,颐和殿是皇太后接受皇帝和文武大臣朝拜的地方,介祉宫是皇太后的寝宫,敬典阁用于存放皇室的“玉牒”,也就是皇家的族谱。清皇室的玉牒共有两套,一套存放在北京“皇史宬”,即皇家档案馆,一套存放在盛京故宫中的敬典阁。现在这两套玉牒分别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作为档案工作者,我有幸在2000年和2014年先后一睹过这两套玉牒的风采。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西边的一组叫“西所”,是清帝东巡时的驻跸的地方,由南至北分别是“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和“七间殿”。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迪光殿为三开间歇山顶,与颐和殿为同一样式,是清帝在盛京期间的办公场所。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殿内所悬“继序其皇”匾额为嘉庆帝手书,语句出自《诗经·周颂·烈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意为思念先辈创建的功业,继承发扬无愧于列祖列宗。从迪光殿和颐和殿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较高等级的歇山顶而不是崇政殿那样的硬山顶来看,入主中原后的清朝统治者已经进一步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开始重视宫殿建筑样式中的等级含义。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保极宫是清帝的寝宫,样式与介祉宫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其东、西有抄手廊和迪光殿后廊相连。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出保极宫北门,通过一条只有几米长的直廊,可以进入到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这就是继思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外观上,继思斋采用了比较少见的悬山卷棚司波浪式屋顶,也叫勾连搭顶,在以庄重为主基调的皇宫中显得格外突兀。继思斋平面呈方形,以九宫格的形式平分为9个房间,但只能通过面向保极宫的南门出入。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关于继思斋的用途,清宫史料没有明确说法,但从其所处位置来看,一般认为是随皇帝东巡的后妃们的居所。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继思斋北面的崇谟阁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存放《满文老档》《清实录》《清圣训》等国史的地方。《满文老档》是满清入关前以满文书写的编年体皇家史书,原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收藏有抄本。《清实录》是官修的清代历朝皇帝的大事记。《清圣训》是清代历朝皇帝的文集,汇集了清朝十代皇帝的训政言论。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崇谟阁北面是一座七开间建筑,俗称七间殿,是皇宫存放杂物的所在。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游览完沈阳故宫的中路,通过崇政殿西侧的“西掖门”即进入沈阳故宫的西路。西路建筑建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从南到北依次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和“九间殿”,是沈阳故宫历史最短的建筑。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扮戏房和戏台坐南朝北,均为卷棚顶,前者是硬山,后者是歇山。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嘉荫堂在戏台的正北,为五开间硬山卷棚顶,既是赏戏的观众席,也是举办小型宴会的好地方。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穿过嘉荫堂,即是大名鼎鼎的文溯阁。文溯阁为两层重檐五开间,以绿色为主色调,有别于皇宫其它建筑的红色,是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阁内所悬匾额“圣海沿回”及对联“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控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均为乾隆帝题写。《四库全书》的编修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初稿完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共抄录了七部,分别保存在北京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江苏扬州文汇阁、江苏镇江文宗阁和浙江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编成后的近200年间,恰逢中国社会的急剧动荡时期,内忧外患让整个国家风雨飘摇,七部《四库全书》也因此命运多舛。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本全毁,文澜阁本仅存半部,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和文溯阁本基本完整。其中,文溯阁本的经历最为跌宕,堪称一部传奇。1914年,为拥戴袁世凯登基称帝,奉天督军冯德林将文溯阁本运至北京,暂存在故宫保和殿,准备影印。袁世凯短暂的皇帝梦破灭后,文溯阁本被人遗忘。1922年,清室以经济困难为由,曾欲将文溯阁本售卖给日本人,后在舆论压力下未能得逞。1925年,在张学良等人的积极推动下,离开沈阳十余年的文溯阁本终于回归故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对文溯阁本始终怀有觊觎之心,但终未得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文溯阁本先迁黑龙江讷河,后又迁北安。1954年1月,文溯阁本再度回到沈阳。1966年10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文溯阁本三度离开沈阳,运往甘肃兰州。这一走,就是整整半个世纪!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文溯阁东建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碑亭,亭内石碑为满汉两种文字,碑阳刻《文溯阁记》,记述《四库全书》的修撰过程;碑阴刻《宋孝宗论》,阐述“天子之孝当以不失祖业为重”的观点。两文均为乾隆帝亲撰。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文溯阁北是清帝的读书处“仰熙斋”。仰熙斋为七开间,两侧有抄手廊与文溯阁后廊相连。工匠们正在对仰熙斋及其附近建筑已经剥落的油漆进行清理,估计是为重新油漆进行准备。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从露出的木质看,这些木构件的年代应该不是很长,当是近几十年的新作。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东路是整个沈阳故宫建造年代最早的一组建筑,主要包括“奏乐亭”、“十王亭”、“大政殿”和“銮驾库”,由努尔哈赤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也就是明天启五年(1625年)。奏乐亭建筑在高台之上,位于东路的最南端,是东、西对称的两座四角攒尖顶亭。顾名思义,这是两座举办庆典时用来演奏乐曲的亭子。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十王亭是左翼王亭、右翼王亭、镶黄旗亭、正黄旗亭、正白旗亭、正红旗亭、镶白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和镶蓝旗亭的统称。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十座王亭按地位高低分两组呈八字排列,对主殿大政殿形成拱卫之势。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仔细观察八个旗王亭的位置,我们还会发现黄(镶黄)、白(镶白)、红(镶红)、蓝(镶蓝)分居北、东、西、南四个方向,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偶然巧合。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两个翼王亭里保留有满族传统的火炕;八个旗王亭里布置有清代兵器、马具等陈列。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政殿坐落在高约1.5米的须弥座上,八角重檐攒尖顶,八面出廊,是崇政殿出现以前皇宫里最重要的建筑,也是顺治帝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崇政殿建成后,大政殿的政治中枢地位开始下降,转而成为最重要的礼仪场所。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政治中枢的转移既有帝王个人喜好的因素,也是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的必然选择。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政殿背后,是七开间的銮驾库,现在辟有“院藏清代宫廷艺术精品展”。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政殿东的一小片空地上,收集有几件并非属于沈阳故宫的文物,包括辽代石经幢、城隍庙碑、豫王府影壁和安达礼墓碑。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在这几件文物中,安达礼墓碑与沈阳故宫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这安达礼是一位自愿为皇太极殉葬的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自愿为皇帝殉葬的将军。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大清王朝的老宅——沈阳故宫(下)

游览完沈阳故宫,有这样一个印象:不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至少在其营造宫殿时,好像都没有要挑战明朝君主地位的意思,因为这两代帝王设计的宫殿在建筑规制、装饰方面相当克制,甚至自我矮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