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走向深藍:我們的航母-遼寧艦


七十年蓬勃發展,七十年崢嶸歲月,中國人民海軍即將迎來七十歲慶典。中國的雙航母編隊也將從夢想照進現實,隨時準備劈波斬浪。

國產航母從無到有,一路走來,一路艱辛,誰知道?

航母在二戰中就已廣泛使用,對於1949年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來說,那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一個夢。

蘇聯解體後,中國先後買下“明斯克”號、“基輔”號和“瓦良格”號。只有“瓦良格”號具備軍事實用價值,改造、翻修“瓦良格”號是我們航母研發的開端。

2002年到中國後,“瓦良格”號經過10年的改建,於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遼寧艦長304.5米,舷寬75米,吃水 10.5米。標準排水量55000噸,滿載排水量67500噸。

全艦船員1900多人,房間三千八百多個。

遼寧艦的動力系統是八臺蒸氣輪機,可以產生20萬匹馬力。續航力7000海里/18節,3850海里/32節。最大航速32節,自持力45天。

遼寧艦的前世今生:蘇聯解體後,瓦良格號由烏克蘭獲得,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就此停工,半途而廢。1998年,創律集團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號。

1999年7月,瓦良格號在拖船的牽引下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在託運過程中遭遇到土耳其的阻撓,經歷了近兩年的協商後,2001年8月,土方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

由於當時瓦良格號上沒有任何的導航設備和動力,中方僱傭了當時世界上馬力最大的希臘籍拖船尼柯萊·契克號,該船長99m,最大航速19.5節,24000匹馬力。

2001年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瓦良格號在海上失去了控制,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慶幸的是這艘航母沒有沉沒或擱淺的危險。7日,三艘拖船和一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 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桑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


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

擱置三年後,2005年4月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幹船塢,開始由我海軍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

我們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魔改,將其用於科學研究、實驗及訓練。

2012年10月,殲15成功在遼寧號上觸艦復飛,2012年11月552號殲15戰機在遼寧號上成功實驗著艦降落與起飛。

遼寧艦航母體積大、功能全、部署週期長,有“海上城市”之稱,官兵在其中生活,就像一個小社會。

剛買到手的瓦良格艦,全身鏽跡斑斑,儼然一堆廢鐵。所有的動力設備、導航及搜索雷達被拆除一空,簡直就是一個空殼。

在託運過程中的瓦良格艦。 我國航母從無到有,經過十多年的風雨波瀾,終於把瓦良格艦打造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在此過程中我們應該感謝一個人即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感謝在託運過程中給與幫助的希臘,

涅槃新生:我國從2013年開始研發首艘國產航母001型航空母艦,現已完成五次海上試驗任務,國產航母的研製成功也是海軍轉型建設的重要標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國海軍即將迎來70週年,無論是國產航母,還是新型驅逐艦都將乘風破浪,馳騁大洋,走向深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