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親測,全面落地遙不可及


刷臉支付親測,全面落地遙不可及 | 聚焦

文 | Daisy

出品 | 支付百科


當支付寶新一代刷臉支付產品“蜻蜓”2降價來襲, “由碼商變臉商”的刷臉時代真的來了嗎?

支付寶推出的第二代基於線下消費場景的刷臉支付機具“蜻蜓”,定價1999元,這個價格相比第一代直降近30%,且在預售期間最低只要1199元。雖然號稱碼商秒變刷臉支付運營商,但刷臉支付在線下真的迅速躥紅了嗎?

現場體驗:30秒完成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時代真的已經來了嗎?今日,「支付百科」作者前往上海的商超實地體驗刷臉買單。

最初,作者計劃在世紀大都會的永輝超市超級物種體驗“刷臉”,但在現場發現其刷臉設備已經撤櫃,取而代之的是掃碼設備,店員均不關注設備更新情況。

隨後,在位於中山公園龍之夢購物中心的家樂福超市,「支付百科」發現,現場一共設有4臺具有刷臉功能的自助結賬機器,其中2臺為支付寶自助收銀機具,2臺為微信自助結賬機。

刷臉支付親測,全面落地遙不可及 | 聚焦


「支付百科」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在中午12:17至12:27這10分鐘之內,一共有23個用戶選擇使用這4臺機器。據觀察,其中,22人為20-40歲的消費者,只有1人為50-70歲的消費者。令人驚奇的是,所有人都沒有選擇刷臉支付;他們更習慣於依賴掃碼支付或福卡支付(注:家樂福會員支付),而不願嘗試新的刷臉支付。

根據「支付百科」作者的親身體驗,微信自助結賬機的刷臉支付需要經歷6個步驟,一共30秒。

刷臉支付親測,全面落地遙不可及 | 聚焦

第一步:將所購商品放於掃碼窗以便機具掃描商品條碼;

第二步:將所購商品放於稱重臺上以便機具確認商品重量是否符合;

第三步:選擇支付方式,一共存在刷臉支付、掃碼支付、福卡支付3種不同的支付方式;

第四步:掃描面部之後,輸入微信綁定的手機號;

第五步:《微信支付刷臉支付協議》開通並支付;

第六步:支付成功,打印憑條。


此外,「支付百科」發現,在極少數用戶想要使用支付寶刷臉支付時,機具竟然顯示網絡未連接,使得用戶被迫選擇其它支付方式。店員表示,可能是由於Wi-Fi距離過遠或超市處於地下2層的原因,兩天前技術人員剛處理過類似問題,但是效果不大。

爭奪B端商戶的新戰場

在支付領域,對於C端用戶的“跑馬圈地”已步入尾聲,支付巨頭紛紛將關注點轉移到B端商戶市場。

在B端商戶的爭奪戰中,新興的刷臉支付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戰場。有數據顯示,自去年支付寶宣佈刷臉支付大規模商業化後,與刷臉支付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催生的研發、生產、安裝調試人員就已經達到50萬人。

去年12月,支付寶在刷臉推介會上展示了最新商用版的刷臉產品—“蜻蜓”一代,售價為2688元。“蜻蜓”除了最普通的零售場景,醫院、餐飲、連鎖店也在陸續展開刷臉支付。截止目前,江西人民醫院、肯德基、卜蜂蓮花超市、紅旗連鎖、張仲景大藥房均已開始使用“蜻蜓”設備。

而微信作為支付寶的頭號競爭對手,微信也緊隨其後,在今年3月推出了刷臉產品—“青蛙”,售價為2688元。目前,微信刷臉支付已在全國幾百家商戶落地,尤其是一二線的商超,例如家樂福、步步高、天虹、百佳、濰坊百貨、利群超市等。這些地方均可以在微信智能收銀設備上使用刷臉支付,快速完成購物。

刷臉支付親測,全面落地遙不可及 | 聚焦

作為移動支付新興勢力的銀聯雲閃付,也在低調推進刷臉支付。銀聯將寧波定位首個試點城市,計劃在今年4月份於商超驗證刷臉支付。

在4月17日的支付寶開放日北京站上,支付寶宣佈推出“蜻蜓”第二代,除了價格比第一代直降。不同於上一代“蜻蜓”,“蜻蜓”2代全面“瘦身”,其顯示器從10英寸縮小至8英寸,厚度減少了3/4,整機重量減輕了55%,經過摺疊和拆卸後如同書本般大小,甚至可以裝進大衣口袋。其自帶小鍵盤、插電就能用等特點,被視作夫妻店提升格調拉客的神器。

刷臉支付親測,全面落地遙不可及 | 聚焦

支付寶“蜻蜓”二代產品圖


與此同時,商家完成約定支付量最高可獲1200元激勵。據行業支付事業部總經理鍾繇透露,未來將投入30億元來助力商家實現數字化轉型。

此外, “蜻蜓”二代“首次接入刷臉即會員”等數字化經營能力,試點期間會員轉化率比傳統模式提高了6倍以上。


據業內人士在朋友圈透露,此次發佈會還未結束,未來一週備貨的幾千臺機器就已被搶完,火爆程度超出想象。更有朋友圈乾貨總結稱,蜻蜓技術全面開放,看好刷臉支付未來的硬件製造商可以據此推出自己的“蜻蜓”,秒變刷臉支付運營商。

刷臉支付親測,全面落地遙不可及 | 聚焦

事實上,在支付寶搶先推出“蜻蜓”二代,試圖以低價搶佔B端市場之後,微信“青蛙”、銀聯等其它刷臉支付玩家並沒有及時緊逼;但顯而易見,刷臉支付在B端的競爭已經開始逐漸升級,未來的大戰也一觸即發。

刷臉支付落地困難

為什麼支付巨頭要佈局刷臉支付?業內普遍認為,這等於在佈局支付行業的未來。如果能夠提前佈局,無疑能夠在未來的線下支付入口爭奪大戰中,搶得先機、佔據優勢。

對於刷臉支付的優勢,卜蜂蓮花南大區市場部助理副總裁袁林化在接受聯商網採訪時表示,一臺刷臉機器相當於1.5個收銀櫃臺,一天相當於3個收銀員,節約了商戶的人力成本。

在刷臉支付領域的B端商戶爭奪戰之中,支付寶、微信相對較為領先。即便如此,也並不代表其刷臉支付推廣之路就一帆風順。

根據一位參與刷臉支付佈局的業內人士向「支付百科」透露,由於大部分參與試點的收單機構對於新機具布放比較保守,以及成本、技術原因等,使得推廣計劃並未達到預期。

正如上文「支付百科」現場體驗發現,大部分顧客並不傾向於選擇刷臉支付。不少顧客在接受「支付百科」採訪時表示,由於已經習慣於掃碼支付,而且掃碼支付方便快捷,所以不會另花時間開通刷臉支付。

「支付百科」認為,可能源於用戶不能感受到刷臉支付的明顯優勢,特別是與已經非常成熟的掃碼支付相比,在沒有支付返現等獎勵激勵下,單純“嚐鮮式”的刷臉支付,並不能吸引顧客去開通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推廣初期,年輕用戶或許會因為新鮮感而特意嘗試,但隨著時間推移,體驗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支付百科」認為,考慮到現實因素和支付環境,刷臉支付的落地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支付巨頭始終需要“以人為本”,設身處地為用戶考慮,不斷提高刷臉技術服務水平以及用戶黏性,或可加速刷臉支付的普及速率。


刷臉支付親測,全面落地遙不可及 | 聚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