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天瀑布到明仕田園

從德天瀑布到明仕田園

周耀泉

德天瀑布和明仕田園,都是位於中越邊境廣西崇左的兩個著名景點。都說一出國就愛國,其實不出國也愛國,這我在德天瀑布和明仕田園遊覽(2019年2月2日)時強烈感受到了。無論是地接導遊,還是當地村民,他們都是少數民族,但他們都有一種能生活在中國、享受幸福生活的自豪感。當大巴車沿著歸春河駛向德天瀑布時,導遊會指著河對岸說,你們看對岸就是越南。越南有三瘦:一是路瘦,不僅路窄而且都是土路,很少有瀝青大馬路;二是房瘦,房子都很矮小,沒有高樓大廈;三是人瘦,生活水平低,體格不夠強壯。導遊說廣西地處中西部,在全國排名十分靠後,但越南比起廣西來至少要落後20年。一種身為中華民族子孫的幸福感,完全從她的言語中溢出來了。

當我們坐在竹排上游覽明仕田園時,接待我們的都是當地的村民。他們說,這條明仕河流上游在越南,因為貧窮,越南境內既沒有遊覽的項目,也沒有當地百姓會去旅遊。的確旅遊經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從中可以看出中越兩國邊境經濟發展的差距。越南到中國境內來打工的很多,越南姑娘嫁到中國來的也很多。

當然現在邊陲是一派和平景象,兩國邊民交往十分密切,雖然歸春河主權屬於中國,但當我們乘著竹筏在歸春河上欣賞德天瀑布時,很快就有越南的小夥子駕著竹排靠過來,向我們叫賣越南特產,這是具有當地特色的國際貿易。當地的東西的確十分便宜,但有的說景區的東西不能買。這次德天瀑布景點購買禮品的經過,讓我對景區商家的誠信有了真切的認識。當時我買了不少當地的特產,但走出有一公里左右了,我坐下休息時仔細看了一下榴蓮餅,發覺過了保持期了,於是回過頭去,找到了商家。商家是一個身高有1米8的魁武男子,開始我以為是東北大漢,但口音卻是當地的普通話。我說過期了,想退掉。男子接過一看,二話不說,將錢退還給了我。讓我真有一點點小激動,沒有想到不費口舌,所以不要以為景區的商家都是奸商。閒話不多說,說說德天瀑布和明仕田園兩個景點吧!

一、德天瀑布:遠近高低各不同

德天瀑布之名來源於名不見經傳的德天寺,我進去一看,德天寺小到幾步就可以跨過來。

地處中國廣西大新縣碩龍鎮的德天跨國大瀑布,位於歸春河上游,由中國的德天瀑布和越南的板約瀑布相連構成,橫跨中越兩國邊境,寬208米,落差70米,縱深60米。瀑布由上而下傾洩時,有三級跌落,堪稱雄奇壯闊!同樣,景區為了讓旅客盡情地欣賞瀑布的美景,精心設計了一條盤山而建的迴環賞景路線,設置了由低到高、由近到遠的七八個觀瀑點,我也拍攝了不同點的瀑布景觀。

正面觀賞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跨國瀑布當然是求之不得的,遊客一般都會花30元錢乘坐竹筏。隨著竹筏不斷向瀑布駛近,看到瀑布分佈十分廣闊,橫跨中越兩國,自上而下,層層疊疊,規模非常之大,而飛流跌落山石上嘩嘩聲和啪啪聲混合在一起,也越來越響亮和清脆。

據說歸春河在廣西境內形成後,先是靜靜地、緩緩地流向越南,猶如草原上一群出生不久的小馬駒。待繞回廣西,最終在碩龍這個邊陲小鎮的德天,小馬駒已經成長為“碩龍”似的壯馬,積聚已久的力量也需要釋放了,於是瞬間爆發,形成了萬馬奔騰之勢。其勢如開閘洩洪般,浩浩蕩蕩奔湧而來,衝破重重阻力,衝出了高崖綠樹的封鎖,那怕千巖萬壑,那怕粉身碎骨,向著五六十米深的懸崖,心無旁騖地跌墜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可惜的是枯水季節,如果是雨量充沛的夏秋季節,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流,就能連成一整大片,那聲勢可能要用億馬奔騰來形容了。但現在這場景,也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這振盪在河谷間的氣勢依然十分雄壯,也足以氣吞山河、攝人心魄,仍然不失為歸春河最激情、最豪邁的表達。只是由於當天是陰雲天氣,如果有太陽那一定是五彩繽紛、霓虹衣裳。

撐竹筏的壯族阿牛哥也很周到,先是將竹筏撐到了靠越南的左側,然後慢慢向中間行駛,最後用較長的時間停靠在中間,讓遊客有充足的時間和不同角度欣賞和拍攝。

棄筏登岸,我們沿著觀景路線緩步迂迴而上,從多個角度拍攝瀑布美景,欣賞到了德天瀑布奔騰而下的磅礴,驚悉其橫跨兩國的壯闊,震撼於恣意放肆的恢宏,更還有那高山流水的雅緻,真有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心靈撞擊。

二、明仕田園:好一派水墨風光

明仕田園和德天瀑布一樣,都是被導遊吊足了胃口的景區,導遊說這是中越邊境線上兩顆明珠,是最為秀麗的兩個景點。

在一個村寨的遊客碼頭上,我們依次登上竹排,一列長桌上已經擺滿了當地的水果和沏好的苦茶。請遊客坐下後,壯族阿妹就自豪地向我們介紹說,她是當地的村民,是政府出錢培養出來的地接導遊。明仕田園風光曾以《桂南喀斯特地貌》為名,入選國家郵政局首次公開發行的《祖國邊陲風光》特種郵票,也是影視作品《花千骨》、《牛郎織女》、《酒是故鄉醇》、《天涯俠醫》以及《草本藥王》外景拍攝地。同時她告訴我們,不要從字面上理解明仕田園的意思,以為是明朝的遺老們隱身的田園。她說“仕”壯語中是裁縫的意思,而“明”是老太婆的意思,以前這裡會做裁縫的老太婆很有名,因此這條發源于越南、從念鬥屯流入我國的河被稱為明仕河,這裡廣袤山水和土地也就被稱為明仕田園。

我們的竹排在明仕河上緩緩地向下遊漂去,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著,柔美的水草在被竹排帶來的水波衝擊下緩緩向前倒伏飄移,無數的魚兒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水草之間。山峰點綴下的倒影,本來是寧靜的,但隨著竹排的駛過,泛起無數的漣漪,打碎了山峰並擴散到岸邊,更顯得波光漣漣。目光移向遠處,山水之間皆是農田和村舍,還有到處點綴著情態各異的山峰和紮根在群山中的翠竹,目光所及黛綠色的田園依次向遠方伸展。但不管時勢如何變幻,千百年來在大自然無聲寂靜的歲月流逝中,明仕田園的山總是傍著水,水總是環繞著山,山總是點綴著水,水總是倒映著山,形成了處處奇峰、山水相映的中國山水,風光迤邐的水墨明仕。

我們坐著竹排順流而下,飽覽兩岸迷人景色。最可喜的是,當一艘從下游拖著竹排的遊船從我們對面逆流而上時,對面岸上竟升起了縷縷炊煙,猶如仙女將白紗帳在明仕河裡洗淨後,一邊抖動著晾曬一邊要帶著上天宮去一樣,嫋嫋縹緲,徐徐騰去,這種景象在現代社會中真是已經很少見了,讓人頗感新奇。這樣一處令人迷醉的田園風光,久居城市的人們,真應該脫離城市的喧囂到這裡居住一段時間,過過世外桃源的生活。

忽然阿妹甜甜的歌聲從岸邊傳來,據導遊講這位阿妹是山歌傳承人,已經快70歲了。稍後,一個木屋裡傳來了悠揚的笛子聲,導遊介紹說是阿牛哥正在吹奏,同樣已經六七十歲的阿牛哥也是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他(她)們都是景區特意安排的體現壯鄉特色的節目,目的是讓遊客在飽覽美景時,也能享受壯鄉的文化大餐。

一路上,導遊不住地向我們介紹撲面而來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觀,看到古風淳厚的壯族村落,看到威武的將軍山,靈秀的通天洞,奇特的萬乳崖,還有那天然生成的崖壁畫,神秘的千年巖洞葬、老龜送客等勝景,特別是折射到明仕河裡一個接著一個迷醉人的倒影,那叫好一個水墨明仕風光。正是竹排河中行,人在畫裡遊啊,那直叫一個美不勝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