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究竟“難治”在哪?這3方面是“原罪”,教你2點能拯救腎功能

慢性腎病為什麼如此難治?這是許多腎病患者心裡一直存在的疑惑。

腎病的難治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症狀的反覆性,二腎功能受損無法逆轉,三無法徹底根治。這三方面一環連一環,相互影響最終導致病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腎病究竟“難治”在哪?這3方面是“原罪”,教你2點能拯救腎功能

似乎看起來腎病“全都是糟點”,但其實並非所有腎病患者都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有些患者即使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症狀反覆、腎功能不全的過程,但多數人的腎功能依然可以保持在較穩定水平,不會進展至腎衰竭。

而多數患者的病情之所以“難治”,大多是有原因,我整理了排名前三的影響因素,看看你的病情是不是也被這些原因耽誤了?

腎病究竟“難治”在哪?這3方面是“原罪”,教你2點能拯救腎功能

一、診斷錯誤或診斷不清晰

慢性腎病種類多,早期的症狀也相差無幾,包括蛋白尿、水腫、血尿等。以蛋白尿為例,其中不同病理、不同病情的患者引起蛋白尿的原因也不同,因此治療方式、用藥程度也不同。如高血壓、糖尿病都會引起蛋白尿,但治療方式顯然不同。

昨天文章中我們提到蛋白尿包括腎小球性、腎小管性、溢出性蛋白尿。腎臟受損部位不同導致的蛋白尿類型也不同,如果你還沒搞清楚病因,不建議大家盲目用藥,除了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還可能會耽誤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腎病究竟“難治”在哪?這3方面是“原罪”,教你2點能拯救腎功能

藥物治療大概佔據了每位患者治療的70%,剩餘的30%包括日常生活管理等腎病護理。因此用藥是否正確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非常關鍵,對腎功能的病也起著決定作用。如果藥物治療不規範,導致病情拖拖拉拉,無疑給腎衰竭留了機會。

以蛋白尿為例,目前激素治療是典型的治療方式,使用原則應堅持“足量、慢減、長期維持”的原則,比如膜性腎病患者往往蛋白尿量超過3.5g,開始治療應給予“足量激素配合環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劑”治療,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可以逐漸減少激素用量,但仍需要長期堅持服用。但有些患者忌憚激素的副作用,病情稍有好轉就停藥,最終導致病情復發,腎功能惡化,反而“越治越重”。

腎病究竟“難治”在哪?這3方面是“原罪”,教你2點能拯救腎功能

三、頻頻發生感染,腎臟生存空間差

感染是導致腎病復發的一大因素,除了感冒、還有泌尿感染、口腔感染,腎病患者易發生,主要是免疫力低,加速不注意預防導致的。頻頻發生感染導致體內毒素增加,炎症反應加劇,腎功能越來越差,如果不能及時控制,腎功能沒有恢復的空間,只會進一步加速腎衰竭。

如果腎友們能及時意識到這些問題,正確治療,一般腎功能進展很慢。要避免這些情況,維持長期腎功能穩定,降低復發幾率,有2件事不能馬虎:

腎病究竟“難治”在哪?這3方面是“原罪”,教你2點能拯救腎功能

一、定期複查重要指標

按時間、按要求進行復查,是對腎病最有利保障。有利於提前發現復發的跡象,做到進一步治療,如果出現診斷錯誤、用藥不當的情況,也能得到及時調整。

複查指標包括尿常規: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定量或尿蛋白肌酐比,血常規:血肌酐、尿酸、胱抑素C、還有血紅蛋白,血壓、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直接反應腎功能的腎小球濾過率、內存肌酐清除率等。

二、重視觀察自身病症

腎病病程長,恢復期長,大多數腎友都要進行院外治療和養護,因此腎友們應學會觀察自身症狀的變化,並與主治醫生建立聯繫,如果一旦有不適症狀,能夠及時糾正治療。越早發現異常,治療越及時則對腎功能的恢復越有利,這點是永恆不變的道理。有任何蛋白尿、血肌酐等腎病問題,可以點下面“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