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1900多年历史的洛阳白马寺,为何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


有着中国佛教的“祖庭”之称的洛阳白马寺,见证了佛教传入中国后源远流长的历史。史料记载,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的创建,对于后来佛教在中国的兴起,意义重大。

公元68年创建,白马寺距今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在5000年灿烂文明历史的长河里不算太长,但在中国但佛教史上,却是极为浓重的一笔。几乎可以说,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

为什么有上述的说法呢?我们还是通过史料记载来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西天求经是有出处的。据说,汉明帝刘庄做来一个梦,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这就是历史上有据可循的第一次西天求经。


公元65年,被汉明帝委以重任的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遥远路程。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于是,汉明帝派出的求经使者便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公元67年,两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这也为后来佛教的兴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不仅如此,被梦境带入幻空世界的汉明帝,为了纪念白马驮经而来的西域高僧,决定在洛阳边上兴建寺院,并取名为白马寺。在这座中国第一所官方修建的寺院里,来自西域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出了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部汉译佛典《四十二章经》。

此后,崇佛的大汉王朝更是迎来了来自西方的高僧在白马寺翻译佛教经典。据资料显示,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所以,才有了佛教“祖庭”一说。

接下来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为皇家所崇信的佛教浅浅走入市井民间,直到公元260年的时候,一个值得被中国佛教史记载的受戒仪式在白马寺隆重举行: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

白马寺有着中国佛教史上诸多个第一的头衔: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等等等等,这些所有的第一,都在像世间众人宣告着洛阳白马寺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以及佛教祖庭的重要身份。


1900多年,历史烟云变幻,但洛阳白马寺的香火一直持续。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缭绕的烟火后面,是人们对于信仰的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