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不清的各種”小皮疹“?看這篇就夠了

後臺常有媽媽發來圖片問,寶寶身上那些莫名冒出來、讓人看著就煩的小疹子到底是什麼?

老實講,有的圖片拍不清,有的拍不出重點,與其一個個回覆,不如趁這個機會普及一下寶寶身上比較常見的幾款“小皮疹”。

媽媽們也別再傻傻分不清楚,更重要的別背道而馳,明明是過敏,錯認為是捂熱了,明明只是粉刺卻當痱子治。

小寶寶們常見的幾款皮疹,一般就是溼疹、痱子、嬰兒粉刺、幼兒急疹這幾大類。

溼疹

先來說說最愛替別人背黑鍋的溼疹吧。

好像寶寶身上只要一出現不明疹子,媽媽們第一個就想到溼疹,也不知道溼疹上輩子作了什麼孽。

先來看看如何鑑別溼疹:

始終不明白,溼疹為什麼叫溼疹,因為一點也不溼,反而是很乾啊!

溼疹患處的皮膚乾燥、連片狀、會有脫屑,嚴重的會有小裂口伴有滲水,有明顯癢感。

同樣,引起溼疹的原因自然也不是皮膚或是環境太“溼”。

溼疹的主要原因很難明確,主流觀念是過敏,一方面來自於遺傳,一方面因為寶寶自身免疫系統不成熟。

目前沒有可以根治溼疹的藥物,但是,寶寶2歲之後會自動緩解,一半的寶寶5歲以上就會自愈。

拎不清的各種”小皮疹“?看這篇就夠了

處理溼疹,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皮膚的保溼工作。

對於輕度溼疹,只需要潤膚就可以治好,不需要用藥。

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過敏”和"保溼",又有幾毛錢的關係呢?

大概有一塊錢那麼多吧。

因為乾燥就會引起皮膚的小裂縫,過敏源就會趁機而入,引發機體的過敏反應。所以,最有效的方法當然就是通過保溼把裂縫堵上,恢復皮膚對人體的屏障作用啦。

潤膚霜的種類不重要,只要選擇低敏度就可以(絲塔芙、鬱美淨、雅漾、優色林等等都可以)

重要的是用量,輕度溼疹的寶寶,要大量塗抹潤膚霜,多大量呢?

皮膚科專家建議,治療期7天用250g潤膚霜才能達到保溼效果。

我知道你一定沒概念,接著看。

拎不清的各種”小皮疹“?看這篇就夠了

一支優色林的規格是40g,如果一週想要達到250g,那麼一天幾乎就要用掉一支!!

媽呀,這可比用藥貴多了(摳門臉)。

當然這是治療期的用量,但是足以說明,平日護理期只跟摸擦臉油似的那麼丁點量,顯然是不夠的。

對於中度、重度的溼疹,媽媽們也不要硬撐,及時就醫,醫生一般會給開激素藥膏,如果有破口流水合並細菌或真菌感染的溼疹,還需要聯合使用抗感染的藥膏。

對於激素,媽媽們也不必過於恐慌,只有大量服用激素才會對孩子有所影響,按醫生的指導正確使用,不會對寶寶有什麼傷害。

拎不清的各種”小皮疹“?看這篇就夠了

溼疹另一個天怒人怨的的原因就是不斷反覆,所以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平時給孩子穿純棉質地的衣物、洗熱水澡的時間不要過長、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避免汗液侵潤等。

痱子

夏天雖然要過去,但是新生兒的痱子好似從來不分季節,冬天把孩子包成粽子、捂出痱子的也不在少數。

痱子是因為環境悶熱,導致寶寶容易出汗,汗液刺激皮膚就會出現凸出皮膚表面顆粒樣丘疹,皮疹消退後有輕度的脫屑。  

跟溼疹相比:

溼疹:前期:手指摸上去粗糙有顆粒感覺;後期:

粗糙發乾,嚴重時會有皸裂。

痱子:手指摸上去基本是平滑的。

溼疹:多發於嬰兒的面部,耳後等部位;

痱子:多處於嬰兒的多汗部位,如額部和頸部、枕部。

溼疹:疹子沒有明顯分界,邊界不清,嚴重者有水泡和滲出,疹子上不會有白色膿點

痱子:界限清晰顆粒狀紅色皮疹,嚴重的皮疹上有白色膿點。

溼疹:

除了降溫還需保持皮膚溼潤

痱子:除了降溫還需保持皮膚乾燥

媽媽們一定記好,否則就南轅北轍啦。

痱子學名叫熱疹,顯而易見就是熱出來的,所以對策也很簡單,涼快點就好了。

把室內溫度控制在20-27度,不要捂太厚,以手部溫涼,頸部溫熱為標準衡量寶寶的穿蓋。

保持皮膚乾燥,出汗後及時換衣服,如果熱疹嚴重的話,可以外用一些收斂、消炎的藥物(如爐甘石洗劑),注意別讓寶寶抓撓皮膚。

新生兒粉刺

那天CC小姨發來一張照片,問CC小表弟是不是長溼疹了,我一看,啞然失笑,

咋什麼屎盆子都往溼疹腦袋上扣?這明明是新生兒粉刺啊。

新生兒粉刺是來自母體血液中的激素或出生後自身體內激素水平所致,過多的皮脂堵塞毛囊口,迸發出小疙瘩樣的粉刺,一顆一顆的,嚴重時會連成片,寶寶是完全沒有感覺的,不會痛也不會癢。

新生兒粉刺,一般發生在出生後數天至滿月,最晚也會在3月後自行消退。掐指一算,CC小表弟可不是還有4天就滿月麼?

跟溼疹相比:

粉刺:上面最後都會出來小白頭。

溼疹:是沒有白頭的。

粉刺:時間一般是滿月前後

溼疹:大多數是在2-6個月時開始出現

跟痱子相比:

痱子:多發於褶皺、多汗部位,如額部和頸部、枕部、後背。 

粉刺:主要發生在面頰、額及頦部

痱子:丘疹較小,紅色白頭,摸上去疼。

粉刺:小粒白色,更像是疙瘩,摸上去不疼。

痱子:溫度降下來會自然消退。

粉刺:跟溫度無明顯關係。

幼兒急疹

也叫嬰兒玫瑰疹,6個月——2歲是高發年齡。

疹子為玫瑰色的斑丘疹,壓之褪色,持續1~2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後不留任何痕跡,雖然看起來嚴重但是消退也快。

出疹前發燒,燒退疹出。

無須任何治療,一般持續3天左右後會自然消退。(如果體溫過高,可適當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降溫。)

與其他疹子最大的區別就是高燒持續3天以上,退熱後隨即出現紅疹。

CC爸媽說

最近關於小兒疾病的文章好像多了些,因為這段時間後臺關於寶寶生病的提問明顯增加了很多。

雖然這類文章只適用於很小的一部分人,但是還是想寫給你們看,緩解媽媽們的焦慮。

冷暖不定的季節,是孩子各種疾病的高發期,媽媽們在護理上要更走心一些哈

就算生病也不要過分焦慮,能家庭護理的家庭護理,嚴重的及時就醫。

動動手指分享給更多需要的媽媽吧,更多寶寶疾病的家庭護理可以看下方推薦。

PS:今兒推送晚了,因為昨天電腦被我用癱了,如果說像我這種懶散之人也有什麼強迫症,那一定就是因為寫文章。

只要一寫起來,對自己跟電腦就特別狠,總要連續幾個小時一口氣寫完。

通常總體思路出來之後,眼也花了,腰也僵了,腿也麻了,尿也實在憋不住了,電腦也燙的能攤雞蛋了,所以昨晚電腦直接死停當了。

幸好,我提前把文章保存到公眾號了,我多精啊,要不昨天哭的就是我,而不是C爸了。

常有人勸我,勞逸結合一下會死啊。

因為腰疾,我還真試過每兩小時定一次鬧鐘,鬧鐘一響就站起來活動一下,但是連半天都沒堅持下來。

因為鬧鐘響的時候,恰好是我文思泉湧的時候,恰好是我手腳並用同時翻著5本書查資料的時候,這個時候,怎麼能停?

後來我覺得,這也是病,還無藥可治。

再PS:明日的更新時間完全取決於今日電腦能不能修好哈,如果7:30左右沒有推送,那就是沒有修好,只能等我出門之後再發,應該跟今天的時間相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