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潛規則:老闆選人,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

作者 | 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專注分享成長乾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職場潛規則:老闆選人,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

01

職場老司機晉升遭碾壓

為啥努力工作卻不被認可

工作的第五年,建川有了跳槽的打算。問及原因,他非常窩火地說:春節前,公司公佈了今年的晉升人員名單,作為老員工,他再次與這次晉升無緣。

得知晉升的人員裡有幾個比自己資歷淺、入職晚的“後輩”,建川更加悶悶不樂。

我問建川:“你希望自己晉升到哪個崗位呢?”

建川說:“工作五年了,起碼也得做到部門主管吧!”

我又問他:“那你覺得自己有哪些優勢,能夠晉升到這個崗位上呢?”

建川說:“論資歷,5年青春,不算短吧;論學歷,我一本畢業,不算差吧;論能力,我加班加點,不算懶吧!”

他接著說:“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就算論資排輩也該輪到我了,何況我覺得自己綜合實力並不差。”

我說:“的確很優秀,在這些優秀的特質裡,有哪些是老闆最看重的呢?”

“嗯……,我想想。”

“這次晉升為部門主管的同事,身上有什麼優秀的特質呢?”

“嗯……,我再想想。”

一直以來,升職加薪都是職場人追求的目標。大家都說:不患多寡患不均。不怕沒升職不加薪,怕的是隻有自己沒升職不加薪。更怕的是,升職加薪的是那些看起來還不如自己的“後來人”。

人們忍不住抱怨:難道我的勤奮不值錢了?難道我的資歷和經驗不值錢了?

是的,這話說得沒錯。

為什麼你工作了那麼久,還沒有升職的機會?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用勤奮工作的態度、嫻熟的職業技能、沉澱多年的資歷來換取晉升的機會,但是,你瞭解過公司的晉升標準碼?你瞭解過老闆的價值期待嗎?

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就是:大部分人都能滿足老闆對崗位的基本預期,所以留任原職,領取薪水。而那些得到晉升的人,他們往往在做事時超出了老闆的預期,才獲得了更多的晉升機會。

滿足基本預期,這是及格線,超出預期,這才是優秀的基準。

職場潛規則:老闆選人,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

02

老闆選人,“超越預期”很重要

約翰·坦普爾頓是美國《紐約時報》評出的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之一。他通過大量研究,提出一條重要定律:“多一盎司定律”。

一盎司相當於1/16磅,約翰·坦普爾頓以一盎司表示微不足道的重量。

“多一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點就會獲得超常的成果。

把這個定律放在工作中,我們就會發現,勤勤懇懇地完成本職工作,這是稱職的員工;如果你願意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很有可能成為優秀員工,脫穎而出。

這多加的一盎司,是你給客戶、給老闆的超出他預期之外的驚喜,這種驚喜,往往意味著,你可能獲得數倍的價值回報。

阿里巴巴前總裁衛哲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萬國證券給總經理管金生做秘書。管金生對待下屬要求很高,他的秘書很少能幹滿一年。

衛哲不但在管金生身邊呆住了,還一路從秘書做到了萬國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的副總經理。

他成功的秘訣說來也不難:做事超過老闆的預期,把小事做好。

衛哲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所以一開始,他負責翻譯工作。除此之外,還負責給管金生剪報紙。

剪報紙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活,衛哲硬是把它幹出了差異化。他會留心觀察老闆看報紙的偏好,然後分門別類重點剪裁。

打印材料時,他都會根據老闆的習慣和偏好來調整字體和字號。甚至什麼時候該給老闆換茶葉,什麼時候添水,他都拿捏得十分到位。後來,管金生陸續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做,比如寫報告和演講稿等等。

幹了兩年秘書,他被提升為萬國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的副總經理。衛哲歷任:普華永道(PWC)高級經理,東方證券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百安居(中國區)總裁、阿里巴巴總裁等職務,被稱為“中國零售業十大風雲人物”。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贏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專家。

職場的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能力,讓接受你服務的人感到欣喜與滿足,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職場潛規則:老闆選人,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

03

怎樣才能超越老闆的預期

那要怎樣做才能超越老闆的預期呢?

1、明白老闆想要的是什麼

有句俗話叫:“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老闆對你說:“下個月我們準備上一個物聯網新項目,你有什麼想法?”

如果你哇哩哇啦地說了一堆:“老闆,我們目前人員、技術、資金,無一到位,這事我覺得推動起來的可能性很小。”

這樣的回答,無疑是“跳坑”。當老闆說準備上新項目時,他並不是要聽你說一堆困難。難道老闆不比你瞭解公司的情況嗎?他只是想要聽你說,你準備怎樣把這件事推動起來。

所以,說話做事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老闆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2、學會適當降低老闆的預期

乍一看,很多人可能會不解,不是要超越老闆的預期嗎?怎麼又扯到降低老闆的預期上來了?

降低老闆的預期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如果對方對你的成果期待較低,那麼你在工作交付時就會給他一個驚喜。這點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

很多人在面試中都會包裝自己的簡歷。包裝自己的簡歷雖然在有些時候能夠更容易獲得好的工作機會,但也會帶來一些隱患。

由於你的簡歷比較光鮮,面試時技巧嫻熟,發揮得又很好,所以對方會對你抱有很高的期待。

結果真正入職之後,你的“水分”被迅速擠幹,人家一看,覺得你“人職不匹配”,你不但丟了工作,可能信用也會受損。

所以,工作中,要學管理老闆的預期。不要像曇花一樣,一下子綻放你的美麗,那樣的美麗來得快也去的快。

要一點一點積累對方對你的好感和信任,不要一下子用力過猛。要知道,在職場,靠譜比聰明重要得多。

職場潛規則:老闆選人,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

3、一旦承諾,交付為重

一旦你做出了工作承諾,就要以目標為導向,儘快交付工作成果。很多人在工作中都陷入了“自嗨”的狀態。

我有個來訪者,他總期望對一個項目進行流程再造。為此花了不少精力和時間研究此道。他沉浸在自己的努力中,並深深地感動著。

我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他說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個人能力是件好事,但老闆請你的目的是為了完成工作,如果你把提升個人能力作為工作的全部,這無疑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看全局。

所以在工作中,要記住一旦承諾,交付為重,過程只是你的“黑箱子”,而結果才是老闆最想要的東西。

(應來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