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作為貴陽老牌成熟社區,由於土地出讓面積跟不上“節奏”,經開區目前在售新房數量並不多


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經開區街景


今年4月4日,貴陽經開區出讓了位於金竹鎮的一塊土地,而經開區(小河)上一次出讓土地已是一年前,恰好在2018年4月4日。當時出讓的地塊同樣是位於該區金竹鎮的6宗,由貴州裕豐合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競得,即是今天的重慶龍湖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經開區正在積極走產業與城市相融合的道路,在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的同時,正依託其工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再加上地鐵的加持,未來經開區的發展不可小覷。


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A“惜地如金” 時隔一年才“供糧”

據貴陽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佈的消息稱,此次經開區出讓的土地位於金竹鎮,出讓面積6452.9㎡,用途為商業、住宅,在出讓過程中,起始價(樓面地價)為2051元/㎡,按照加價幅度83元/㎡的原則,最終成交價為2134元/㎡,貴州星臣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3440餘萬元的價格競得該地塊。

對於該地塊來說,如果用於住宅商業開發,其體量較小,但這也是一年以來經開區出讓的首宗土地。

一年前,貴州裕豐合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競得金竹鎮的6宗地塊,重慶龍湖作為知名房開首次進入貴州,就選擇了經開區金竹鎮。隨著去年初渝貴鐵路全線開通,貴陽到重慶縮短至2小時。

高鐵開通幾天後,發源於重慶的全國十強房企龍湖地產就在為進駐貴陽做準備,進入4月份後,龍湖正式拿下金竹鎮地塊,貴陽又迎來一家地產名企,群雄爭霸日趨白熱化。

記者查閱了相關公開信息,經開區再上一次出讓土地,已是幾年前的事了。業內人士表示,經開區作為貴陽的老城區,土地資源利用率已接近飽和,這是制約小河樓市發展的最大原因。


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元琦林居


B “僧多粥少” 多數樓盤均已售罄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瞭解到,目前經開區的新房庫存數量較少,幾乎所有的樓盤都已經售罄。

從最新預售許可證的辦理情況上來看,今年2月,貴州裕豐合置業投資有限公司(重慶龍湖)的金竹鎮甲秀南路項目一期A地塊新獲預售證一張。

據公告顯示,金竹鎮甲秀南路項目一期A地塊獲預售證(2018)築商房預售準字第(016)號,預售面積76274.28平方米,建築面積79290.56平方米。項目座落於經開區的金竹鎮甲秀南路項目一期A地塊A5、A6、A7號樓。

而從去年開始,龍湖·景粼天著、北大資源·繽紛廣場、萬科大都會花樣、潮嘉豪大酒店、恆森自在城、碧桂園星臣·貴陽1號等項目的部分樓棟也獲得了預售許可。


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萬科大都會花樣


從市場情況上來看,經過了1—2年的銷售,經開區周邊的樓盤,如中泰天境、恆大翡翠華庭、萬科親愛的、北大資繽紛廣場、美林谷、萬科大都會、黃埔國際、亞青城、潤德居、恆森自在城、萬科金域華府花城等均已售罄,而還未開盤的主要有元琦林居、一鳴寬城等,其均價一般在1萬元左右。

目前在售的小區,除了龍湖·景粼天著之外,主要有萬科大都會花樣,這一項目佔據了小河熱搜榜首位,房屋平均價格13000元/平方米,項目已經於2018年6月開盤,預計2020年年底交房。


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一鳴寬城


在二手房方面,據某二手房中介機構的數據,目前貴陽小河二手房均價為8887元/平方米,環比上月增長0.23%,在售房源達到3800餘套,但近三個月幾乎沒有新的二手房源上架。

C 產城融合 小河樓市要搞特色


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經開組團


記者瞭解到,目前經開區的樓市發展相對緩慢,其價值價格均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相比近年來觀山湖、白雲、花溪等地,經開區的樓市顯得有些冷清。

為此,房地產專欄作家、資深房評人陸飛表示,經開區作為貴陽的老城區,其地理位置較為優越,最重要的是經開區的樓市發展起步較早,經過多年的穩步發展,現已成為一個龐大的人員聚集區域,其配套設施也較為完善,但是由於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因此最近這幾年經開區樓市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亮點都不多。

但陸飛表示,經開區的樓市,在未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主要得益於該區產業的快速佈局。

按照去年6月公佈的《貴陽市經開組團最新規劃》,全新定位經開組團發展目標,著力打造以數據骨幹企業為導向的經濟發展轉型先行區。

規劃指出,經開組團規劃總用地面積99.89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用地44.5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40萬人。其中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44.02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42.80平方公里,建築總量不超過5883.82萬平方米,容積率1.34。


按照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經開區將把功能區建設與人口集聚、城市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的新格局,打造人居環境優美、產業城市融合、功能完善便利、科技創新驅動、宜居宜業的以產業為主的創新型綜合城區

在具體佈局上,經開區將規劃形成“兩帶三心四區”的總體佈局結構。

  • 兩帶:東西向的城市功能發展帶和南北向的產城融合經濟發展帶。
  • 三心:工業遺產文化中心、生態休閒中心與生產性服務中心。
  • 四區:城市四片區。這主要包括北部老城宜居生活城區、南部小孟生態產業發展區、西部金竹生態宜居及新興服務片區、西北部阿哈生態保護區。


不得不提到的是,軌道交通也是經開區的優勢。軌道交通1號線在組團內共設置長江路站、珠江路站、清水江站、小孟工業園站(換乘站)等軌道站點;軌道交通3號線在組團內共設置復烤廠、花溪大道站(換乘站)等兩個軌道站點。

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D 千億產業園 提升區域發展潛力

既然產業如此重要,那麼經開區的產業發展情況究竟如何?

記者瞭解到,早在2017年,經開區“3+1”主導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大數據產業、新醫藥大健康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已經實現了快速發展,園區規模經濟總量實現1106億元,成為貴州省首個千億級園區。

經開區屬於我省“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之一,其中的小孟工業園區是“5個100”工程重點打造的千億級培育園區。

該區主要圍繞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新醫藥大健康三大產業,形成了大數據安全、數字物流、新醫藥大健康、軍民融合等特色產業集群。

大數據產業上,經開區大力發展智能終端產品製造、服務外包與呼叫中心、電子商務三個關聯業態,引領發展智能製造、智慧物流兩個衍生業態。

高端裝備製造業上,重點推進以奇瑞萬達、貴航股份為主導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推動以科工十院、011兩大軍工基地企業為主導的航空航天產業,以詹陽重工為引領的應急救援裝備產業的共65家企業加快發展。

新醫藥大健康產業上,經開區重點聚焦特色民族藥、智能化醫療裝備、健康養生及食品安全產業,全力推動國藥同濟堂、寶芝林、勤邦生物產業園、頤生大健康管理雲、裡定科技、一平藥業、一心堂等12家新醫藥大健康重點企業及上下游企業發展。

另外,在現代服務業上,該區重點打造了以貨車幫、傳化智能公路港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現代物流呼叫中心集群,加快貨運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形成以用戶為中心、以呼叫產業集群及新能源貨車等產業為支撐、以金融為紐帶的物流業生態產業鏈,全力打造“互聯網+物流”千億級產業集群……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貴陽經開區有工業企業600餘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0萬元口徑)81家,年產值上億元企業55家,園區規模經濟總量實現110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739億元。

E 產業新城 值得期待


健康生態!打造小河樓市新格局 “數字經濟小鎮”底氣不小

數字經濟小鎮地塊圖



陸飛表示,經開區現有地塊幾乎趨於飽和,但如果向南延伸,經開區還有大片的土地待開發,這主要是由於該區的相關產業起到的帶動作用。

前段時間,經開區定下了經濟發展的新戰略,要大力實施政策創新,將進一步爭取更多國家層面的創新試點或示範資質,力爭在資金、項目、土地等扶持政策上實現效果最大化。

從目前經開區產城融合的案例上來看,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經開區數字經濟小鎮,這也是基於此前融創和經開區簽訂的投資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的“融創數字經濟小鎮”項目,力圖打造的健康生態新城

去年6月,貴陽市城鄉規劃局發佈了《經開區數字經濟小鎮規劃控制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VI-12-01至VI-12-42及VI-11-04至VI-11-18地塊規劃條件調整公示。

公示文件顯示,數字經濟小鎮項目用地總面積為507.45公頃(7611.75畝),擬調整用地155.53公頃(2332畝),擬調整地塊位於數字經濟小鎮,位於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部,北接金戈路,西臨開發大道,南抵貴陽繞城高速。

本次用地調整以數字經濟小鎮單元整體考慮調整後主要為整個小孟產業園提供教育、醫療、商業、文化體育以及居住配套服務,並完善區域交通路網結構,提升小孟園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及市政基礎設施服務水平。

數字經濟小鎮(5.07平方公里)內產業用地比例為55.5%,確保經開區大數據安全產業園和大數據物流產業園發展空間;居住及配套用地佔44.5%(其中住宅用地佔33%,教育、養老、體育等配套用地佔11.5%)。

業內人士表示,數字經濟小鎮的建設,有利於促進“產城融合”,進一步增強園區後續發展動力。

在促進樓市發展方面,數字經濟小鎮擬調整用地2332畝,綜合容積率2.32,總體建設容量控制為361萬平方米。其中:

  • 商業、商務用地容積率控制在4.0以下,建築規模107.7萬方;
  • 住宅用地綜合容積率≤2.2,單個住宅地塊容積率≤2.5,建築規模210萬平方米;
  • 商業建築高度控制在150米以下,居住建築控制在100米以下,地標及超高層建築控制在180米以下。


目前經開區正在走產城融合的發展之路。產業的發展,必將帶動人口、資金、技術的快速流動,而與之有密切關聯的樓市,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有理由相信,在今後經開區的名片不僅僅是簡單的居住區,而是一座新興的產業新城,與之相伴的,必將是房地產市場更高層次的進步。 作者 | 餘珉琨 商昌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