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壇胡司令,榮華一甲子

胡榮華個人檔案:

1945年生於上海,象棋特級大師,1988年被亞洲象棋聯合會授予象棋國際特級大師稱號。當代象棋學派奠基人,棋界人稱“胡司令”。

15歲獲得首個全國象棋個人賽冠軍,55歲再獲全國冠軍,保持最年輕和最年長全國象棋冠軍的紀錄。

唯一十次蟬聯全國冠軍的棋手,唯一獲得十四屆全國個人冠軍的棋手。

現任中國象棋協會副主席,亞洲象棋協會第一副會長

著有《反宮馬專集》、《胡榮華象棋自戰解說譜》、《胡榮華飛相百局》、《十連冠的棋藝精華》(與徐天利合著)。另有《胡榮華對局集》(上下冊)、《曠代棋王胡榮華全集》(共三卷)等。

約胡榮華見面的這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四。在南京西路上海棋院二樓的休息室,胡榮華慢悠悠地走進來,臉上掛著迎接新年的喜慶,“剛從文史館的迎春團拜會回來。”在臨窗的沙發坐下,胡榮華身側,一盆金橘果實累累。一晃,胡司令在棋壇耕耘整整一個甲子,成就前無古人,也難有後來者,但話題一進入楚漢河界,七十有五的象棋泰斗依舊亢奮,周身洋溢60年前首獲全國冠軍時的似火熱情。


棋壇胡司令,榮華一甲子

打開支付寶首頁搜“587565928”領紅包,每天都可以領一次

圖說:胡榮華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陳毅元帥贊“英雄少年”

話題從棋院一樓新開放的棋牌博物館聊起。館內,陳列著胡榮華捐贈的1960年全國個人象棋賽冠軍金牌。這枚繫著紅絲帶、才徽章大小的獎牌,分量極重,它見證胡榮華開啟棋王生涯,為中國的象棋事業,創出新時代。

60年前北京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親自給胡榮華頒獎,頒獎儀式後又和胡榮華一同用餐。“事先不知道陳毅元帥來。”胡榮華回憶,“吃飯時我坐在陳毅元帥邊上,他給我夾了塊烤鴨。”烤鴨的香味早已飄散,但陳毅元帥那句“好哇,娃娃趕上來了,英雄出少年嘛!”的感嘆,為才15歲的胡榮華日後書寫棋壇神話,寫下序言。

棋牌博物館裡,胡榮華的另一項捐贈是2008年北京奧運接力傳遞的“祥雲”火炬。“在外灘跑的,每人就跑200米。關鍵是時間節點,你要算好這段距離的用時。”歷史銘記的場面,胡榮華道來平靜如水,如同捐出火炬時的平淡從容。他解釋,博物館開建,和家人一商量,就把它捐出來。“當時接力奧運火炬,我是作為上海象棋界的代表。”胡司令的另一層意思是:象棋界的榮譽更適合由象棋界珍藏。


棋壇胡司令,榮華一甲子


圖說:胡榮華在棋院文化博文館開館儀式上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萬米跑指令“陽奉陰違”

這裡是新建不久的上海棋院,退休後的胡榮華時常來坐坐。同事熟練地給他泡上茶,他說:“過去喝綠茶,現在也喝點紅茶,”頓了頓,補充道,“大多是喝白開水。”

胡榮華現在一天的作息,通常是早上起來,從南京西路的家裡步行去功德林,喝碗粥,吃個菜包。走一走,也是一種鍛鍊。這天去茂名南路錦江小禮堂的文史館團拜會,他選擇步行,“來回麼四五千步。這個量,比較合適。”聊到這裡,胡榮華想起年輕時一位體委領導曾跟自己說,“小胡,你們棋手也要鍛鍊身體,每天跑個一萬米。”他說笑,“真要跑一萬米,還吃得消?領導的話,只能‘陽奉陰違’。”

司令篤信,人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認識的張醫生有位老朋友,不抽菸不喝酒,也不碰高油高炸食物,很是當心,不久前卻突然中風。人啊,還是(每一天)開心最重要。”


棋壇胡司令,榮華一甲子


圖說:胡榮華在棋院文化博文館開館儀式上開棋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吃完午飯,胡榮華照例睡上一覺,醒來後,有棋賽的話,會上網看,“朋友也給我傳來棋譜。”說到象棋,胡榮華來了精神,腿一擱,手一揚,語調也高了。這天雖然沒睡午覺,司令絲毫沒有倦意。

敬畏象棋智拒“人情棋”

“對棋絕頂喜愛的棋手,一定不缺拼勁。”胡榮華的愛棋,更是對紅黑32子的敬畏。任何一盤棋,都來不得半點摻假。早年胡榮華代表上海象棋隊出訪廣西桂林,當地安排他與業餘好手1敵13的盲棋表演賽。一位胡榮華熟識的棋手說情,9號對手是當地商業局幹部,希望司令手下留情,和一盤。胡榮華向來反對弄虛作假,拒絕下“人情棋”。13盤盲棋,他勝了9號棋手,與水平不俗的6號棋手言和。等到說情的那位棋手來詢問,胡榮華道歉:“匆忙中把9號看成了6號……”如此一來,智慧地化解一段人情,又維護象棋的公平公正。司令,真的是高。


棋壇胡司令,榮華一甲子


圖說:胡榮華與記者交談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不務正業”的全國冠軍

早幾年胡榮華帶隊征戰全國大賽,傳出棋賽間隙他帶著隊員“鬥地主”的趣聞。當時有領導擔心這會影響到年輕棋手的備戰,胡司令其實另有用意:雖然技術上,打牌與象棋完全不搭,但打牌的心態對下棋有所借鑑,牌的偶然性大,要求牌手膽大心細,敢搏輸贏。“有次萬春林手握兩隻小怪、兩把炸彈加三個2,還不叫地主。”他解釋,“放在棋上就是棋風過於求穩。下棋,要敢博弈,一點沒風險卻想贏棋,怎麼可能?”打牌的另一個作用,是幫助棋手調節心態。胡榮華自己的心得,即是逢比賽從不擺棋。五羊杯笑傲弈林,棋賽間隙胡榮華閒庭信步,別人在那裡擺棋,他卻捧著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愛不釋卷。他教導後輩,正確的用功應在平時的訓練,與其臨時抱佛腳,不如臨陣放鬆。


棋壇胡司令,榮華一甲子


圖說:胡榮華在比賽中 資料圖 VCG圖

上海隊奪得2003年象甲聯賽團體冠軍後的表彰會上,胡榮華為“不務正業”正名,“有時鬥鬥地主,只是為了調節心理。”

激勵“飛刀”為對局創新

胡榮華之所以成就一代棋王,棋界宗師,看看60年來他留下的名局就清楚,不斷求變,推陳出新,是胡榮華象棋藝術至臻至遠的源泉。坐到棋盤前,他心裡只有一個念想——爭勝。而評價現在一些棋手的狀態,胡榮華一針見血,“對失敗的恐懼大過對勝利的渴望。”他拿過去民間推手比賽打比方:贊助商請來太極高手,現場比試推手,兩位高手招式擺了很久,誰都沒有上前,最後一抱拳,算是比過了,“有些棋賽就是這樣,(棋手)都在背和譜。下棋若子不過河,誰願意看?”


棋壇胡司令,榮華一甲子


圖說:2014年胡榮華弟子為其七十大壽慶生 周國強 攝

問胡榮華:最近有沒有印象較深的對局?他提到去年象甲半決賽上海隊與杭州隊的快棋賽中,謝靖擒下王天一的馬炮殘局。按司令的說法,這盤棋,徒弟謝靖終於擲出一把“飛刀”(象棋裡的新招)。“贏快棋,一定要有‘飛刀’。”在司令看來,一些棋手心態出了問題,想贏怕輸,但越是怕輸,就越可能輸棋,而只有贏棋,才可能長棋。為此他支持後手貼時先手和棋算輸等規則革新,激勵棋手創新爭勝。司令帶頭,圈內人積極呼應的不少。上海的國家象棋大師董旭彬最近提議,象甲附加快棋賽須分勝負的對局移至第一盤。胡榮華贊同,“這個‘小手術’一動,首盤輸棋的一方,後幾盤必須全力以赴,拿出全部水平了。”窗外,春鳥啁啾。胡榮華從沙發上起身,要去四樓看看棋手。七十有五的胡司令,早已解甲歸田,但心裡,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象棋運動的發展創新。一代宗師殫精竭慮,真是中國象棋的幸事。


棋壇胡司令,榮華一甲子


圖說:胡司令的心裡無時不刻不在關心象棋運動的發展創新 資料圖 周國強 攝

記者手記:老友記

高手在民間。象棋這項群眾基礎雄厚的智力運動,從民間來,也應該回饋民間。而新民晚報,是一張“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報紙,服務對象是廣大市民。也因此,新民晚報與象棋結緣,晚報與胡榮華早就成為朋友。

胡榮華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新民晚報牽頭辦的“綠林好漢挑戰上海隊職業棋手”的擂臺賽,吸引了眾多棋友的關注。當時比賽安排在江寧路美琪大戲院對面的靜安區體育俱樂部,這種新穎的比賽還吸引到企業贊助獎品。

“有一次是獎冰箱。那盤棋,我輸給一個有‘襄陽王’稱號的業餘好手。他平時在襄陽公園下棋小有名氣。”回憶起當年的擂臺賽,胡榮華記憶猶新,卻沒有半點輸棋的難堪,反而因為把象棋的魅力與民間的智慧結合起來,而由衷高興。

此後,胡榮華還參與新民晚報牽頭主辦的超級象棋賽,在上海與另一位象棋特級大師呂欽進行三番棋對決,引發眾多關注。那場比賽,胡榮華險勝,但他說自己印象深刻的,是新民晚報創新引入“貼時”的新賽制,打破當時象棋比賽“一團和氣”的困局,為象棋運動吹來一股新風。

新民晚報體育版開設《運動匯》,也就是現在週末《文體匯》的前身,胡榮華還特地擔任顧問,他希望這份專刊秉承晚報長期重視智力運動的傳統,多報道、支持棋牌比賽和運動員。晚報因為有這樣一位志趣相投、相扶相持的朋友而榮幸,象棋運動發展也因為這樣一段緣分而得益。今年恰逢新民晚報創刊90週年,又是胡榮華馳騁棋壇60週年,都是老驥伏櫪,壯心不已。這份友情、這段緣分,期待碰撞出更多火花,助力象棋運動再攀新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