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米”摘“國字號”金獎

民以食為天,農以種為先。滬上唯一稻米類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松江大米”遠近聞名,其主要品種“松1018”在近期舉行的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中摘得“國字號”金獎,讓這個松江人自主培育的優良水稻品種香飄四方。

本次鑑評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主辦,全國各地選送了41個優質粳稻品種和62個優質秈稻品種,以日本漁昭越光為粳稻對照品種、泰國香米為秈稻對照品種,分組進行了食味品質鑑評,評鑑起點高、權威性強。由松江區農技站自行選育的“松1018”憑藉氣味、外觀、適口性、滋味等方面的優異表現,喜獲粳稻類金獎。

“松1018”在全國舞臺上摘得桂冠,背後是長達10年的選育。松江區農技站高級農藝師、“松香粳1018”育種人陸銘昌介紹說,松江區從2008年起就開始了選育。“從種子雜交到選育,再到一年年試種後品性穩定,一晃就是10年。”陸銘昌說,選育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堅持,堅持下來才收穫了現在口感好、產量高的優質水稻品種。

外觀光澤透亮,稻米清香味濃厚、鬆軟適口,這樣的“松1018”獲得了評委的認可,也得到了市場和農戶的肯定。中晚熟的“松1018”和早熟的“松早香1號”一道,成為“松江大米”主力軍,2018年,“松江大米”種植規模3.59萬畝,其中“松早香1號”1.1萬畝、“松1018”2.49萬畝。因為市場供不應求,“松江大米”2019年的種植面積計劃在往年的基礎上有所增加,預計達到3.9萬畝。

作為稻米之鄉,松江的土壤主要為適合水稻生產的青紫泥,有機質含量豐富,養分充足,上世紀50年代選育的優質糧食品種松江“老來青”早已聞名滬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稻米品質要求更高,松1018”這樣的優質“松江大米”“契合市場消費需求,也勾起了上海市民“舌尖上的記憶”。

同時,因為品質優、產量高、適應性強,以“松1018”為代表的“松江大米”的種植,也帶動了松江種糧戶的增產增收,陸銘昌同記者算了一筆賬:“高產稻一畝收成800公斤,收益1800元,松1018’畝產保‘守算可達800公斤,脫粒後的大米有400多公斤,按平均每公斤售價9元計算,畝產收益可以達到3780元,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一番。”陸銘昌算的是松江種糧戶實實在在的增收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