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

每每念及這幅楹聯,腦海便不自覺閃現出那位“相貌清癯、風姿俊爽、蕭疏軒舉,傲然若仙”號稱《射鵰》五絕之一的東邪——黃藥師!

他聰明絕頂,通曉天文地理五行八卦,於桃花島佈下桃花陣與世隔絕;他才華橫溢,琴棋書畫詩賦楹聯無所不精;他,一曲蕭音煢獨立,鬼魅身形驚群魔,敬忠臣孝子不分尊卑傾心結納,厭凡俗禮節嗤之以鼻,縱然含冤受辱亦大聲疾呼:“天下一切殺業皆我黃老邪一人所為!”

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他是一位慈父,為尋愛女黃蓉,打破誓言出島遊歷江湖;他是一位嚴師,聞陳玄風、梅超風盜取《九陰真經》私奔,遷怒餘下弟子,全部挑斷腳筋逐出師門;他更是一位絕世痴情奇男子,愛妻馮衡去世,他置屍身於密室,夜以繼日耗內力挽救,幻想終有一日會喚醒她活轉。細數黃藥師一生,你可以稱他是亂世春秋“舉世皆醉我獨醒”鬱郁獨行的屈原,你可以將他化身成放蕩不羈,狂歌冷酷的大唐李白,你更可以將他看成北宋痛挽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舉世第一才子蘇東坡!

黃藥師出生於官宦士家,打小聰慧好學,家學淵博且讀書破萬卷。其祖父原是北宋神宗朝一位官居極品大臣,因新舊法黨爭遭貶西南邊陲,因此黃藥師痛恨官場,立志終身不仕。北宋滅亡後,黃藥師之父不堪忍受家國屈辱,徑投雲南大理,避居天龍山,當時大理境內武學發展興盛,黃藥師受到薰染,便赴天龍寺拜師學藝遭到拒絕。之後他落寞行至後山密林深處,見一處山洞外立有一座孤墳,正面碑文刻有:“大燕後裔慕容復之位!”正自驚訝時,洞內傳出“嗖”聲響,一個石子破空而出,剛巧打落身旁樹上一隻野鳥,接著洞內傳出一個老嫗的聲音:“這位少年,請你幫我撿過來好嗎?”

黃藥師頓時一愣,心知洞內藏有高人,於是拾起野鳥徑自走了過去,洞內幽暗至深,那老嫗的聲音再次傳來:“你是誰?怎會來到這裡?”黃藥師忙躬身回答:“晚生黃藥師,因欲學藝天龍寺遭拒,無意間行至此處。”那洞內老嫗聽了這話,不由嘿嘿冷笑道:“天龍寺自段譽出家故去,‘六脈神劍’也只徒留“一陽指”,還有什麼可學的?不如你歸我“逍遙派”門下吧!

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黃藥師本為習武而來,一聽這話知道得遇高人,忙不迭叩頭拜師,遂結廬而居學藝三載,終練成“彈指神通”、“附骨針”“落英神劍法”“蘭花拂穴手”等奇功,不想那老嫗因年事已高,病體纏身,臨終前告誡黃藥師終身不許提及“逍遙派”師門,繼而溘然長逝。黃藥師痛哭一場,將老嫗葬在慕容復墳側,磕了幾個頭,長嘯而去。文中暗表:黃藥師所遇老嫗若非高壽的阿碧,便是她後來某位弟子。那阿碧原是逍遙派蘇星河大弟子康廣陵傳人,精通音律,且以逍遙派武功化入其中,後扶慕容複流落大理天龍山下。那黃藥師習學她精妙武藝,之後常以簫音“碧海潮生曲”卻敵,使江湖不知多少高手苦不堪言。

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閒言少敘,之後黃藥師嗜武成痴,時值亂世,也不返家,便一路向東挑戰江湖各大門派,心欲稱霸武林!這一天行至臨安郊外一處村落,恰逢天降大雪,便在路旁一個酒肆獨自小酌,正飲到酣暢處,卻見官道上一隊宋兵正在追殺一位白衣女子,那女子慌不擇路闖入酒店,口中連呼救命,身後幾名宋兵拎刀跟入,黃藥師怪他們擾了酒興,腳下輕輕勾起一張凳子,那宋兵便被絆倒,抬頭見黃藥師輕輕將酒澆在桌中劍上,面露冷笑。眾人怒急,紛紛舉刀便向他砍來,那黃藥師瞅都不瞅,袍袖一揮,宋兵紛紛倒跌出去,撞爛不少桌椅。

白衣女子見黃藥師這般身手,忙閃到他的身側喊道:“公子救我!”藥師抬眼望去,那女子面容清秀粉若芙蓉,明澈的雙眸如秋葉含露,柔弱身軀瑟瑟發抖,猶似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看得黃藥師不由怔在當下,於是言道:“姑娘莫要害怕,我自會救你!”女子聽了這話,焦灼心放下,腳下一軟便撞進黃藥師的懷中,黃藥師輕輕摟著她的腰肢,抽劍而起,怒視那些宋兵道:“爾等想活命的便滾開去,否則爺爺便要大開殺戒了!”宋兵紛亂爬起,互相看了一眼道:“此人邪性,咱們還是走了吧。”言罷俱各散去。

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此時大雪甫歇,更顯山廓酒肆的寂靜。白衣女子站起身形,躬身向黃藥師施了一禮,道:“多謝公子救命之恩!”黃藥師微笑問道:“你是誰,官兵為何要抓你?”“小女子姓馮,小字阿衡,父親乃宋廷言官,因勸諫皇上整頓朝綱,遭昏君讒害抄家,小女子有幸逃離,如今孑然一身,好歹獲得公子搭救。”黃藥師一聽這話,不禁念起自家身世,更是對眼前女子心存憐惜,便道:“那你願意跟著我嗎?我能保護你一生一世……”阿衡聞聽這話,臉上立刻飄上兩朵雲霞,粉頸低垂,用幾不可聞的聲音說:“帶我走,走得越遠越好。”黃藥師低頭淺笑,劍還肋鞘,反手抱起馮衡,仰天哈哈大笑而去。

人生得意須盡歡,黃藥師乍得聰慧美人,一路迤邐行至東海桃花島安家,途中先後收取六個孤兒為徒,他們分別是:陳玄風、梅超風、曲靈風、陸乘風、武眠風、馮默風。

翌年,《九陰真經》驚現江湖,引發江湖各路高手覬覦,黃藥師亦出海爭奪,與當世並肩四大高手王重陽、歐陽鋒、洪七公、段智興華山論劍,然惜敗王重陽,卻從此獲 “東邪”稱號,揚名江湖!

黃藥師雖說與《九陰真經》失之交臂,但回到桃花島每日教徒授藝,暢習詩詞曲賦,有愛妻阿衡相伴,日子倒也過得舒坦至極,不久喜訊頻傳,溫婉可人的阿衡懷上身孕,黃藥師越發開心,日日吹簫給阿衡解悶。不想那一日,周伯通因遵照師兄遺囑,分別藏匿《九陰真經》上、下卷而來至桃花島,此舉頓時勾起黃藥師對經書的佔有之心。馮衡有心幫助丈夫,憑藉過目不忘的本事,騙傻得可愛的周伯通誤認為《九陰真經》下卷是假,毀書而去。馮衡由此默寫出下卷經文交付丈夫黃藥師,可惜不久即被陳、梅二徒私奔盜走,黃藥師一怒之下,挑斷餘下徒弟腳筋,逐出桃花島。

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阿衡不忍丈夫悲傷,帶著身孕再次默寫《九陰真經》,苦於日久多半忘懷,費盡心思最終僅寫下七八千字,終因難產生下黃蓉而亡,黃藥師悔恨交加,耗了不知多少真氣欲挽回阿衡生命而不得,由此痛不欲生造了一隻膠粘畫船打算和愛妻共赴黃泉,只因女兒生得俏麗可愛,神似阿衡,讓他又生出一絲留戀塵世之念,又想起阿衡生前最喜芙蓉花,於是給女兒起名黃蓉,發誓終身不出桃花島要與阿衡屍身相伴永生。

周伯通後來重回桃花島追討《九陰真經》下卷,遭到黃藥師幽困,小黃蓉暗中為周伯通送飯菜,被黃藥師責罵,黃蓉因此賭氣離開桃花島,於浙江嘉興偶遇郭靖,從此二人同闖江湖。

黃藥師心念愛女,遂收回誓言重出江湖找尋,於路上原諒梅超風,太湖歸雲莊重收陸乘風,併為徒孫陸冠英、程瑤迦主婚,因誤會大戰全真七子“天罡北斗陣”,救下傻姑,攜黃蓉歸返桃花島,郭靖尾隨而至偶遇周伯通背下《九陰真經》,與歐陽鋒叔侄向黃藥師求婚鬥法三題,當郭靖背出《九陰真經》後,黃藥師誤以為亡妻暗助郭靖,因此許下郭、黃婚約。

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轉眼,二次華山論劍到來,因黃蓉建議,郭靖與黃藥師、洪七公各鬥三百合,不想半路殺出歐陽鋒,以逆行《九陰真經》取得“天下武功第一”。之後,郭靖、黃蓉由黃藥師主婚,於桃花島成親。婚後,黃藥師不喜郭靖木訥性格,飄然再入江湖,經江南陸家莊時以“彈指神通”治服赤練仙子李莫愁,救下程英,收為關門弟子。再後來,楊過、陸無雙等人遭遇李莫愁,被黃藥師解圍,因喜歡率性的楊過,屈尊結納並傳授楊過“彈指神通”後離去。

時值蒙古軍大舉入侵南宋,郭、黃二人助宋軍堅守襄陽,郭襄16歲生日大宴時,黃藥師再施神功打死霍都,英雄大會又與楊過並肩而戰趕走彭連虎,與一燈、周伯通等人幫助郭靖守城,期間黃藥師擺下奇門二十八宿陣與蒙古大軍鬥法,直至楊過趕來擊退金輪法王、射殺蒙哥汗,暫時解去襄陽之圍。諸事已畢,黃藥師和大家共赴華山祭拜洪七公、歐陽鋒,三次論劍重新確立天下五絕,黃藥師仍為東邪,重返桃花島歸隱。

金庸筆下黃藥師,至情至性,一身絕學,半世痴情

數年之後,忽必烈爭得汗位,重率大軍攻打襄陽,郭靖女婿耶律齊此時身為丐幫幫主,率一隊丐幫弟子夜探蒙古大營,不想遭俘被迫投降,並轉回襄陽誘郭靖、黃蓉出城殺敵,郭、黃二人帶軍至淮河邊反遭蒙古大軍圍堵,雙方歷經一場血戰後,郭靖身中數箭仰身而倒,遂抽劍自刎,蒙軍士兵為爭功,紛紛圍上亂刀欲下,黃蓉見狀縱身護住郭靖身軀,口中含淚喚了最後一聲‘靖哥哥……’雙雙為國盡忠。令人喟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數天後,黃藥師聞訊趕到襄陽城外,彼時城池已破,宋軍已降,淮河岸邊草木秋霜,寒鴉悲鳴,骸骨累累,親人屍身再不得見。黃藥師強掩淚水,眼望迷霧飄散中的滔滔淮河之水,再次吹了一遍《碧海潮生曲》,繼而喚了一聲:“阿衡,蓉兒你們都去了哪裡?等等我——”言罷,鬚髮戟張,目光如火,青袍大袖一揮,長簫筆直出手飛向滔滔河水,接著縱身而起,雙腳踏上飄落水中長簫,張開雙袖猶如長鷹擊空般穿雲踏霧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