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處世奇書《圍爐夜話》,句句皆經典

王永彬,清代人, 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個時期。其所寫《圍爐夜話》分為二百二十四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論及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

《圍爐夜話》是王永彬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隨得隨錄,彙集而成。文筆典雅,意蘊悠長。在平淡而優美的敘述中,娓娓道出了瑣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小編為大家精選其中10句名言,並配以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哲理情趣。

好書推薦|處世奇書《圍爐夜話》,句句皆經典


1交遊要學友之長 讀書必在知而行


【原文】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感悟】

朋友是我們和世界連接的路徑,也是我們得以洞察自身的鏡子。人無完人,人都有優勢和缺點,與朋友交遊,須多學習朋友的好處,這樣我們才能從和朋友的交往中受益。

同樣,讀書學習,對待聖賢的思想言論,不在於能記會說,而是要自我平時貫徹實踐,要“行其言”,這樣才算讀書。就像王陽明說的那樣,“知而不行,是無知”。

2話說平常卻穩當 為人本分常快活


【原文】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感悟】

當代很多“金句”“神回覆”被廣泛流傳,是為什麼?

因為人們對個性的和獨特的話語印象深刻,而平常話無明顯特點,我們都習以為常了。

但我們都渴望聽靠譜的話,而那些平實靠譜的話,就是穩當話,但因其平常,所以說穩當話愛聽的人不多。

就做人而言,做一個本分的人,其實就是做一個踏實、盡責、平靜、擁有正常生活的人。但我們老是覺得日常太平淡,本分活著太循規蹈矩,無精彩。

於是我們嚮往,我們逃離,我們去尋找詩和遠方,但到一定年齡你會發現,其實平凡本分才符合自然之道,才有平靜從容。

這段很有深意,活到一定年齡的人對此會深有體會。

其實就是告誡世人,聽人說話,要聽話中穩當的部分,穩當的才靠譜。

為人處世,當力求本分,本分才能踏實自然,本分裡其實蘊含著生活全部的內容以及豐富的意義。

3有才如渾金璞玉 為學似流水行雲


【原文】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闇然而日章也;

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

【感悟】

什麼樣的才是有才的人,各有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才華如同礦石,經歷歲月洗練,會越發出彩,而不是爭一時的閃耀,誠如民諺所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學習貴在堅持,堅持才能出效果,如行雲流水般奔流不息,方才能持續精進。而且貴在“日進”,就像當代人說的,每一天都是修行,每一天都要沉澱。

4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原文】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

【感悟】

這兩句話頗長,其實提煉關鍵詞,可以簡化為:讀書思“所以然”,立身無“苟且處”。這裡的關鍵詞用的相當精準。

“所以然”其實就是想明白這句話、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為什麼這麼說,和我認識的有什麼差別,我又該如何運用。

進一步講,就是思考透徹“何以為此”這一點。這樣讀書,讀一本,就吃透一本,就收穫一本。

“苟且處”就是馬虎,不認真。

出身在貧賤的人,只要態度端正,做事認真,即使生活貧困,也不會被人嘲笑不過日子,也會因其做事態度被人敬重。就像那句名言說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好書推薦|處世奇書《圍爐夜話》,句句皆經典


5明辨是非方能決斷 不忘廉恥身自高潔


【原文】

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

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汙。

【感悟】

選擇障礙症為什麼現在這麼流行?為什麼有些人做事那麼果斷利索?

這裡給出了答案,一針見血:辨是非。

這裡的辨是非,不是說分辨一件事的是非,而是不抱完美主義的想法,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能清晰判斷出利害得失,所以做選擇會決斷利索。

為什麼有些人能一直走的正,潔身自好?

因為其原則性強,有羞恥之心。

有羞恥感,就會格外重視自身原則,不想讓自己的一些行為給自己帶來恥辱感,所以就會遠離一些卑汙之事,不染淤泥。


6千里之途 始於足下


【原文】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汙,無足有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感悟】

夢想是最強的人生驅動器,而人又是受自身目標導向所引領的,如果沒有高層次的志向,很容易小富即安,小得即滿。喪失前行的動力,淪為庸常。

但心事又不可想的太大,心大之人,容易覺得眼前的事和自己所想的大事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不值得去做,就容易忽略當下。

我們都知道夢想照進現實,但是就夢想而言,“志不高”“心太大”都是難以有所作為的,當引以為戒。

7莫夜郎自大 要奮發圖強


【原文】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則不敢虛驕矣;

想到它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憤矣。

【感悟】

有些人為什麼成功後就虛妄驕傲呢?是因為他不配麼?不是,能成功大多有拿得出手的業績。而是因為其忘記了出身,忘記了初心。有了成績,就翹尾巴了,就像老百姓說的那樣,忘了自己是誰了。

而人又為什麼會在逆境中發奮呢?除了對當下困境的反抗外,更是有對未來持續惡化下場的擔憂和規避。就像很多人常說的那樣,“我死也不願意以後XX”,這是激起奮發心的心理所在。

所以,得意時多想自己的來路;困境時多想未來的惡化走勢,才是智者所為。

8做事要問心無愧 創業需量力而行


【原文】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

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感悟】

為人處世,當秉承什麼樣的尺度呢?這裡給出一句很有智慧的答案:此心過得去。不是事事萬美,不是苟且,是能對得起內心就行。

做事業無論是大是小,是創業,還是打工,都要秉承一個原則,那就是要符合自身能力特點,要能做得來。不追大流,不管他人,自身做得來的才是符合自己的“立業”。

9作文做人要平正 人品心術勿矯飾


【原文】

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

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感悟】

中國古人歷來重視養氣,氣即是氣性,氣質。儒家講修身的最後目的也是圖“變化氣質”。

無論寫文章還是做事,心氣不平和的人,呈現出來的東西大多不可取。因為平和才有心靜,靜才定,定才慧,這樣才能將智慧充分運用。

謊話連篇,多矯飾的人,無論是人品還是做事,都是不可取,都是值得懷疑的人。就像孔子講的那樣“巧言令色,鮮仁矣”。

10白雲山嶽文章 黃花松柏乃吾師


【原文】

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得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

對綠竹得其虛心;對黃華得其晚節;對松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遊覽處皆師友也。

【感悟】

一切景語皆情語,山川草木皆是緣。

古代君子修身,不只是死守書齋,還善於走向自然。

從自身所及的風景處悟得修身的道理,以自然為師,在風景植物的特點裡,省察自身,完善自我修養。

正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這是當代人應該學習借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