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美食-----千金菜莴笋


莴苣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约在五世纪传入中国。 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内含莴苣素(C11H14O4或C22H36O7)。味苦,有镇痛的作用。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1、开通疏利、消积下气: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其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对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2、利尿通乳: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3、强壮机体、防癌抗癌:莴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机化含物中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对有缺铁性贫血病人十分有利。莴苣的热水提取物对某些癌细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来防癌抗癌;

4、宽肠通便: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

5、莴笋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对人的基础代谢,心智和体格发育甚至情绪调划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莴笋具有镇静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不同于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丰富的氟元素,可参与牙和骨的生长。能改善消化系统和肝脏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有助于抵御风湿性疾病和痛风。

莴苣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约在五世纪传入中国。根据宋代的记载:莴苣由莴国(即阿富汗)传入隋朝,隋朝人求得菜种后重金酬谢,故莴苣又名“千金菜”。


相传五代时,有个落魄的人来到寺庙,偷食和尚卓奄种的莴苣,卓奄得知后并没有生气,反倒又送给他许多。这个人感激涕零,许愿日后发达建一座寺庙回报。此后许多年,偷莴苣的人做了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不违诺言,找到卓奄和尚,果然修建了一处“普安道院”相赠,以谢当年送菜的恩情。如今看似寻常蔬菜,可想当年价值不菲。

宋代以后,莴苣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南宋诗人洪咨夔诗中:“可是家贫风物晚,郎当莴笋斗春盘。”

莴苣的茎叶、种子均可入药,具有“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去口气,白齿牙,明眼目。”等药用价值。莴苣的茎叶含有维生素、尼克酸、胡萝卜素、蛋白质、铁、钾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营养物质。其中的尼克酸可激活人体胰岛素的生成,是糖尿病人非常理想的美食。此外,莴苣还具有减缓肾炎水肿症状、镇静安眠的神奇功效。夏季吃莴苣还能够增加胆汁分泌,刺激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大大增进食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