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写别情的元曲,情意绵绵、如泣如诉,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继唐诗宋词之后,元曲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虽然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艺特色,但对于元曲,一般来说人们的了解还是不如诗词了解的多的。若说诗以言志,词以抒情,那么元曲更通俗,欢快一些,更接近民间的歌曲。被称为元代人的“乐府”诗。

一首写别情的元曲,情意绵绵、如泣如诉,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虽然在大多元曲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但不乏有好的作品,意境之美甚至不低于唐诗宋词的作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首经典的元曲小令。此外,王实甫的这首《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也是可圈可点的佳作。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一首写别情的元曲,情意绵绵、如泣如诉,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分别后,山遥水阔更无半点消息,看窗外那柳絮纷飞,桃花烂漫,透阁的香风阵阵,而一下子又暮雨纷纷,花落香陨。最怕的就是这黄昏时分的落寞时刻,让相思的人怎能不感触伤怀呢?脸颊的泪痕刚刚干了,又忍不住落下泪来,想着那远方的人,应该和自己一样彼此思念着对方。这磨人的相思让人茶饭无味,香肌瘦尽,你看这衣裳都宽不少呢!

这首作品,多处运用叠字,来衬托女人公的情思缠绵。不仅对仗工整,语言清丽通俗,节奏明快清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上也做到了凝练之工。

作品以“别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净明快,以女主人公为中心,把别后所见所闻由外及内,从远及近,层层递进,慢慢归拢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上,从而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完整的主人公的形象。

一首写别情的元曲,情意绵绵、如泣如诉,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在开头处先从远处的山水起笔,到近处的杨柳、桃花,再到室内的香风、掩门的暮雨,进而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于一个心中有相思的人来说,所见之处皆能勾起相思,正所谓“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作者用“隐隐”、“粼粼”、“滚滚”、“熏熏”、“阵阵”、“纷纷”等叠字,加强了别后女主人公内心寥落孤寂的感觉,加倍渲染了眼前那令人忧愁的景色,从而抒发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叠字不仅把女主人公的内心相思之情的缱绻描绘的淋漓尽致,更使作品增强了和谐、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后面更反复使用“黄昏”、“啼痕”、“销魂”、“断肠人”等字眼,加深主人公内心之寂寞和柔肠寸断的凄苦,有一唱三叹之妙。

一首写别情的元曲,情意绵绵、如泣如诉,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在抒情上运用了连环和夸张的方式来勾画相思的苦闷,虽然在言语上运用“忽地”,“怎地”等口语化词语,在整体构造上却不失典雅,通俗又兼具美感。句式上如现代的散文形式,使得意思明白如话,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全曲的结尾之处作者使用问句的口吻来总结一个思妇的境况,用一个“瘦”字进一步增强刻画了思妇的形象感。“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对你牵肠挂肚”,突出了女主人公的纯情和坚贞。全曲情意绵绵、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绝对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首写别情的元曲,情意绵绵、如泣如诉,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