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硬仗接著一場硬仗打 甘孜州貧困村從1360個減少到251個

登林

甘孜州自然條件惡劣,平均海拔 4112.8 米,年平均氣溫7.8℃,是全省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條件最艱苦的地區。同時,甘孜州地處長江上游,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也是生態環境的脆弱區。貧困程度深,18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2013年底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村1360個、貧困人口51775戶220289人,是全國“三州三區”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和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全省脫貧攻堅“四大片區”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脫貧奔康的任務重。

通過不懈努力,到2018年,甘孜州貧困村減少到251個。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的硬仗,甘孜州如何持續發力,一場硬仗接著一場硬仗打?

A堅持責任精準落實壓實

甘孜州壓緊壓實黨委主體責任、政府主抓責任、基層主推責任和社會幫扶責任,每月由“雙組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實行“責任制+清單制+限時辦結制”,月月曬成績、項項比進度。州、縣、鄉、村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做到貧困戶不脫貧、幹部責任不脫鉤、黨政主要領導不調整,形成“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四級書記一起抓”的作戰體系。針對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出臺了《甘孜州脫貧攻堅工作問責暫行辦法》《甘孜州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範推進脫貧攻堅。制定下發了《甘孜州深度貧困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甘孜州22個扶貧專項2018年實施方案》和《項目資金清單》。紮實開展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形成了強大的震懾效應。

B 突出產業就業增收攻堅

甘孜州牢固樹立脫貧攻堅“裡子”更重要的理念,立足自身優勢,對接市場需求,緊扣“兩不愁”育產業、抓就業、促增收。推進旅遊扶貧,全面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圍繞環貢嘎山旅遊圈、環稻城亞丁旅遊圈、環格聶山旅遊圈、格薩爾文化旅遊帶、中國最美高原溼地“三環一帶一地”全域旅遊佈局,堅持農旅、牧旅、文旅融合發展,建成省級旅遊扶貧示範區2個、示範村16個,打造鄉村旅遊特色鄉鎮26個、精品村寨46個,開發“名、特、精、優”系列旅遊商品20餘個。推進特色農業扶貧,圍繞東部現代農業經濟圈、北部特色農業產業帶、南部特色農業走廊“一圈一帶一走廊”現代農業產業佈局,建設3個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生態產業帶、2個百萬畝特色農林產業基地、43個特色養殖小區,建成全國最大羊肚菌集中連片生產基地,啟動大渡河流域“成都後花園·康養加休閒”產業帶建設,扶持和培育3348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1109個村集體經濟發展,甘孜、理塘、石渠、色達等縣股份制牧場發展迅速。推進就業扶貧,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7300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22065人,認定就業扶貧基地(車間)45個,有效拓寬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渠道。推進金融扶貧,向50222戶貧困家庭發放小額信貸資金15.32億元。通過產業帶動和生產扶持,到2018年底,全州1109個村貧困發生率低於3%。

C 全力夯實保障民生基礎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扶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甘孜州全面提升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著眼住房安全有保障,按照“結合全域旅遊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優勢產業發展佈局,堅持山上往山下靠、窮山往富土靠、山區往景區靠、小村往大村靠、農村往城鎮靠,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貌、統一佈局、統一建設的三結合、五靠、五統”要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2413戶、危房改造90564戶、地質災害避險搬遷13014戶、農村土坯房改造2555戶,確保遷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切實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問題。著眼義務教育有保障,圍繞“全域甘孜兒女上好學”的目標,紮實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實施15年免費教育、“9+3”中職教育和“一村一幼”建設,100%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紮實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著眼基本醫療有保障,加快推進“健康甘孜2030”行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建成111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全面落實“十免四補助”等政策,確保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個人支付佔比控制在5%以內。

D 著眼完善基礎設施補短板

認真實施交通先行戰略、“電力天路”等重大工程,累計建成通鄉油路3696公里、通村硬化路21766公里,改造提升2053個村電網、2085個村通信網絡,先後結束了無民航、無高速、無電鄉的歷史,全州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

特別是2018年,全州交通建設明顯加快,完成高速公路投資18.9億元,雅康高速通車,國省幹線公路完成投資49.7億元;建成通鄉油路226.83公里、貧困村通村硬化路1984.53公里;整治橋樑600延米。水利建設穩步推進,貧困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完工515個村,解決8697戶3464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116.8%的年度目標任務;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992萬畝。電網項目進展順利,完成108個貧困村農網改造升級和837個集中式光伏扶貧村建設,完成463個貧困村通信網絡建設。

E 全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注重發揮貧困戶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大力實施“潤育工程”,引導貧困群眾想脫貧、能脫貧、會脫貧。實施宣教聚力行動,開展“感黨恩、愛祖國、守法制、奔小康”和“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教育,紮實辦好農牧民“夜校”,組織群眾學漢語、學文化、學政策、學法律、學技術,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實施文化浸潤行動,將中華傳統文化、紅軍長征精神等有機融合,通過“文藝進萬家”“一月一場公益電影”等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實施文明引領行動,以創建川藏線千里文明走廊和藏羌彝文明走廊為載體,紮實推進“陋習革命”“廁所革命”和“道德講堂”,整治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推動形成崇德向善的淳美鄉風。實施法治普及行動,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推行鄉鎮法律顧問制度,培養鄉村法律明白人,通過以案釋法、以調釋法等形式,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施典型示範行動,創建“四好村”1364個,推樹一批群眾身邊的“脫貧標兵”“致富能手”和“鄉村好人”,讓群眾學有典範、做有標尺,真正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通過不懈努力,甘孜州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018年的3.52%,貧困村從1360個減少到251個,貧困人口由22.03萬人減少到3.24萬人,年均脫貧3.76萬人,瀘定縣率先“摘帽”,康定、丹巴、九龍、鄉城、稻城5縣(市)計劃年內“摘帽”,甘孜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奔康的歷史性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