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下冊:新角度講《比例尺》的難點、易錯點

現在的這一節知識,是在學習了比例的知識之後才學習的,比例是兩個數或兩個式子作比較,而比例尺是拿實際的距離跟圖上的尺寸作比較,這聽上去很抽象,似乎不好理解,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很熟悉,並不陌生,只是之前我們見它的時候,沒叫它“比例尺”罷了,看下圖。

六年級數學下冊:新角度講《比例尺》的難點、易錯點

再比方說,蝸牛5分鐘爬了多少路程,你可以很快畫在紙上;如果讓你把一個人5分鐘跑步的路程畫在紙上,可以嗎?汽車呢?火箭呢?不可能了吧!如果非要在紙上表示它們跑過的路程怎麼辦?這時候就要用到可以縮小實際尺寸的比例尺了。

現在的晚會或演唱會,為什麼要放個巨型的、好幾個人高的LED屏幕呀?因為遠處的觀眾看不清舞臺上的人,通過這個巨型屏幕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把人臉看成實際的尺寸,屏幕上的臉看成圖上的尺寸,這在數學上是什麼呀?不就是用到放大實際尺寸的比例尺嗎!

六年級數學下冊:新角度講《比例尺》的難點、易錯點

但,不管是放大還是縮小,比例尺的概念不變,它表示的是圖上線段的長度與實際的距離長度之比。我們可以寫成這樣來看(由公式推導的幾個變形請看圖片):

①比例尺 = 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形式)

②比例尺 = 圖上距離 ÷ 實際距離(除法算式)

③比例尺 = 圖上距離 / 實際距離(分數形式)

由這三個式子,記住“圖上距離”是比例前項、被除數、分子;“實際距離”是比例後項、除數、分母,當看到如1:3000、1:500這樣的,前面一項是“1”的比例尺,就知道是縮小的比例尺;當看到如30:1、500:1這樣的,後面一項是“1”的比例尺,就知道是放大的比例尺。這是要說的第一個問題:如何區分比例尺是縮還是放。

六年級數學下冊:新角度講《比例尺》的難點、易錯點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比例尺充分驗證了古人的一句話——“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這裡說句題外話,在我國古代詩詞裡,是含有很多的數學知識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學習數學主要是可以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嚴謹,做事更加細心,當然,順帶著背背古詩詞,也可以提高一下我們的文學修養,文、數雙修噢!

六年級數學下冊:新角度講《比例尺》的難點、易錯點

下面說第二個問題:比例尺為什麼沒有單位?這個可以看上面列出的式子②:

比例尺 = 圖上距離 ÷ 實際距離,

很顯然,“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都是有單位的,但是,它們這麼一除就互相約掉了,看一下這張圖,這樣好理解嗎?同時,這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項,在計算的時候,一定要把“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的單位換算成一樣的,否則是沒辦法約掉的。

六年級數學下冊:新角度講《比例尺》的難點、易錯點

在實際繪製地圖或圖紙,或者我們平時作圖的時候,一幅圖裡只能使用一個比例尺,如果長和寬使用不同的比例尺,就會發生變形或失真,“成比例縮放”就是要求的長寬按照同樣的比例縮小或放大。上面說的大屏幕就是成比例縮放,想象一下,如果只是橫向放大或豎向放大的話,那胖子們可高興了,都苗條的不得了,本來就瘦的人可看不得了,真成竹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