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小學畢業前考過上音十級、央音九級,但現在我更建議學生試試英皇

自從上次在“金融辣媽”平臺發佈了 我24歲、學琴20年,一個老琴童寫給琴童家長的話後,有近50位家長加了我好友,其中不少人也問了我關於考級的事情。

考級,確實是許多家庭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繞不過的話題。就我自己來說,從5歲這個懵懵懂懂的歲數開始去應考,僅國內的考級體系我就試過四個,分別是上音、央音(中央音樂學院)、國音(中國音樂學院)、南藝(南京藝術學院,我是江蘇人)。上音和央音的考試我走得比較長久,分別在小學畢業前考了十級和九級,其他的兩個體系分別在六級、四級之後不再繼續,但這些經歷也基本讓我對於國內的音樂考級有一定的瞭解。

其實,如果讓我教孩子來應對國內的音樂考級,我覺得我可能作為老司機會更擅長一些、指導學生通過也更有把握;但如題目中所言,我現在反而更推薦我的學生試試音皇考試。

為什麼?這也是本文我想和大家探討交流的,英皇考級和國內音樂考級區別。

我曾在小学毕业前考过上音十级、央音九级,但现在我更建议学生试试英皇

1

先從英皇考級說起吧。

我在讀大學期間開始正式接觸英皇教學,新加坡屬於英聯邦國家,所以在新加坡的普及音樂教育,都採用英皇教學。所謂英皇考級,其實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簡稱ABRSM),全名The Associated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成立於公元1889年,由英皇愛德華七世成立,英女皇贊助,總裁為威爾斯太子—查理王子。委員會成員包括英國四家音樂院校: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皇家音樂學校(Royal College of Music)、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和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Royal Scottish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

英皇考級科目設有鍵盤、絃樂、木管、銅管和打擊樂器,聲樂、應用音樂、器樂合奏、合唱以及樂理。考試包括筆試、演奏、視唱練耳、視奏等多種形式。

演奏和樂理考試由易到難分為1-8級。參加演奏考級的同學,在1-5級的考試中,不需要準備樂理成績,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報考任意等級。如果需要報考6級以上的等級考試,需要有5級樂理的通過證書才可以報名。樂理考試則不需要,考生可以報考任意等級。

可以看出,英皇考級注重對考生基本的演奏水平外,對於音樂的理解,以及全面發展是更為重要的,希望大家可以體會到音樂帶來的愉悅,因為喜愛去學琴,而不是為了通過考級。

2

和目前國內考級的區別是什麼?

我個人最大的感受應該是英皇考級作為複合型考試和國內考級作為單一性考試的區別。通過前面的介紹大家可以發現。英皇考級內容非常的多樣性,覆蓋面非常廣泛。期望考生可以全面發展。目前國內的考試,分為:基本技術,比如音階琶音,以及曲目演奏。而英皇考級則分為:音階琶音、曲目演奏、聽力、視奏。在考試過程中還需要與考官進行對話。

單一型的考試往往會使考生,把重點放在死磕曲子上面,用一些“笨辦法”,把曲子啃下來;也會讓一些水平還未達到的學生鑽空子。通過所謂的勤學苦練,把曲子練熟了,通過考試。但是這樣往往缺乏對音樂的理解,而且也常有在考完級之後,就再也不想碰琴了,多半是之前受傷不淺。

記得在我剛剛開始學琴那會兒,五六歲就上了考場,我記得當時曲子拉了一半就被喊停,出來之後內心十分緊張覺得自己這次肯定不合格,然而結果是通過了。之後大了一些,分別快速通過了六級,九級以及十級的考試。那時候也就是一個小學生。要問那時候的我對曲子真的理解了嗎?水平達到了嗎?我覺得並沒有,而是靠著每天“勤奮練習”達到的成果,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想聽見“考級”這兩個字。

相對於英皇考級,國內考級傾向於培養琴匠,把關注點更多的放在了演奏技巧上。其實兩種考級在演奏的曲目難度上差距並不大,但是區別就在於英皇考級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對音樂的理解上,通過多樣化的學習可以達到興趣的培養。很多孩子可以把樂曲演奏的完美無缺,但是問起是什麼時期的作品,音樂風格,作曲家,樂曲的結構,往往是一問三不知。而且對於樂理,試奏,和聽力的重視,國內的考級往往相對薄弱了一些。

英皇考級要求在5級演奏之後必須要有同等級的樂理證書才可以進行接下來的考試,說明理論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重要。在學習樂理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個加深對音樂理解的過程。平時看起來密密麻麻的“小蝌蚪”,也變得清晰明瞭起來,理論學習中還加入了創作部分,答案不唯一,創作能力的培養往往是國內目前欠缺的。

而聽力和視奏部分,則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聽覺習慣,用耳朵去記譜,而不是靠死記硬背,視奏則可以鍛鍊的臨場發揮能力,以及對理論的理解,因為要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演奏一小段新曲子,且不能有錯音,節奏,演奏方法都要正確,還是相當考驗個人能力的。

並不是說選擇國內考級的孩子,方式就不好。很多國外的孩子,因為沒有家長的督促,學琴只是靠興趣,所以產生了兩極分化的現象。一部分學生的技巧差得沒法聽,可另一部分學生在演奏起來,你卻能感受到他們對音樂的理解,甚至用音樂與你交談。

另外,英皇考級更注重全面發展,而且在基礎的學習上循序漸進,不會一上來就太難從而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國內很多考級的基礎知識測試,和報考專業院校的測試是一樣的,專業性很強。會讓一部份學生,對音樂望而卻步,覺得古典樂是非常難接觸以及學習的,沒有開始就放棄了。

最後,相比不同考級的比較,我更想說的是,考級終究只是我們音樂學習路上的一件小事。不要把考級當作學琴的目的甚至是全部。已經參加考級和即將參加考級的同學,更要放平心態,淡定的面對考級。這只是你學琴生涯中的一小段經歷。更重要的是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把音樂變成自己的興趣。對於家長來說,不要把孩子的考級當作自己向別人炫耀和攀比的籌碼,而是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與他們一起成長。

我曾在小学毕业前考过上音十级、央音九级,但现在我更建议学生试试英皇

近期其他熱文

  • 用好教具,家庭數學啟蒙不再心塞

  • 做輸得起的父母,陪孩子學會緩衝失敗

  • 運算很重要,但沒有思維過程的運算刷題才是真可怕

  • 對於剛開始英語精讀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學會的是什麼?

作者簡介:Lily Gu 自幼學習小提琴,師從江蘇師範大學劉健教授。17歲開始學習中提琴,就讀於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主修音樂表演以及鋼琴專業,師從Dr.Yeo Jan Wea(新加坡首位中提琴博士),專注於幼兒音樂啟蒙,小提琴及鋼琴教育,ABRSM考級&樂理課程。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好友

我曾在小学毕业前考过上音十级、央音九级,但现在我更建议学生试试英皇

希望陪你走好育兒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