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追尋生命最深處的感動

讀書記|在閱讀中,追尋生命最深處的感動

每次談及讀書,我都將自己定位成一頭飢餓無比的饕餮,恨不得將天下好看的書悉數收歸到自己的腦海中,我把這樣的因由歸結到童年中讀書的匱乏之上。童年時,真正讀書的開始,是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語文輔導讀物,課外閱讀書《小雨沙沙》,至今二十餘年過去,我還能夠記得其封面裝幀的模樣以及部分內容,只因為記憶太過深刻,沒有書讀的日子,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去讀這樣一本。大概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在爸爸的枕頭底下發現一本《朱元璋演義》,那時候甚至不知道朱元璋是誰,書是老書,紙張成為了暗黃色,甚至便輕質的焦糖色,幾乎所有的紙都捲了邊兒,甚至有的紙張都是散落的,只是一頁一頁的按照頁碼排好序放在了書裡,好奇的我每天做好晚飯後,在爸爸田間勞作還沒有完工時,就偷偷的拿出來讀幾頁,其中還有很多字不認識,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到目前還縈繞在腦海中,力大無比的常遇春,和機制多謀的劉伯溫等,有一次看的太入迷,讓回家的爸爸逮個正著,大聲朝我喊了一句:小孩子家家的,不要看這樣的書。

當時很疑惑,為啥不讓小孩子看這樣的書,這樣的書又是怎樣的書呢?

再後來長大,慢慢的接觸到更多的書後,發現有的圖書確實不適合孩子看,而爸爸所謂的不適合孩子看,或許是覺得其中的打打殺殺,過於慘烈血腥吧,一個女孩子家家的讀這類文字,總歸有些不好的。

讀書記|在閱讀中,追尋生命最深處的感動

還有一本積古的書,便是《海瑞罷官》。這本書是到了初中後,像鄰桌借的,她的爸爸是老師,家裡有很多很多的書,我去她家玩時,看到那麼多書走不動路,她說你看看哪一本比較喜歡,就拿走看,看完再還回來就好,我從書櫥的上列一直看到下列,就看懂了《海瑞罷官》這本書名,因為是劇本,好讀一些,讀了一遍又一遍,被情節和故事打動,那時候沒有所謂什麼“影射”現實的意識,反正讀著很過癮。也是在同一年,我遇見了生命裡第一本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是舅舅家女兒也就是表姐買的,在當時的班級裡,是絕對不會有這樣的閒書讀的,一則同學們都是農村的孩子,沒有閒錢來供應讀書,二則是家人和學校都沒有讓學生讀書的意識,於是一本新書買到後便被人借走,等到輪了一圈返回到她的手中時,新書已經成為了舊書,紙張磨損的很嚴重,但仍舊平平展展的,不像教科書都捲了邊,可見大家對書是愛護的,我借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有很多同學在排隊,於是一咬牙便在一夜間掌著燈把書看完,腦海中充斥著哼哼,唧唧的名字和各種奇怪的話,等到多年後,我成為出版業的一分子,才知道這本書是當年中國市場最早的一批暢銷書,於是藉著想起這本書的契機,再次讀了一遍,很多不懂的地方弄懂了,原本以為很複雜的道理,到頭來卻又是那樣的簡單。

初中時,住校。每個星期的生活費是五元錢。但我總能夠省出一部分攢起來,終於夠了一本書的錢,至今還記得書名叫做《梅次故事》,書拿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摩挲,但總覺得囫圇吞棗般,看的不是那麼過癮,或許那時候開始,內心就對圖書的內容有一個感官的認識了。 所以對初中語文課本的輔導讀物裡的經典篇章,如《紅樓夢》選段,如魯迅先生的作品等,都是一遍又一遍的讀,並摘錄了很多筆記,算是我的閱讀生涯的積澱吧。到了高中以後,也是住校,每一個月回家一次,生活費從每月50元慢慢漲到了100元,從高一到高三,也是個體感知物價上升最快也是有最直接顯示的時候。這樣沒到月末,都會從學校旁邊的書店,買一兩本書,從那時候起知道了畢淑敏,知道了《飄》,知道了各類名著,閱讀的大門才朝我慢慢的打開。學業總是重要的,多數的時間被用在學習上,讀書對我來講便成為一種奢侈。直到高中畢業進入大學。

讀書記|在閱讀中,追尋生命最深處的感動

進入大學後,我就像一條魚一樣一個猛子鑽進了大海,圖書館的海闊天空裡留給我青春裡最美好的回憶。除了完成專業課必備的閱讀以外,我鑽進了自己喜歡的圖書閱讀之中。

世間最美的模樣,便是在圖書館讀書的時光吧。

多數人讀書,總是帶著一定的目的性,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啊,書中自有顏如玉啊,學而優則仕啊什麼的,總之傳統的觀點都是充滿著功利性的,不能給我謀取高位,我讀書有何用。

就像現在很多人,讀書既然不能給我帶來金錢,地位,我幹嘛要讀它,不如早點出去掙錢養家。

大概或許,這些人忘了,百無一用是書生了。

哈,在這裡不是去貶損讀書了,也不是貶損愛讀書的人,其實對讀書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將其視為一種正常的娛樂活動,你喜歡榮耀吃雞,我就喜歡靜靜地去讀一本書,沒有誰比誰更高級,只不過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而已,把讀書當成娛樂,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也不會因為讀書學不到東西而十分的苦惱,既然都是玩,都是打發時間,幹嘛要對讀書寄予期待?

如此心境平和,豈不快哉。

當然,把讀書當作提升自我的朋友們則另當別論了,讀書確實有這樣的功能,只不過千萬不要著急,你讀過的每一個字,都會有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氣質啦(如果你哪天變美了,別驚訝,是讀書的效果:笑);比如會悄不聲的提升你的表達能力,當你妙語連珠的時候,請感謝一下努力讀書的自己;比如寫一篇工作總結或者報告時,可以一氣呵成寫出堪稱完美的文章,也請感謝一下秉燭夜讀的自己;因為你讀過的每一個字,都會帶給你一些回報,以你不從察覺的形式。

原來,讀到一本好書,總會興高采烈的分享給身邊的好朋友,慢慢的發現,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會給我臉子看,我才明白,我之飴糖,彼之砒霜啊,且不看他或著她喜不喜歡讀書,光是對方喜歡什麼樣風格的書,可能都與你有著萬千差別,只有對書飢渴如我的人,才會“不擇手段”的去閱讀各類書,即便是大學時,住在上鋪的姐妹,坐在床沿,耷拉著雙腿,手裡捧著一部厚厚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說,老大,你都不知道,這本書有多好看,嘖嘖,真好看。

讀書記|在閱讀中,追尋生命最深處的感動

她那活脫的炫耀,讓我一頭鑽進圖書館,抱起便讀起來,真的需要抱的,厚厚的兩卷本,磚頭一般,讀著讀著,才覺得真好讀,雖然因為記性不好,讀了後面忘記前面的,但架不住我回去再讀一遍,兩遍,三遍,情節熟悉了,人物變得鮮活起來,讓我覺得這個人物,真的可愛又單純,雖然被這世界屢次玩弄,內心卻仍舊有一份熱愛在胸腔裡,這就是真正的英雄主義吧,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仍舊甘之若飴。以至於工作後,我自己收藏了好幾個版本的這本書,整齊的擺放在桌子上,嗯,光是看看,就覺得心裡美美的。

所以,讀書到一定程度,就不會主動的給人去推薦書,而是情不自禁時,明確的說這本書是什麼內容,面向的讀者群體是誰,讀了會有啥收穫等,分享出來,讓對方做決斷要不要讀。除非對方拉住我,“死乞白賴”的說,你給我推薦幾本書唄,然後我問清其閱讀習慣和喜歡的題材等,才巴拉巴拉的推薦幾本,我知道,即便是我充滿深情的推薦,多半人會讀不完,甚至一本都不會讀,讀書是多麼私密的事情,我喜歡吃的水果是蘋果,說不定對方就好葡萄這一口呢是不是?所以推薦是出於愛心,不推薦也是守好了自己的本分,哈,不能給別人砒霜對不對?

有人說,愛讀書的人好靜(好,四聲),偏偏我又是一個動靜結合的人。週末可以瘋狂的騎行/羽毛球/慢跑,也可以坐下來,安靜的讀幾頁書。在西藏工作時,在週末不用加班的日子裡(加班是常態,不加班是變態),這樣的日子很少,所以更加珍視如金,除了和朋友們的騎行車隊約著去郊縣騎行外,便一個人窩在單身宿舍中,窗外是遠山藍天,陽光透過窗紗進來,那種空氣停滯了般的安靜,手裡不盤幾頁書,就是造孽啊。

讀書記|在閱讀中,追尋生命最深處的感動

用書打發時光,算是我做過最浪漫的事,或許這是單身狗最大的福利了。

工作以後,拿出很大一部分收入從來買書,以至於房間的角落裡堆的都是書,真正體會到買書入山倒,讀書如抽絲,可是一個人對讀書的牽念,不會因為工作的繁忙而中斷,不會因為心情的不舒服而改變,在最苦惱之時,一頭鑽進書的海洋,在思想的海洋中遨遊,悠哉快哉。

那種舒服勁兒,真的是愛讀書的人,才會擁有吧。

在2019年這個讀書季,感恩遇見更多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