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名化“一國兩制” 民進黨升高兩岸衝突

污名化“一国两制” 民进党升高两岸冲突

污名化“一国两制” 民进党升高两岸冲突

蔡英文、賴清德拒不依臺灣“憲法”承認“兩岸同屬一國”。(臺灣《新新聞》資料照片)

嗆聲反對“一國兩制”,已經成為蔡英文在剩餘任期中的兩岸政策主題,包括她在民進黨2020黨內候選人提名過程中的重點訴求。與蔡英文競爭提名的賴清德,既然主張“臺獨”,所以他反對“一國兩制”的聲量自不會小於蔡。他們此一立場均出自“臺獨”或“兩國論”或“一邊一國”,只是過度標榜“臺獨”會嚇走中間選民,而以反對“一國兩制”作為“臺獨”的代名詞。

如果說在兩岸關係上反對“一國兩制”是正確無誤的話,那麼難道要主張“一國一制”嗎?這是十分不可思議的。若謂臺灣主張“兩岸一國一制”,是哪一制呢?臺灣既無足夠的民意支持臺灣實施大陸的制度,也沒有能力促大陸實施臺灣的制度。

兩岸兩制已客觀存在了四十年。臺灣民眾十分樂於目前享有的民主自由,大陸則以其改革開放而達成人類史上所無的經濟成就自豪。

大陸認為“兩制”是互相尊重,無意向臺灣強加大陸的制度,讓兩制並存合作。臺灣各界對此應無不能接受之理,顯然未來兩岸關係的要害在於如何看待一國,其實質乃是“統獨”之爭,而這是攸關臺灣安全與否及兩岸和平與否的問題。

實際上,從臺灣所施行的根本“大法”和“法律體制”來看,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殊無疑義,只是要不要做口頭承認而已。蔡英文、賴清德或民進黨正是因為拒不依“憲法”承認“兩岸同屬一國”,才被認為對“憲法”沒有誠意,同時因而否定“九二共識”。因此,無論是蔡所謂的“維持現狀”,或賴所稱的“中華民國”,都是從“臺獨”立場來定位兩岸關係,排斥未來兩岸政治整合或統合的可能性。其反對“一國兩制”的核心思維便不在於“兩制”,而在於拒絕按照“憲法”來認同“一國”以及“國家目標為統一”。

然而對大陸來說,兩岸統一是無可妥協的目標,從而與民進黨形成極端的“統獨”對立。無論由誰代表民進黨角逐“大選”,彼等傾“獨”拒統的色彩都會在競選過程中表露無遺,若圖於當選後再與大陸進行修補,實為奢望且不切實際。回顧2004年陳水扁險勝連任,大陸在他發表就職演說之前的三天即發出聲明表示,“不惜一切代價,堅決粉碎臺獨”;十個月後大陸制訂了《反分裂國家法》,規定以“非和平方式”來應對“臺獨”或“可能導致臺獨的重大事變”,或和平統一失去希望三種情況。

因此,由於反對“一國兩制”的實質在於反對“國家統一”,“統獨”對撞的危險必會不斷升高,直至走到攤牌。為臺灣的安全與民眾的生命財產計,政黨與政治人物實在不能只為了鼓動民情而不顧後果。

來源:大華網絡報 (www.cntimes.inf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