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疼?可能不止“上火”那麼簡單

【臨床案例】

劉某,女,53歲,吃東西時“嗓子眼”疼痛5年,開始服用卡馬西平可以控制症狀,但近兩年疼痛有加重趨勢,範圍不僅侷限在咽部,還會帶著舌根、耳朵裡面疼痛,每次疼痛持續約1分鐘,像刀子割一樣,吃飯或喝水時都有可能誘發疼痛,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不便,藥物已經加到最大量仍然無法完全控制疼痛,因為進食困難,體重下降明顯,每天都感覺乏力、沒精神,情緒也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劉某到底得了什麼怪病,除了吃藥還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嗎?

其實這位患者是比較典型的舌咽神經痛,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疾病。【疾病特點】

舌咽神經痛是一種侷限在舌咽神經分佈區(軟顎、咽部、扁桃體、舌根、耳道深方)的發作性劇烈疼痛。

疼痛呈電擊樣、刀割樣;

持續數秒鐘-數分鐘;

常見誘發因素為吞嚥、說話等;

具有發作期和緩解期,緩解期間可無任何症狀;

偶有伴發心律失常等迷走神經受累症狀;

發病率很低,大約為十萬分之一,只佔面痛的0.2%-1.3%,中老年人常見。

【輔助檢查】

舌咽神經痛的發病原因尚未研究清楚,目前常做的檢查如顱底核磁只是為了排除舌咽神經走行過程有無腫瘤等壓迫。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沒有一種檢查能確診舌咽神經痛。

藥物治療:常用的有卡馬西平、加巴噴丁等抗癲癇藥物,主要作用通過抑制離子通道是降低神經興奮性,達到鎮痛的目的。

抗抑鬱藥物也有鎮痛作用,如百憂解、 文拉法辛等。

神經阻滯:可以通過阻滯舌咽神經來減輕疼痛,但持續時間有限。

開放手術:如微血管減壓術和舌咽神經根切斷術,這些方法對患者的身體條件要求比較高,因為需要全麻,創傷比較大,恢復慢,現在選擇這些方法的患者越來越少,因為其併發症比較嚴重,如永久性的神經損傷,影響吞嚥等動作,甚至有約5%的手術死亡率。

微創手術:現在已經進入微創醫學的時代,舌咽神經痛的治療也可以通過CT引導下的射頻熱凝術來達到非常滿意的療效,手術過程一般半小時左右,患者無需全麻,手術過程可以和術者進行交流,保證手術療效,創傷僅為直徑1毫米的穿刺針眼,術後觀察數小時即可下地活動,很快就可恢復正常生活。

上面介紹的劉某,在宣武醫院疼痛科倪家驤教授團隊的悉心診療下,接受了CT引導下的舌咽神經射頻熱凝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住院5天就徹底解除了長達5年的疼痛折磨,又可以恢復以前的正常生活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