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纸扎大师:七十岁进入创作成熟期,一套老鼠嫁女叹为观止


这老人叫欧永康,今年73岁了,是云南剑川县新华书店一名退休工人,也是“白族纸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理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说到纸扎,人们可能会想到祭祀及丧俗活动中的纸人、纸马、摇钱树、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其实纸扎是非常广泛用途民间工艺品,最基本的有我们都知道的灯笼、风筝等,还有一些场合的彩门、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扎作舞龙舞狮等等,已经有千年的传承历史了。

欧永康老人生于剑川县有名的纸扎世家,十几岁就跟着长辈学习纸扎,后来又师从著名纸扎艺人赵续昌,系统学习各种纸扎工艺,基本功扎实,特别擅长扎制各种动物和佛教形象,其作品屡屡获奖,并被博物馆收藏。


欧永康老人制作纸扎艺术品使用材料主要是竹子和纸张,其中竹子就是本地的野生山竹,而纸张也是普通的彩纸,老人说做纸扎最重要的的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在心里先构思好,然后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一切必须要多读书,多揣摩,有见识。

这是老人最新的作品《老鼠嫁女》,一套由近三十个单件作品组成,用时三个月,看到的人无不称赞,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件作品都有所不同,这不仅是老人的代表作之一,也堪称纸扎艺术的精品。

老鼠嫁女来自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玉帝派猫去通知众动物上天排座次,结果被老鼠偷听到,捷足先登,被糊涂的玉皇封为十二生肖之首,而猫反倒被挤出,自此猫鼠成仇。老鼠为了化解矛盾,答应将最漂亮女儿许配给猫,于是选定吉日,带上丰厚嫁妆,敲锣打鼓隆重嫁女,结果成了猫肚子里的食粮......


关于老鼠嫁女故事有各种不同的版本,在文化传承上是一种祀鼠活动,古代人们深受鼠患,对鼠是既恨又怕,对老鼠满怀敬畏和彻底想消灭它的复杂心情。而在欧永康老人的作品里,这些老鼠既有狡猾而害怕的一面,又有张狂、肆意、不知天高地厚的得意神态,让人觉得可气又可乐。

纸扎工艺主要在于扎,既要有娴熟的手艺,还要有对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使用材料尽量少和一次定型到位,这样用纸糊起来才能不至于臃肿而达到神似。扎是成功的一半,这个环节里,把握住作品的脉络,作品的神韵就已经出来了。

欧永康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他说现在想做的太多了,创作越来越成熟,他的作品立足白族传统文化,但要表达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用内涵表达思想,用技法展示传承,老人说越扎想法越多,越对自己不满意,总觉得下一个作品才是最好的,对自己充满了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