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工智能的突破首先需要理解智能的本质?

为什么人工智能的突破首先需要理解智能的本质?

《物与词》重新定义了语言。将语言的概念广义化,将物质和事件定义为物语,将文字音乐绘画等人类语言定义为媒体。

这本书提出了,人类的语言,是对世界构建的媒体的模型和地图。人类通过为物语构建媒语,建立语言系统。象形文字,是这种构建最初的桥梁。

因此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语言学存在。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都是对世界物质和生命的存在的语言建模。

为什么人工智能的突破首先需要理解智能的本质?

《物与词》论述了,为什么人工智能的突破,首先需要理解智能的本质。在物与词的广义语言理论体系下,世界是语言机器,生命是语言机器,主宰生命的基因,是一段化学代码构成的代码语言和程序。而生物的智能,在于对外部的符号(语言)的感知,反应。而感知和随之反应作出的行为也是一种程序和物语。因此,智能是一个语言机器,或者一个语言系统对外部的物语与媒体的解读,和计算判断与行动。智能,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就如同波澜,是水的运动的状态,智能是语言系统的活动与过程与结果。智能只存在于语言这一个载体中。而语言,分为媒体与物语。最终,物是语言的载体。

这个论述需要很多的知识和分析方法。首要的条件和基础,是广义语言理论提出。这就需要从哲学,语言学,科学层面上,对语言进行概念扩大和分类以及定义。这可以看作是一百年来人类的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或者说,语言哲学走向成熟和科学的重要工作。这部著作初步完成了这一个宏大的学术目标。

并且,因为语言的概念的扩大,和语言分类的变化,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随之改变。我们生存于物质和语言的双重世界,就正如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一样。而这一切又统一在物质基础上。

这个概念,和信息论发生了深度的碰撞。信息论的哲学基础和定义,是不完备的。广义语言兼容了信息论,并且完成了语言和信息和物质的统一,融合理解了世界的物质与语言双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这本书,定义了物语,媒体,补充了作为语言学的基础的符号学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所是与所能等重要的基础概念,这是符号学一百年来最深刻的基础理论的拓展。

在这个基础上,这本书分析了语言不仅是信息,还是计算,语言不仅是数据,还是具备计算功能的程序。让语言自动运行起来,语言具备思考和运算的内在逻辑与算法,并且累积了大量的数据。

《物与词》在因果律和进化论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人类语言是进化演化而来的,新生的词都由旧词定义解释。这个过程,包含了逻辑,语法,因果。将这个人类语言的整体按照这样的规律组装起来,就是一个语言网络。这个语言的网络的节点是词语,连接关系是解释的逻辑关系,因果隐含期间。并且,这本书明确的提出,意义就是因果,因果就是意义这样的概念和定义。

这个因果关系和逻辑组织的语言网络,其网络结构是一定的,是确定的,网络的节点和连接关系就是拓扑关系。这本书揭示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被以这样的网络拓扑关系转变成了拓扑和逻辑等数学问题。人类的语言因此整体的被数学化了。这是一个惊人的进展。是语言学的一小步,但是是认知以及人工智能科学的一大步。

这本书,也分析了象形文字,为什么类似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感观现象可以被作为象形文字解读理解,并和其他语言联系整体认知。

这本书,也分析解释了,为什么数学是语言的分支。数学的语言学和逻辑学基础。为什么所有的数学都可以被语言和逻辑和集合定义推演。

而与此相反的方向,本书最重要的突破在于,完成了语言数学化的原理,并给出了技术路径。

这本书,所指出基于因果律下语言拓扑网络构建的的认知和计算模型,存储和计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体的,这就揭示了一种不同于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的冯诺依曼体系的新的计算机体系。

同时,这种认知思考和计算,是和人类的思考兼容的。因为这种语言模型建构的人工智能,继承了人类的语言。

这是对智能和计算的一个突破性认识。是不依赖对于大脑神经等硬件破解,直接对人类语言这种软件进行分析理解的智能和认知革命。

与此同时,这本著作,是哲学的重要突破。也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突破。它将带来世界观的改变,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改变。这是一次对世界和我们自身的认识的深刻变革。

这本书的作者,是文学大师,鬼才贾平凹培养的博士弟子。是一个横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工科博士。本书所展现的思维技巧,分析方法,也可供借鉴。这本书解释了思维的秘密,智能的本质,和通用的类脑思维的人工智能的技术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