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不知道大傢伙有沒有生病的經歷,總想讓人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小編也對“治病救人”這個話題挺感興趣,那今天要和小夥伴們一起看的就是一部豆瓣評分9.4分,講述一群身份特殊的“大夫”,用高明的“醫術”,將那些身受重傷的“病人”,神奇復活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跟小編一樣的誤解,去博物館看到那些展品,漂亮、帶勁、神奇、驚歎於先人偉大的創造力之外,甚至還會感嘆一句,保存的真好。但事實上啊,這些文物,並不是從土裡挖出來就這麼光彩奪目的。從出土到展覽的中間,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文物的修復,並且這種修復,並不是普通的抹抹灰,去取土,而是非常繁瑣細緻,會消耗大量的精力,需要具有高超技術的一群人來完成的工作。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雖然展品每天都會被不同的人讚賞誇獎,但那些幫展品恢復往日光彩的人,卻忙碌在幕後,默默付出鮮有人知曉,這部紀錄片,就詳細的為我們介紹了他們平常卻不平凡的工作,他們穿著最普通的襯衫和工裝,提溜著最普通的暖壺,騎著最普通的自行車,說著最接地氣的話,卻修復著無法用金錢衡量價值的最珍貴的文物。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鐘錶組的王師傅長得文質彬彬,說話也很溫和,他從十六歲開始工作,可以說是把一輩子都獻給了故宮,和這些滴滴答答,叮叮噹噹的鐘表。他修復的這個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是一個破損比較嚴重的大型鐘錶,據說故宮裡的一些大型英國鐘錶,甚至連大英博物館裡面都沒有。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這中間有段小插曲,王師傅在廈門參加鐘錶珠寶展覽會期間,遇見了鐘錶收藏夾黃嘉竹,當黃嘉竹拿出收藏的懷錶,笑著對王師傅說“故宮可沒有這種哦”,這個時候,王師傅也只是微微一笑,並不去和他爭辯,想當初,順治、康熙、乾隆都酷愛收藏鐘錶,外國傳教士送禮,必然投其所好,因此,這些宮廷的鐘表基本上就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機械製造實力和工藝水平,所以故宮裡,有很多鐘錶的價值根本都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了,宮廷鐘錶,一般說來都是孤品,可想而知,這修起來該有多費勁,甚至室內溼度的變化,都會造成修復上的問題,就更不用提那些多到腦仁子疼的小零件啊和有表演功能的裝飾品修復起來有多難了。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其實展出的時候,這些藏品都是要放到玻璃罩裡面的,具體動起來是啥樣,其實看的人,並沒有啥立體的感受,但是王師傅,還是費勁吧啦的將鐘錶的表演功能修好,因為在他看來,能動和不能動的就是不一樣,真正到展覽的那天,展品裡有很多鐘錶,都是王師傅年輕的時候修好的,可以說,在那些鐘錶的錶針裡走的都已經不是時間了,而是王師傅這一輩子的光陰。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其實在修復文物的過程中呢,不僅是對技術和耐力的一種考驗,對健康有時候也是一種考驗,比如說漆器組的工作人員,經常就會跟隨漆農一起上山考察材料的採集和加工,採漆需要晚上出門,摸黑爬山,有的時候腳底下一個不注意,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還有修復漆器的過程中,需要用到生漆,工作人員們也都不可避免的要忍受難熬的生漆過敏,但是當文物修復工作者談到這些類似生漆過敏,談到為了文物安全想抽口煙都要騎車到故宮外頭的時候,也都是面帶微笑的樣子,他們說起手上經常粘著鏽啊,漆啊,漿糊啊之類的東西的時候,也都是很輕鬆的口吻,唯獨一些老師傅談起來即將退休,不能再修文物的時候,臉上卻露出了暗淡的神情。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這些文物對於這些修復者來說,可能已經不是一項工作那麼簡單了,片子裡有這麼一段話“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上面已經把自己也融入到裡頭,文物是死的,要文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對吧,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兒,那沒有什麼價值”。還有很多像是青銅組、鑲嵌組、木器組等等的工種,還是推薦小夥伴們自己去看看,瞭解一下真正的“匠人精神”。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其實就小編個人來說,每次到一個城市去旅遊或者出差,都儘可能的去看一下當地的博物館,瞭解一下這個城市的歷史和底蘊,不過說來慚愧,小編人生第一次去博物館還是上大學時候,窮學生嘛,也沒錢找導遊,走馬觀花的看,逛一圈下來,感覺也就那麼回事了,後來有一次,跟團去博物館,有導遊的講解,那就不一樣了,就好像文物再也不是冷冰冰的部件了,好像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了。大傢伙以後也可以跟團聽導遊講解一下,真的不一樣。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你看,我們從過去最早的時候說,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塊破石頭,它有什麼德性啊,但是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性來。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所以我跟你說,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而且這片如其名,簡明直接,如果沒有這部記錄片,我沒有辦法想象原來那些修復文物的專業人士,不是那麼的給人一種一板一眼的感覺。反倒像生活中住在隔壁的鄰居,有事沒有大家一起聊聊家常。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工作的氛圍,這些修復大師手握國之瑰寶,卻散發著平易近人的生活氣息。

豆瓣評分9.4分,一部十分“貴重”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最後向那些堅持在背後默默工作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們的夜以繼日辛苦工作,才使得那些隗寶重新煥發光彩,最後呢,做個互動,如果用你所學的專業到故宮工作,你能做點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