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駐村扶貧:基層工作就是“墩墩苗”的過程

记者驻村扶贫:基层工作就是“墩墩苗”的过程

永安鎮村使用集體土地100畝發展種植水稻,使用新造土地300畝發展藜麥種植項目。 範麗芳 攝

永安鎮村使用集體土地100畝發展種植水稻,使用新造土地300畝發展藜麥種植項目。 範麗芳 攝

中新網太原4月16日電 題:記者駐村扶貧:基層工作就是“墩墩苗”的過程

作者範麗芳

三年前,山西晚報社記者李春澤被選派到山西靜樂縣段家寨鄉永安鎮村擔任“第一書記”。“只有把這裡的土地一腳一腳地丈量過,才真正明白精準扶貧的深遠意義。”李春澤在筆記本上這樣寫道。三年多來,他走遍了永安鎮村的溝溝壑壑。

走訪調查定脫貧路徑

永安鎮村位於靜樂縣西北部20公里處,全村245戶人家呈“樹葉”狀散落在省道兩旁。這裡的村民們長年以來以種植土豆、玉米、小雜糧等糧食作物為主。走訪中,李春澤發現,永安鎮村的農副產業仍停留在自發種植階段,沒有標準,沒有規模,沒有品牌。

“要把村莊發展放在全縣一盤棋的格局中,永安鎮村的產業發展才有後勁。派駐‘第一書記’進村,就是希望你們以更加寬廣的視野來幫助村莊發展。”在一次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靜樂縣縣委書記李德新如此期許。

永安鎮村緊鄰汾河源頭和蘆芽山,旅遊公路穿村而過。經過商議,李春澤決定從靜樂縣的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入手,建立產業標準,做強區域性公共品牌,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種植,發展旅遊鄉村。

在李春澤的協調幫助下,2016年初,永安鎮村獲得了40萬元的扶貧發展資金:用5萬元以土地承包的形式成立了養雞專業合作社,養牛、養羊、養豬等養殖戶多了起來;5萬元用來檢修自來水管,確保吃水安全;30萬元為47戶精準貧困戶分批購買拖拉機,不僅解放了勞動力,春耕時節,村裡還組織使用拖拉機連片耕種,集體外出為鄰村耕作。

“過去只知道一家一戶好好種地,多收幾斤土豆就挺高興,哪裡想過要這樣抱團發展。”村民閆好寬說。

记者驻村扶贫:基层工作就是“墩墩苗”的过程

永安鎮村為精準貧困戶分批購買拖拉機,不僅解放了勞動力,春耕時節,村裡還組織使用拖拉機連片耕種,集體外出為鄰村耕作。 範麗芳 攝

首辦老年節促農村和諧

每個假期,蘆芽山、天柱山都會迎來旅遊旺季,不少遊客經過永安鎮村,往往會被土產品和清澈的汾河水景色吸引。“一些村民們為了小利,不是缺斤短兩,就是以次充好。”李春澤在調研中發現這類問題,十分痛心。

為了改變“永安鎮村永不安”的名聲,2016年9月,李春澤利用重陽節舉辦了該村首屆老年節,籌措資金5萬元購買了生活禮品,並邀請全村70歲以上老人赴宴,100餘位鄉親歡聚一堂,促進了鄰里和諧。

李春澤兩年駐村結束後,村民紛紛以各種方式進行挽留。接到連任的通知,李春澤拍拍身上的灰塵說,“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打造品牌水稻培育特色產業

2018年新年伊始,經兩委會議討論,永安鎮村使用集體土地100畝發展種植水稻,使用新造土地300畝發展藜麥種植項目。同年4月,永安鎮村創辦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了“向榮種植公司”,開啟了水稻種植的序幕,在荒灘上整理出100畝水稻試驗田基地。

在水稻基地建設實施過程中,永安鎮村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23人,非建檔立卡戶15戶18人和50餘名群眾參與勞動,並實行分片管理。僅人工除草、施肥、田間管理等勞務,參與勞動者收入人均增收了3300元。

脫粒後的大米經省市專家品鑑,得到一致認可。目前該大米正在積極申報註冊“汾河源”綠色大米品牌,並統一進行加工包裝,加入“靜樂生活高品質膳養食材”宣傳系列,實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

該項目不僅使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均每戶年均可增收3000元左右,且特色產業的種植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使永安鎮村進入了鞏固發展階段。

“到基層掛職,就是個‘墩墩苗’的過程”。李春澤很贊同這個說法,“當初,我就是想踏踏實實為村裡做幾件事,實實在在改變落後面貌。永安鎮村人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