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先生生前就被多次这样问过,且看先生回答:

所以医者意也,要知道变易的道理,靠智慧的运用。这个也包括了学佛修道做工夫的,没有智慧,都是在迷信,信这个佛啊、那个道啊,非常多。而且也对我非常迷信,好像我得了什么道,人家问我你得到没有?我得道啊!上有食道,下有尿道,都有道。为什么我这么讲呢?希望大家不要迷信。所以,学佛求道还不如去学医,能利己又可以利人,也可以做点好事。——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先生一辈子都在反对迷信,反对个人崇拜。希望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保留做一些事情。可是看看我们自己呢?整天都在考虑一些什么事情!

问南怀瑾老师得道没有,得个什么道?

道德经,开篇有云:道可道,非常道。

一个真正成就的人,都是非常谦虚的。

正所谓,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

真得道的人,会装出一副我得道了的样子吗?

真得道的人,会觉得自己有所得,有所证吗?

所以,更重要的是反省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世法出世法都一样。真得道的人,决不会觉得自己有所得有所证。

一个人学佛修道,修养真到了某一个境界,也没得话讲。

再来审视这个问题,不就是想问:

1南怀瑾老师有没有开悟?

纵观历史,开悟的人少,假开悟的人多。

一般承认自己开悟的都是没有开悟的,不承认自己开悟的往往很多是开悟的。

悟无所悟,才叫悟么!

至于南师有没有开悟,为啥不去拿《宗镜录》十大开悟标准来比较呢?

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卷一:

设有坚执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绝他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

一、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否?

二、还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

三、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否?

四、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否?

五、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

六、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否?

七、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

八、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祗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一一辩得真实否?

九、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十、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原,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

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2南怀瑾老师有没有成仙成佛?

所谓的成仙成佛,牵扯好多宗教方面的东西

简直是“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蹊跷”

咱们就,简单提一下~

所谓,成仙一般是超凡脱俗,长生不老。

南师超凡脱俗吗?

单食一碗地瓜粥,数十年为一日。不苟睡眠,彻夜工作。正身修行,屯耕戍边。远走康藏,遍学法门。闭关阅藏,参典四库。经商执教,传承文化。实验教育,隐于市井……您说他超凡脱俗吗?

南师长生不老吗?

生不累人,死不累己。学术文化,遍地开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您说他长生不老吗 ?

所谓成佛的问题!

按照宗教内部的说法,至释迦入灭,到弥勒再来。这中间应该是没有人成佛了,多半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这个问题还是不说了,容易颠覆三观。渊回也只是存疑考证态度,有宗教信仰就去参考虚云老和尚留下的偈子,还有南师峨眉发愿之事吧!

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有些话还是要说的

人人都念观世音,那么人人不久都是观世音吗?

人人都有“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人人不就都是青年马克思吗?

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3南怀瑾老师有没有成就?

就问一句,中华民族,当今世界。还有谁的学问思想,能使这么的亲近大众,又是这么的深不可测?

说话做事都是凭良心的……

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为了民族,为了文化,奔波一生,为了什么?

为名?

南怀瑾三个字的名气还不够大吗?

为利?

过手家财,本是浮云。筹建铁路,还路于民。一介文人,说修铁路就修铁路,说办公司就办公司,说建学堂就建学堂……仅仅就是为了谋利吗?

南怀瑾得道了吗?南怀瑾成佛成仙了吗?李渊回,原创,道德经

其实这些南师都有答案啦~

自题照影

前因後果问如何,

眼阔心空且放歌。

浮海十年家国事,

闲情留取付梨涡。

不二门中有发僧,

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身不上如来座,

收拾河山亦要人。

再看南怀瑾老师狂言十二辞:

以亦仙亦佛之才,

处半人半鬼之世。

治不古不今之学,

当谈玄实用之间。

具侠义宿儒之行,

入无赖学者之林。

挟王霸纵横之术,

居乞士隐沦之位。

誉之则尊如菩萨,

毁之则贬为蟊贼。

书空咄咄悲人我,

弭劫无方唤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