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钓鱼不打窝,钓到也不多”这句鱼彦,几乎每个钓鱼人都熟知,而且在垂钓时不打窝的几乎很少。的确,正确的打窝可以起到诱、聚鱼的效果,但是如果方法不正确或稍有疏漏,就有可能形成死窝而导致空军。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我们下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形成死窝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打窝太多

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我们去水库垂钓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钓友,所选的钓位都是经常有人钓的老钓位,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每次来此钓位垂钓的钓有都打很多窝料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些钓友一直奉行水库打重窝的道理,不管有鱼没鱼,几斤几斤的玉米往里打。

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我夏天夜钓时就碰到一位,没口就打一包老坛玉米,一夜下来,鱼没钓到一条,老坛玉米打了七、八包,本来一个很好的钓位,在接下来五、六天都没口。试想窝里这么多的饵料,鱼为什么单要吃钩子上挂的那一颗?

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并且这些窝料鱼不可能短时间吃完,时间长了就要变质、发霉,即使有鱼也不会到这种地方来。如遇到这种钓点就要避开,从新选择。打窝时更要少打勤补。

二、小药添加太多

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有些钓友在垂钓前,为了快速诱鱼,窝料里加入一些诱鱼剂,适量的添加在一些水域可以起到快速诱鱼的效果,但是如果加多了,味道太浓,就起到了反作用,不光不诱鱼,反而起到驱鱼的作用,从而形成死窝。所以对小药使用不是非常娴熟的钓友,尽量不要添加。

三、窝料变质

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商品窝料以及饵料大多数是有保质期的,在不开封的情况下通常为一年。有些窝料开了封不可能一次用完,如果保管不善,很容易氧化失效变质,特别是含有动物蛋白的窝料和饵料。

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变质后会产生氨、醛气味,具有驱散鱼的作用,用变了质的窝、饵料去打窝,肯定会形成死窝。所以钓友们千万不能为了节省,用变质的窝料和饵料去打窝,否则得不偿失。

四、窝料中混入异味液体

垂钓时,死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

在夏天夜钓时,为了防止蚊虫的叮咬,一些钓友会带上花露水、风油精之类的防蚊剂,在喷洒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沾到了窝料或饵料上,就应该弃用,不能再打窝,否则也易形成死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