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不死我的都是學習”和我一起走進《活著》(書一)

有一個老頭,年輕時是個富三代。但家產都被他賭博敗光了,父親被氣得上廁所的時候死了。家徒四壁,哦不,連四壁都是別人的了,只有一間茅草屋。

“殺不死我的都是學習”和我一起走進《活著》(書一)

為了一兒一女,為了賢惠忠貞的妻子,他改過自新。他相信一家人只要生活在一起,日子會越過越好。

但天不遂人願,後來他被抓了壯丁去打一場稀裡糊塗的仗。好不容易死裡逃生回到家,卻發現母親早已死去。女兒也因為一場病變成了啞巴……

再後來啊,日子越過越辛苦,十三歲的兒子因為給縣長夫人獻血,被醫生活活抽血抽死。草草的埋葬了兒子。

雖然心如刀割,但日子還得繼續過。

終於熬到女兒出嫁了,女婿是個實在人,心地善良孝順又肯吃苦。生活總算又有了盼頭。

轉眼間,女兒也懷孕了,一家人都期待著這小生命的誕生。

“殺不死我的都是學習”和我一起走進《活著》(書一)

到了生產的那天,等在外面的老頭和女婿卻不知道這一分開又是天人永隔。女兒因為產後大出血,生下孩子就死了。老頭的老伴也因為女兒的死不久便去世了。

之後的日子,女婿只好又當爹又當媽的拉扯著孩子長大,不論在哪都帶著。

孩子也漸漸會說話會自己走路了。但命運卻從未放棄過任何一個摧毀這個家庭的機會。女婿因為工作事故,被水泥板活活砸死,死時連個人樣都沒有。

老頭欲哭無淚,好好的一家人,只剩一老一幼相依為命。

老頭想著,只要自己還活著就一定要把孫子培養成人。孫子在,就還有希望。但這希望也沒延續多久。

一天孫子病倒了,著急的老頭心疼孫子,去找人借吃的,所謂吃的也不過是一大鍋豆子。

但這豆子對孫子來說也是從未享用過的美味,狼吞虎嚥最後居然被撐死。老頭自責悔恨,但也無濟於事。終於一家老小,只剩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殺不死我的都是學習”和我一起走進《活著》(書一)

最後啊,他花光積蓄,買了頭老牛相依為命。過去的日子也只能在記憶中陪伴他直到死去。

這個老人叫福貴。這本書叫《活著》。

讀完書後,看著薄薄的一本,裡面卻盛放著人世間的萬鈞苦難。

貧窮,壓迫,愚昧,生離死別,一夜白頭。親手埋葬所有親人,和一頭老牛相伴終老。

但福貴講述時卻又如此精彩,彷彿一下抓住了過去的人生,如此鮮活的生命讓人看不出命運對他的所作所為。

於是突然就想到小時候強迫背誦過的一句話,“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

福貴與他的命運是勝還是敗,我無從判斷。但從我的視角看來苦難卻是一清二楚。以至於後來二喜,苦根的死亡甚至無法讓我感到同情。不過是人間萬千悲劇中的幾個。

書中最讓我無法釋懷的是有慶荒誕的死。獻血救人的有慶,在醫院裡,反倒被醫生把血抽乾用來救縣長的女人。

“殺不死我的都是學習”和我一起走進《活著》(書一)

這群白皮醫生到底是救人還是殺人?再一想,從古至今醫生大都是富人的白衣天使,窮人的白衣惡魔。就好像《我不是藥神》裡的情節,醫生和藥能治病,卻治不了窮病。

人人平等說的可能是在最終的死亡面前,人才平等。管你封狼居胥,家財萬貫還是流落街頭,孤苦無依,終點是一樣的。但在走向終點的路途上卻是人間百態。

有時候死的人不可憐,要揹負著死亡和苦難繼續活著的人才可憐。但餘華在序言中說“生活是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所以只要福貴自己不覺得悲慘我們旁觀者又何必替他可憐。苦難是現實,曾經擁有的快樂希望也是真實存在。所有人都不能把苦難和幸福分開來看一生。

年輕人有夢想,老年人有回憶。但有的人卻是死在青年,葬在晚年。麻木的一生又哪來的回憶。所以福貴的命運給予他的痛擊說不上禮物但也算是另一種慷慨的饋贈。

被時代逼迫著鞭打著前進,唯有死亡才能掉隊。就這樣漫無目的的走著,活著。

也許真如餘華所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不論怎麼個活法,只要自己還感覺的到那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對於描寫鄉土,描寫那段吃人歲月的書我一向是比較抗拒的。

因為這片土地曾經所承載的災難,所埋葬的肉體,所有的血與淚我都感覺太過遙遠,甚至不真實。

但讀完書後發現,好的作品不需要你有經歷也不需要你多聰明。只要你願意翻開它,就能真切的感受到它想表達的東西,可能在生死麵前人類的情感終究是相通的。

活著,真好!

“殺不死我的都是學習”和我一起走進《活著》(書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