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封神第一公案(太乙真人為何要悍然擊殺石磯娘娘?)

西岐先鋒官哪吒的華麗麗登場,顯示出闡教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封神大計做著緊鑼密鼓的準備,哪吒正是後來封神之戰中闡截之爭的一著先手,而就是因為我們的西岐先鋒官華麗麗登場,

闡教在一次哪吒與截教中人的糾葛中不惜發動了封神之戰前第一次闡截之爭,那就是闡教太乙真人悍然擊殺截教修仙者石磯娘娘,此舉堪稱封神第一公案。此種細節種種,實在讓人費解,冀與諸君共同探討,望能得其一二。

第十一章 封神第一公案(太乙真人為何要悍然擊殺石磯娘娘?)

要說哪吒與石磯娘娘的糾葛,封神一書中其實所述已經格外分明,其時我們的先鋒官哪吒還只是一個七歲大的混世小魔王,說他是個混世小魔王一點不假,就在這一年,七歲的小哪吒隨手就將東海龍王的巡海夜叉打死了,這還不算完,隨後又輕輕鬆鬆的將東海龍王的三太子的小命給玩完了,哪吒鬧海的故事諸君都爛熟於心,在這裡就不作囉嗦之言了。就是說小哪吒人小能耐大,這不,鬧了海後回頭竟然又將陳塘關鎮關之寶,上古軒轅黃帝所留之“乾坤弓”、“震天箭”拿起射了一箭,這一下就“射到骷髏山白骨洞有一石磯娘娘的門人,名曰碧雲童子;攜花籃採藥,來至山崖之下,被這一枝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由此與這骷髏山白骨洞石磯娘娘產生糾葛。諸君可見,哪吒鬧東海打死了巡海夜叉和龍王三太子,隨後又惹了石磯娘娘這個截教的修仙者,他這是在作死啊。

第十一章 封神第一公案(太乙真人為何要悍然擊殺石磯娘娘?)

這裡絲毫沒有貶低我們的先鋒官之意,其實不管是哪吒鬧海也好,一箭射死石磯娘娘門人也罷,剛開始哪吒都不過是無心之失,而且當年他才只有七歲,按照現在的刑法來說,七歲那是屬於完全沒有刑事責任年齡,諸君有沒有想一想,一個七歲的孩子,一出生就給他配備了乾坤圈、混天綾這樣的頂級裝備,這是唯恐他鬧不成事情啊。所以說他這是在作死,他不作死,又怎麼能煉成今後大放異彩的蓮花化身呢?換個喜慶的說法,哪吒的作死是為了今後更好的新生。卻說哪吒一箭射死這石磯娘娘門人,那是在作死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畢竟石磯娘娘可不比東海巡海夜叉、龍王三太子這樣的二流角色,石磯娘娘那是截教修為高深的修仙者。果然,哪吒在石磯娘娘面前沒有討得了好,“哪吒見石磯娘娘。。。。。。手提太阿劍趕來;哪吒復打一(乾坤)圈來。。。。。。娘娘用手接住乾坤圈;哪吒大驚,忙將七尺混天綾來裹娘娘。娘娘大笑,把袍袖望上一迎,只見混天綾輕輕的落在娘娘袖裡。”乾坤圈、混天綾竟然就這樣被石磯娘娘隨手輕鬆破去,由此可見,石磯娘娘修為頗深。

第十一章 封神第一公案(太乙真人為何要悍然擊殺石磯娘娘?)

哪吒這下沒有了倚仗,既然打不過了,那就跑吧,所謂“在家靠父母,打架靠師傅”,哪吒就機靈靈的跑到了乾元山金光洞找師傅,老師傅太乙真人果然護短,就繼續為哪吒強出頭,一言不合間,石磯娘娘就跟太乙真人動上了手,當然,老師傅太乙真人強出頭那還是有強出頭的資本的,抬手間就用一個法寶九龍神火罩把石磯娘娘給燒死了。這就是封神中的第一次闡教金仙與截教門人的正面衝突,然而論者始終對太乙真人擊殺石磯娘娘的動機頗有疑慮,略作如下分析:

一、 表面上看太乙真人是為了維護哪吒才不得已出手的,但諸君可見原著兩人爭鬥一段:“石磯娘娘與太乙真人往來衝突,翻騰數轉,二劍交加,未及數合,只見雲彩輝輝,石磯娘娘將八卦雲光帕丟起空中,欲傷真人;真人笑曰:“萬邪豈能侵正?”真人口中唸唸有詞,用手一指,此物不落,更待何時?八卦雲光帕落將下來。”由此可知,太乙真人輕鬆將石磯娘娘倚仗的法寶八卦雲光帕破去,太乙真人的修為當勝石磯娘娘,所以,太乙真人並不需要擊殺石磯娘娘也足以維護哪吒了。況且,為了煉成哪吒今後大放異彩的蓮花化身,哪吒必定是要先死一回的,太乙真人這個階段的維護其實意義也不大

,所以太乙真人擊殺石磯娘娘的動機並不在此。

第十一章 封神第一公案(太乙真人為何要悍然擊殺石磯娘娘?)

二、 再看石磯娘娘的所言所行,她完全按著江湖規矩辦事,她是講道理的,在看到射死弟子的震天箭後,她首先想到的是李靖所為,將李靖抓來後,李靖一分辨,她覺得有道理,就把李靖放了。就是在與太乙真人對峙時,石磯娘娘也是講道理的:“道兄!你的門人仗你道術,射死貧道的碧雲童子,打壞了彩雲童兒,還將你乾坤圈、混天綾來傷我。道兄好好把哪吒叫他出來見我,還是好面相看,萬事俱息;若道兄隱護,只恐明珠彈雀,反為不美。”石磯娘娘講道理了,那麼太乙真人就跟她耍流氓、哦不是,是講實力:“哪吒在我洞裡,要他出來不難,你只到玉虛宮見吾掌教老師,他教與你,我就與你。哪吒奉玉虛敕命,出世輔保明君,非我一己之私。”意思就是說:“在我洞裡怎麼樣?就是不交人!我上面還有人呢!”所以,

看石磯娘娘從頭到尾的言行,至少在與哪吒的糾葛這件事上,她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擊殺她是沒有道理的。

這看似沒有道理的擊殺,似乎找不到任何的動機,但是太乙真人闡教得道金仙,不可能做出毫無頭緒之事。那麼,什麼才是太乙真人擊殺石磯娘娘的動機呢?原著裡擊殺石磯娘娘這段較為簡短,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論者在這裡仍是給出兩個推測與諸君一起探討:

一、太乙真人擊殺石磯娘娘的真實動機是兩教的理念存在根本的分歧!且看原著一段:“娘娘笑曰:“道兄差矣!你將教主壓我。。。。。。難道我不如你。。。。。。你聽我道來:“道德森森出混元,修成乾健得長存;叄花聚頂非閒說,五氣朝元豈浪言?閒坐蒼龍歸紫極,喜乘白鶴下崑崙;休將教主欺吾黨,劫運回環已萬原。”話說太乙真人曰:“石磯!你說你的道德清高,你乃截教,我乃闡教。。。。。。你怎言包羅萬象,遲早飛昇?似你等無憂無慮,無榮無辱,正好修持,何故輕動無名,自傷雅教?”石磯娘娘忍不住心頭火,喝曰:“道同一理,怎見高低?”太乙真人曰:“道雖一理,各有所陳。

你且聽吾分剖:“交光日月金英,一顆靈珠透寶月;擺動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見功成。逍遙四海留蹤跡,歸在叄清立姓名;直上五云云路穩,紫鸞朱鶴自來迎。”石磯娘娘大怒,手執寶劍,望真人劈面砍來;太乙真人讓過,抽身復入洞中,取劍執在手上,暗袋一物,望崑崙東山下拜:“弟子今在此山開了殺戒。””細看這一段,闡截二教兩位修仙者的偈語姑且不需理解其中奧義,說的無非是各自教法的妙義,單看兩位修仙者的偈語一出,各自的表現,諸君可見,石磯娘娘說偈語之前說:“你將教主壓我。。。。。。難道我不如你?”然後偈語一出,太乙真人一開口門戶之見就來了:“你說你的道德清高,你乃截教,我乃闡教。。。。。。你怎言包羅萬象,遲早飛昇?”然後又說:“道雖一理,各有所陳。”然後言罷偈語,“石磯娘娘大怒,手執寶劍,望真人劈面砍來。”這時候門戶之見一起,太乙真人才動了殺機,“抽身復入洞中,取劍執在手上,暗袋一物,望崑崙東山下拜:“弟子今在此山開了殺戒。”

第十一章 封神第一公案(太乙真人為何要悍然擊殺石磯娘娘?)

”縱觀封神,闡截二教自始至終存在著這樣的門戶之見,門戶之見其實就是兩教教義的根本不同,而正是這樣的門戶之見,即所謂的“道雖一理,各有所陳。”導致了今後封神之戰中闡截門人的大碰撞,風起於青萍之末,今後封神之戰中大規模的闡截之爭,其實從太乙真人擊殺石磯這一封神第一公案中早已初見端倪。

第十一章 封神第一公案(太乙真人為何要悍然擊殺石磯娘娘?)

二、另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聯想到同時代另一部偉大的神魔鉅著《西遊記》裡面孕育孫悟空的那塊仙石,我竟然生出一個荒誕的想法,結合前章所說的那個腦洞大開的推測,就是哪吒蓮花化身的那顆神秘的金丹要真是西方教十二品蓮臺的一顆珍貴的蓮子的話,再結合闡教至寶靈珠子的功效,這才有了哪吒的蓮花化身。那麼闡教這邊有沒有回饋給西方教的東西呢?以太乙真人輕鬆破去石磯娘娘法寶八卦雲光帕的手段,應該是完勝石磯娘娘的。那麼太乙真人為什麼一定要用九龍神火罩將石磯娘娘煉出真形?且看煉出“一塊頑石。此石生於天地玄黃之外,經過地水火風,煉成靈精。”是不是與那孕育孫悟空的石頭似曾相識呢?會不會是闡教將這塊煉出的靈石送與西方教,當成孕育天生石猴的胞衣呢?然後待西方教日後佈局,天生石猴,最後大興西方教。這只是一個荒誕的想法,但還是說出來與諸君探討,

再想說的就是,諸君且不可輕視《封神演義》與《西遊記》這兩部同時代神魔小說之間的聯繫,論者在前文裡有說,這兩部神魔小說,其實也是有糾葛的,至今尚分不清何為先何為後,蓋因兩書中的故事在此前就流傳較廣,得以成書也是對相關故事的收集整理後的再加工,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兩部小說出現的是在同一個時代,且不論誰先誰後,它們必然是互相影響,互相參照的,兩部小說中的神魔體系其實都可以互相找到借鑑。

但終歸論者把第一個推測當作封神第一公案的正解,這種門戶之見、理念之辨其實與今天的主義之爭有相似之處,值得細細玩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