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黃山母親鬆

散文:黃山母親松

黃山母親松

走進黃山,蒼翠的松樹映入眼簾。有的高大挺拔,枝葉繁茂,遮天蔽日;有的個頭矮小,滿面春風,生機勃勃。無論是樹冠還是側枝,長滿碧綠碧綠的針葉。我尤其喜歡那些側枝,它們盡情地舒展身姿,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雖然姿勢各異,造型不同,但都顯得那麼朝氣蓬勃,精神抖擻,充滿青春的活力。

讓人豔羨的是,儘管許多松樹的樹齡都很大,它們的肌膚卻是如此的光滑紅潤,可以愛撫,可以擁抱,可以貼臉,可以親吻,既沒有絲毫的滄桑感,也沒有點滴的蒼老感。從排雲亭通往西海大峽谷的路上,一棵長在路邊的松樹,巍然屹立,挺拔茂盛,看樹齡也應該有一兩百年,但卻像一個血氣旺盛,臉色紅潤的年輕人。我忍不住停下腳步,用臉貼住它,並深情地擁抱和撫摸著它,心中頃刻間產生敬仰之情。

散文:黃山母親松

長在肥厚泥土上的黃山松,憑藉著優越的環境,一棵棵長得遒勁有力,英俊瀟灑,器宇軒昂,威武雄壯;有些長在懸崖峭壁石縫間的松樹,即使沒有偉岸的身軀,卻也盡顯灑脫之氣度和優雅的風姿。令人敬佩和折服的是,不管生長在哪裡,每一個松樹都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有一個小松樹,它長在路邊的石壁上,那石壁幾乎是直立的,沒有很明顯的縫隙,可這棵小松樹居然將自己的根緊緊地紮在石壁上。這是生命的奇蹟!自然界的規律可能就是這樣,主動爭取空間就會有發展空間。我想,哪怕是最堅硬的石壁也會被小松樹那股堅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動,並且會主動給小松樹讓出一個足夠的生存空間。頑強的生命力最終會贏得環境的支持,這棵小松樹便是最好的明證。

迎客松是黃山松的傑出代表。我有幸下榻玉屏樓賓館,趁著人少的傍晚,許多遊客紛紛下山之際,以及晚飯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與迎客松有了更多的接觸。其神態優雅,風姿卓越,令我頓生敬畏。徘徊在迎客松周圍,我不斷地仰望她,端詳她,並思考著。人們不遠萬里,不辭勞苦,前來玉屏峰一睹她的風采,難道僅僅是為了視覺上的享受嗎?顯然不是。迎客松不是神樹,也不是宗教崇拜物,不允許燒香膜拜,我們來看她定然不是期盼得到她的庇佑。那麼,到底是為什麼?

散文:黃山母親松

迎客松更像一位母親,守候在玉屏峰,時刻盼望著遊子的歸來。來訪者登臨玉屏峰,圍繞在她身邊,就像兒女繞膝一般,歸家的感覺油然而生。在她身邊流連駐足,就像依戀自己的母親一樣。她的母愛令她極具親和力、凝聚力、影響力和感召力。因而我說,迎客松是母親松,一棵偉大的母親松。

古往今來,人們喜歡借物言志。屈原借橘樹表達自己受命不遷、秉德無私、閉心自慎的人格;陶淵明以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表現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周敦頤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彰顯自己高潔的情操。至於蘭、竹、梅等,無不寄託著各自的情懷和品格。黃山松又象徵什麼呢?莊嚴、高大、堅強是它的品質,博大、包容是它的情懷。

漫步在茫茫的松海之中,聽到一陣陣“沙、沙、沙”松濤聲的時候,我的心潮也隨之澎湃湧動。黃山集山川之精華,聚天地之靈氣,養育了這千千萬萬棵松樹,而這滿山的松樹卻彰顯出不凡的品格。

這品格,是黃山松的品格,也是黃山的品格,更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品格!

散文:黃山母親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