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对话录 | 把栏杆拍遍:走进梁衡的阅读人生

阅读是一个人从无知走向智慧、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书籍承载了前人的知识经验和人生反思,他帮助读者获得实用的和审美的知识,使我们能够不断扩宽自己的生活,打开更广阔的世界。而经典作品凝聚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启发后来人思考和生活,值得一读再读。朱熹曾说:“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可见读书本来就是幸福的事。这次我们邀请到作家梁衡老师,和他一起聊聊他的阅读时光。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宸冰 梁衡

以兴趣引导学习

梁衡:针对学生的写作,对学生的写作影响最大的,是我原来没想到的,30年前我曾经写了一本《数理化通俗演义》。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宸冰:您不是写散文的作家吗?怎么会去写数理化呢?

梁衡:我这个人身份总是变化,就很难确定我的身份,因为我是搞记者的,接触受众面特别多,所以我的创作大部分都是边缘性的。那么数理化很有意思,是这样的,我当记者的时候是光明日报的记者,光明日报记者主要是采访学校,我就发现学校里的孩子,害怕数理化,就觉得头疼、畏难,背不下来。我就觉得我当年当高中生的时候,就害怕数理化,一直偏科,文科学得好,那么反过来,过了几十年,怎么还害怕呢?我采访光明日报的主要对象,当年是学校、科研领域的,知识分子就是这些单位,因为人大了,就懂得思考了,不像学生了,回过头来我就思考,学生为什么害怕数理化呢?不是学生的问题,也不是老师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教材的问题。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宸冰:就是数理化本身的表述方式、表达方式让孩子没法接受。

梁衡:当然教学方法也有不足,最近我回母校,中学母校建校55年了,我们同学聚会,我给同学们做一场讲座。我说当年我有一种感觉,现在我才明白,数理化学得不好不是怪你们,而是应该怪学校,怪老师。大家热烈的鼓掌、欢呼表示同意,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数理化是逻辑思维,一加一等于二,A方加B方等于C方。那么文科它是一种形象思维,你比如说中国人文盲,但是他听评书、看电影,他知道张飞、李逵。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刚生下来,幼儿园主要是形象思维,红颜色花朵、太阳,你突然升到初中以后,让他开始逻辑思维了。A方加B方了,他有点反应不过来,所以就这个转换,我们过去没有研究过这个思维,它是硬灌的。那么怎么转换呢?中国人其实有个好办法,过去我们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都是用章回小说,说着说着,且听下回分解,他用一种形象思维的情节把你扣住,带入进去,然后产生兴趣。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梁启超就特别讲说,其实人的学习主要是兴趣。他说你把我梁启超放在化学烧杯里面,最后我什么也没有,就剩下兴趣,我不管搞学术的研究,不管搞政治的研究,宗室的研究,甚至于帮蔡锷去起兵打袁世凯,他就是兴趣。他在讲读书那一段话里面,专门讲了这件事情,所以我说孩子们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兴趣。根据这种想法,我就写了一本书,把数理化的知识,从初一到高三的知识,按这个顺序,找出那个知识当中发现的过程,把那个过程还原为形象思维。而且还要用中国的章回小说表现,鲁迅曾经有句话,说我们的教科书,是把人家的绿叶给掐掉,光剩几朵花,花虽然还在活着,但是已经本身没有什么生气,没有根了,也没有氧分了。我就是要把它还原成有枝有叶的一朵花。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读书要多读经典

宸冰:所以做记者,要求什么书都读,应该是一个杂家的感觉。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梁衡:所以我现在总结我的读书经历,觉得书太多了。你生活当中需要接近你的梦、愁、休闲。那么一定要选择和你相关的经典读物,我只强调要读经典的,把经典的先读通了,这样你的阅读才不会浪费时间。我自己说过一个定义,什么叫经典,就是长念为经,长说为典。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经典有几个条件,第一个,它是空前绝后的,比如我们现在说唐诗宋词,这唐诗宋词,在唐以前肯定没有唐诗,鲁迅说诗歌到唐朝被写绝了,以后你清朝再怎么写都不可能有了,它一定是空前绝后的。第二个,它成为一种经典以后,就会经常被人使用,你看我们现在应用唐诗的有多少?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黎民百姓,说明它确实是经典。第三个,它还有一种规律,因为唐诗本身还有一种应用的魅力,它有韵,有规律在里面。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比如我们随便举一个,埃菲尔铁塔它是一个经典。它里面有力学的规律,那个支撑点就像人的骨头一样,很高,所以它一定有规律,那么一有规律以后,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六个层次就达到了思想层次,这时候它就超出它自身,而具有指导意义。比如我用历史原理来指导,那就你盖塔或者你盖别的,我们做个桌子,它都是一样的,就是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了。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经典一定有这三个条件,所以为什么我特别主张孩子们和老师家长要读经典呢?就是你给孩子们读了经典以后,他可以举一反三,而不是看一个武打的热闹玩意。

宸冰:您这次带来的这几本书,这样的小册子,拿在手里,随便装到包里。你就会随时愿意把它打开看,就是您知道现在的书,就是你拿起那书你就有压力。

梁衡:关键它没有水分,它很高大上,你看那封面不给你弄很多的东西,替读者考虑,里面全是干货。读了经典以后,你可以灵活引用,你可以发挥。那么我读了经典,除了文学上的经典,古典文学的经典,你像这本书,这本书我装在口袋里,一直都读烂了这本《历代文选》。这个《历代文选》是当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选的一个古文的本子,这里面有一个红学第一人冯其庸,这是我们搞《红楼梦》研究的名家,第二个是个女同志,叫芦荻,这个卢荻你们可能不知道,卢荻就是后来毛泽东晚年的时候眼睛失明,他不能看书,请人来读书,读古典文学。谁来读呢?就是请卢荻来读的,那就是古典文学底蕴非常深厚的一个女教师,到中南海里,给毛主席读书,给毛主席读古文,别人还读不了。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人的差别在于精神

宸冰: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他可能没有这样的一个目标。他也不需要写什么,他也不需要研究什么的时候,他选书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他就不知道要读什么的时候,您有什么建议吗?

梁衡:人为什么读书,得先说人为什么吃饭,吃饭你就是吃得好一点。所以建议大家,先满足自己日常的一个愉悦需求,一个休闲需求,那后来,你慢慢发现自己到底需要哪一类需要。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中央台有过一个片子,我不知道你看了没有,他采访西北地区一个放羊娃,记者问他说你放羊为什么?他说我放羊为了赚钱,问他你赚钱为了什么?我赚钱为了娶媳妇,问他你娶媳妇为了什么?为了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这个是非常典型的一个物质再产生、人口再生产,这里面没有精神的东西。

我经常拿两个比喻,这是放羊娃说的一番话。那么小平同志去世到百周年的时候,他的家乡广安要给他做一大套纪念活动,其中有个大铜鼎四十二钟,底下要立一块碑,请我给写那个碑文。我就问,我说小平同志有哪一句话最能代表他,后来他们那个筹备的人说,他和他哥哥邓垦说的一句话,他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大志,我就希望国家富起来。我作为一个富裕国家的普通公民。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我经常拿小平这句话,和放羊娃这句话来比较,他们都是物质的人,那么这两句话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精神不同,有专家研究过,人死了以后他的骨灰,就是国王的骨灰和街上一个乞丐的骨灰都差不多。大概就是150克左右,就是小平同志的骨灰和那个放羊娃也差不多,那么我们就要研究一个问题,人的区别在哪儿呢?在精神,精神很大的一块在哪儿?在读书,那么读书怎么读呢?那你就选什么才能增加你精神的比重,当然孩子自己不知道,恩格斯讲过一句话,猴子看猴子不如人看猴子清楚,一个懵懂的人他是不会明白这些事情的。你让孩子自己全靠兴趣,那不行,那必须有家长,还得要有指导、引导,老师和你这样的人,就是干这个事,你就是一定要让他开始读书,提高阅读兴趣、识字,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选择高的台阶逐渐地上,审美的思想提升。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宸冰:对,就是阅读能力要不断地提高,因为我们也在讲阅读能力,比如说我们认为同样的这本书,阅读能力不一样的人,打开这一页需要的时间不一样,理解能力不一样,然后认知能力、思考能力都不一样。就是咱们现在十个人坐在这儿,同时看这一页,然后咱们十个人同时合上书,谈谈对这一页的想法,你会发现内容完全不一样,天差地别。那一个人谈的内容越深越多越广,可能意味着他的积累是越多的。那实际上它也意味着,他的精神比重越大,和他的实践有关。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梁衡:刚才我说马克思讲的一句话,人和人最简单、最基本的关系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关系,这个话如果在一般作家看来,那我就写爱情小说去了。但是我应用这句话,最近的应用是因为我在陕北一个县里面,它那个县做一个记忆博物馆,我没想到他拿什么记忆。他把那个村里面全部穿过的旧的鞋,旧鞋洗干净以后,就像你们插书架一样,这样一层一层一层全插起来。我看了以后特别震撼,穿破的这种鞋,洗干净以后,当时我把它拍下来以后,发回北京报界的朋友。因为当时我还在看一个节目,大概有20分钟,就是那一会,大概我收到五六家报纸,说梁总,这个稿子一定要写回来,一定要给我们发。

阅读人生:走进梁衡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