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5G者,得天下!韓美5G“搶跑”,用戶:這“天下”有點“懸”

新民晚報深海工作室 楊一帆

十天前,5G商用化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4月5日,韓國與美國正式開始為普通用戶辦理5G入網手續。

得5G者,得天下!韓美5G“搶跑”,用戶:這“天下”有點“懸”


第一批使用5G的首爾用戶


不過,伴隨這一技術飛躍而來的卻是乏善可陳的用戶體驗:

高價套餐、信號微弱、覆蓋率有限......使得大眾對5G的態度在嬉笑間從期待轉為吐槽。當然,再具革命性的新技術也總歸需要時間去完善。

在韓美兩國率先“嚐鮮”的同時,各國圍繞5G時代的較量也進一步白熱化。

01

首爾時間4月3日晚23時,韓國兩大電信運營商SK電信和KT同時宣佈開通5G手機網絡服務。之所以選擇深夜開通,是為了領先美國電信運營商威瑞森電信(Verizon)1個小時,搶得實現5G商用化國家的“第一把交椅”。

得5G者,得天下!韓美5G“搶跑”,用戶:這“天下”有點“懸”


韓國電信公司4月2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4月5日推出商業5G服務

韓國企業此舉多少顯得有些口惠而實不至,因為當晚啟用的首批用戶只有6名韓國知名社會人士,如花樣滑冰奧運冠軍金妍兒、音樂組合EXO組合的2名成員。韓國普通手機用戶只能等到5日才能辦理5G入網業務。

也難怪威瑞森傳播總監大發牢騷:“他們給六位名人免費贈送智能手機,六個人就能算一個通訊網絡啦?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公關噱頭。” 韓國《亞洲日報》6日則回擊稱,美國運營商的表態不過是因其被搶走“全球首個5G商用化國家”頭銜後的“洩憤”。

得5G者,得天下!韓美5G“搶跑”,用戶:這“天下”有點“懸”


意外敗北後,美國人並不服氣,認為韓國第一名名不副實,只能算作“公關把戲”

拋開韓美兩國為個把小時而相互吐槽的插曲,移動通訊技術的歷史性跨越也引得一眾媒體圈人物與技術愛好者紛紛“嚐鮮”,但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太平洋兩岸的兩個國家競爭激烈,但用戶體驗卻是驚人的一致——糟糕透頂。

“5G 肯定比 4G 網絡要快,但前提是你能找到信號。”幾乎成為最能引起用戶共鳴的一句話。

的確,根據現有的公測報道,沒人懷疑5G在速度上相對4G的優勢,但根據日經亞洲評論記者、美國科技網站The Verge編輯的體驗,不滿主要集中在以下四點:

網絡覆蓋範圍有限:在號稱5G信號覆蓋全城的首爾,5G 信號時斷時續,手機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裡都顯示的是 4G 信號而非 5G。芝加哥只有一些地標場景和車站區域提供了 5G 網絡覆蓋,但每個地點的信號範圍仍只有約“一個街區”大小,覆蓋率更低。

信號穩定性欠佳:在首爾,5G信號充沛的區域主要是移動營業廳和主要辦公機構;一旦離開這些區域,5G信號則迅速衰減,網速也隨之快速下降,如地鐵或地下停車場。由此,5G的實際網速也比宣傳商“至少比4G快10倍以上”的廣告下降不少。

月套餐資費昂貴:韓國三大電信運營商提供的5G套餐月資費從5.5萬韓元(約合325元人民幣)到13萬韓元(約合769元人民幣)不等,但最低的325元套餐僅包含每月8GB的5G流量,超出則會降速。美國威瑞森的5G套餐從85美元(約合572元人民幣)至105美元(約合706元人民幣)不等,不限流量,但低檔套餐會強制管控網速。

上網設備體驗不佳:韓國5日正式發售的三星Galaxy S10 5G版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5G手機,但價格著實不菲,其256GB版售價約合8259元人民幣,512GB則合9202元人民幣。威瑞森不需要專門購買5G手機,用戶所需的手機平臺是在摩托羅拉去年發佈的 Moto Z3手機(價格約4000餘元人民幣)上加裝200美元(約合1344元人民幣)的5G外殼,但由於手機體積及重量增加不少,體驗欠佳。此外,由於5G的毫米波網絡耗電量較高,新網絡也對電池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據新華社記者日前在芝加哥實地體驗發現,5G網速真的很快,在信號穩定區域,用手機下載一部容量為1.76GB的電影只需90秒,且無任何卡頓。不過當地5G網速波動很大。在威瑞森旗艦店內最大下載速度可達469Mbps。可當記者步行離店後,不僅手機的網絡圖標頻繁從“5G”變為“4G”,下載速度也一路下滑,店外幾米處還可達300Mbps,到距旗艦店約兩公里處時,下載速度只剩57Mbps,這是記者當天測到的最低值。

實際上對於絕大部分普通消費者而言,在現有的使用需求下,5G的高速相對於4G網絡並沒有顯出明顯的競爭優勢,韓國消費者目前對於5G產品的冷淡就是明證。想要讓消費者享受到 5G 的重大利好,可能仍要再等上兩年以上的時間。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指,比起一味地強調 5G 的高速,運營商、手機公司和芯片廠商更應該優先解決信號覆蓋、資費價高和平臺功耗等問題。

02

儘管如此,韓美兩國圍繞一個虛名展開的你追我趕,也說明了相關國家和前沿技術廠商對5G的重視。而圍繞5G開始的競爭,已隨著商用化時代的到來更為激烈。

得5G者,得天下!韓美5G“搶跑”,用戶:這“天下”有點“懸”


4月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出席韓國在世界上最先實現5G商業化紀念活動

本月初,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發佈了通信諮詢公司Analysys Mason為該協會所作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美國過去一年在5G準備方面領先於韓國,從2018年的第三名升至第一,與中國並列。緊隨中美兩國之後的是韓國、日本和英國。

報告認為,美國排名提升是因為美國無線行業在5G網絡上進行了重大投資,改革了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尤其是為無線運營商提供更多的頻譜。但是,美國雖在5G的高頻段和低頻段可用性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在中頻段的可用性方面處於落後位置。而中頻段對5G網絡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夠兼顧容量與覆蓋範圍,能夠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便利。

得5G者,得天下!韓美5G“搶跑”,用戶:這“天下”有點“懸”


目前,在中頻段技術研發居於領先地位的,恰恰是美國致力於打壓的華為等中國企業。美國雖然暫時在商用化上處於領先,但主要聚焦在毫米波頻段,其特點是容量大,但穿透力弱,因此應用場景主要是家庭無線寬帶,而中國在一段時期內將完全以中頻段為主。華為今年1月已率先完成2.6GHz頻段的技術測試,而工信部也於去年底正式給國內三大運營商分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對行業士氣與市場信心提振明顯。

CTIA發佈的報告認為,中國5G產業的發展在技術、市場與基礎設施上優勢明顯,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礎設施——中國每1萬人擁有超過14個無線蜂窩基站,而美國只有4.7個;中國每10平方英里有超過5個站點,美國只有0.4個。

得5G者,得天下!韓美5G“搶跑”,用戶:這“天下”有點“懸”


在5G中頻段的可用性方面,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數百個大規模5G試驗,並宣佈計劃在2019年實施“商用前”5G部署。而在技術研發領域,中國公司主導了全球的5G專利——中國擁有3400項5G專利,其中1529項由華為註冊;其次是韓國,擁有專利2051項;美國擁有註冊專利1368項,尚不及華為一家公司。

03

實際上,清明假期期間的5G名號大戰雖然在韓美兩國間展開,但也脫離不了中國的影響。韓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LG使用的就是其長期合作伙伴華為的技術,而支持美國威瑞森5G網絡的Moto Z3手機的母家其實是聯想。

因此,不難理解美國為何頻頻打壓華為等中國技術企業,而據路透社4月6日報道,美國已被迫承認,包括美國盟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並未聽取美國的“勸告或警告”。在近年來置身國際政治熱點的東南亞,泰國、菲律賓與馬來西亞都在同華為加強合作,推進5G網絡部署。在身為美國北約盟國的歐洲,德國、葡萄牙、挪威都在不同程度上與美國“唱唱反調”。

4月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再度發出所謂“警告”,稱如果一些歐洲國家繼續與中國科技公司合作,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會脫離美國的情報和其他重要信息”。稍早前,美國軍界的多位高官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但韓聯社的報道則指出,即使是在那些對中國影響力有所擔心的國家,美國太多的壓力也可能適得其反。

總部位於倫敦的技術研究公司Arete的創始人理查德·克萊默表示,近年來美國安全機構的洩密事件(如稜鏡門)表明,美國政府與本國電信和科技公司之間在情報收集方面著實進行了密切合作。他說,美國的立場似乎是:“我們不希望中國監視我們,但我們希望能夠監視他們。”

得5G者,得天下!韓美5G“搶跑”,用戶:這“天下”有點“懸”


4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就5G移動網絡部署發表講話。從圖中可以看出,他是被一群戴著牛仔帽或安全帽的通信公司工作人員簇擁著發表演講的

4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宮發表了關於美國5G部署的講話,並宣佈了多項旨在刺激美國5G網絡發展的舉措。特朗普表示:“5G競賽是一場美國必須要贏的比賽”,“我們許多偉大的公司已經參與其中,我們已經給予了他們所需的激勵。坦率地說,這是我們一定會贏的競賽。”特朗普稱,“我們不能允許其他國家在這個未來強大的產業中超越美國,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很多此類產業中領先。”特朗普強調,“我們是有敵人的,要確保5G不被敵人掌握。”

路透社稱,特朗普在講話中還為實現這一目標提出了一些政策。他強調,美國要贏得5G競賽,需要刺激私營部門對5G的投資。美國無線通信產業未來預計在5G網絡上投資高達2750億美元,這“將為美國創造300萬個就業機會,為我們的經濟增加5000億美元”。特朗普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施壓,要求其“大膽”放開頻譜資源。他說,“到明年,美國將擁有全世界最多的5G網絡。這是一個重大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