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部隊 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日語:石井四郎/いしい しろう

Ishii Shirō,1892年6月25日-1959年10月9日)是一位日本陸軍將領,最高軍銜為陸軍軍醫中將,為日本細菌戰體制的締造者,同時也是細菌戰部隊——“731部隊”創始人與部隊長[1]

石井於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的傀儡政權——“滿洲國”境內設置“731部隊”之基地,進行研究和製造細菌武器、對大量抓獲的中國軍民進行人體實驗與活體解剖,至少有3000名俘虜被“731部隊”以各種實驗方式殺害[2],石井也在戰間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各地策劃了多次細菌戰攻擊行動,如滿蒙邊界的諾門罕、中國戰場上的常德、淅贛和美國西岸等等。

戰後,石井以細菌戰研究資料與佔領日本的美國當局談判,換取免除追訴細菌戰罪行。1959年,石井因喉癌於東京國立第一病院去世。

731部隊 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於1892年6月25日出生在千葉縣山武郡千代田村,是家中第四個兒子。父親石井桂出身於大名之後的華族[3],是當地的大地主,經營釀酒業[1],母親千代為上田藩藩醫之女[4],為其生下四男二女,其中長子石井彪雄於日俄戰爭時對203高地的進攻中戰死[5]、兩個女兒皆夭折、次子和三子則分別名為剛男和三男,皆於中國服役,分別擔任陸軍小隊長和技師[6][7]

石井畢業於當地的千葉中學,之後先是就讀金澤市舊制第四高等學校,畢業後經過三年的準備才考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就讀[1][8]。1920年12月畢業後,石井志願擔任軍醫而進入了陸軍,成為軍官候補生。1921年,石井經過四個月的軍官見習後晉升為二等軍醫(相當於中尉)[9],擔任近衛步兵第3聯隊隨附軍醫,1922年8月1日再轉調至東京第一陸軍病院任職[1][10]。1924年8月20日,晉升一等軍醫(相當於大尉)

[10]。1924年至1926年期間,陸軍部又派遣石井進入京都帝國大學研究院從事細菌學、血清學、防疫學、病理學等研究[10]

石井在職場上的表現頗具爭議,其頻繁拜訪時任帝大校長的荒木寅三郎,令他的同事不以為然,認為是藉此“討好一位權力人士”,以至於1927年荒木之女清子與石井結婚時荒木被石井的同事們取笑是得到了一個“贅婿”,而非嫁出了女兒[11]。另外值得一提是有關“石井發現流行性乙型腦炎病因”的貢獻一說,此說尤以清野謙次博士對外散佈而聞名,不僅該人在有關著作和採訪中皆如此強調,連常石敬一這位以研究731部隊而聞名的學者也引用此說[12],清野描述了身為助理教授的石井尋求身為教授的自己以及多位醫界前輩去研究已造成重大危害的流行性腦炎,後來得到同意,成立了研究小組,也向京都帝大申請了4800日元的預算,不足者石井甚至自掏腰包,湊了1200日元。清野稱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下,研究小組終於得出流行性腦炎病是因為一種病毒所致的結論,而在這些成功的資料上,石井“總是位居最前列的”

[13],然而經過美國曆史學者肯尼思·波特(Kenneth L. Port)考證,此說很大程度上是編撰而來,特別是在石井研究的1924年,當時根本沒有“病毒”的概念[14]。1927年,石井提交畢業論文《革蘭氏陽性雙球菌的研究》(グラム陽性雙球菌について),獲得博士學位[11]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化學武器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因此導致1925年6月世界各國推動簽署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毒氣和細菌武器的《日內瓦議定書》[15]。日本代表原田豐二等軍醫正回國後,將會議內容發表於《軍醫團雜誌》(軍醫団雑誌)上,石井閱讀過原田的報告後,即認為日本有必要推動細菌戰部隊的設置[16]。石井日後還在說服中央時指出,使用細菌武器的成本很低,對於缺乏煤鐵等資源的日本而言是最適合發展的項目,且與槍炮武器造成的傷者可以很快返回戰場,細菌武器能夠經由患者感染另一人,可從鄉村傳染至城市,且不會對建築物或設施造成破壞等諸多益處[17]。除此之外,石井也認為因為目前軍醫系統已幾乎被東大出身者把持,京大(石井的母校)出身者若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創造新的兵種或組織

[16]

石井極力遊說陸軍中央派遣自己到海外考察,其參訪目標主要是德國,以及從事類似研究的有關國家[18]。在許多文獻中提及石井在1928年4月至1930年4月這段時間裡進行了考察之旅,出訪了許多國家與地區[注 1]——新加坡、錫蘭、埃及、希臘、土耳其、意大利、法國、瑞士、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丹麥、瑞典、挪威、芬蘭、波蘭、蘇聯、愛沙尼亞、拉托維亞、東普魯士、夏威夷、加拿大和美國[18][21],謝爾頓·H·哈里斯還引用了北野政次的說法,稱石井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過細菌武器[22]。此外,石井為這趟考察之旅還變賣了家中大片山林和田地,也因此負債、生計逐漸窘迫,考察之旅也因此從一開始的自費中途轉為公費[19]。波特同樣對此進行考證,得出石井可能只有去過法國和德國的結論,其他國家的考察(包括去麻省理工學院等事)可能只是搭乘火車經過或是戰後胡謅的[20]

1930年,石井從海外歸國,此時的日本軍部已因“皇姑屯事件”導致首相田中義一和軍中高層辭職而重新洗牌,換上了一批更年輕、更具進取心的領導層,使石井的主張更能被接受[23]。8月,石井晉升為三等軍醫正(相當於少佐)[19],擔任東京陸軍軍醫學校教官,隸屬於軍醫學校“防疫部”,同時兼任陸軍兵器本廠幹部[18]。石井在“防疫部”的上司為其舊識梶冢隆二中佐,而軍醫總監則是小泉親彥(1933年又任軍醫學校校長)[24]。根據梶冢的證詞,石井在回國後便大力鼓吹髮展細菌武器,稱歐洲列強此時都在準備細菌戰,日本若不做準備將在未來戰爭中遭遇到嚴重困難,且細菌武器作為攻擊性武器是非常有效的[25],其主張最終被日軍參謀本部所接受,支持者包括小泉[注 2]、梶冢、參謀本部作戰課長鈴木率道、土肥原賢二[27]、陸軍大臣荒木貞夫[28]、陸軍部軍務局長永田鐵山

[注 3]等人,皆給予其相當的協助[30]

必須一提的是,軍部起初對細菌戰缺乏興致,石井之主張所以能獲得重視,很大原因是源於其1932年發明的“石井式濾水器”[31]。“石井式濾水器”的功能是過濾細菌的野戰用大型濾水器,還在發明翌年獲得天皇御覽的榮譽[31]。“石井式濾水器”首先被送至滿洲各地使用,並獲得優良的實績,因此在1936年獲准作為正式的野戰濾水器。石井以濾水器的供應和運作為中心,以“防疫給水部”的名目去取得預算和編制,隨著濾水器逐漸廣為配置到各部,石井即可進一步爭取編成為獨立部隊[32]。前“關東軍”參謀副長松村知勝曾回憶道:“某天,石井突然闖進來,強烈要求擴大和編列有關防疫給水的預算編制,為達到目的,他親自舔食由人尿製成的鹽,並當眾喝下由汙水過濾出去的清水。這樣的舉動終於驚動參謀本部上級,答允加強編制和擴大防疫給水部。[33]

石井將細菌戰的研究分為A(攻擊)與B(防禦)兩種,其中B的研究可在日本本土進行,但A的開發工作必須在日本之外,才能方便取得實驗材料

[31]。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佔領了滿洲,並在翌年建立了傀儡政權的“滿洲國”,成為石井實驗場的選定地點。1933年8月,石井在哈爾濱宣化街和文廟街一帶秘密設置了細菌研究所(被稱作“石井部隊”,密稱則為“加茂部隊”),並於哈爾濱東南方拉賓線車站附近的背蔭河建立附屬的細菌工廠[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