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胃炎反覆不愈的五大原因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疾病 ,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在胃病中居首位。自纖維內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

不少老年患者經常問:為什麼這麼一種常見病,一直去不了根?

老年人慢性胃炎反覆不愈的五大原因

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龍大夫總結主要有五大原因:

01 壞的習慣

許多老年人能按時服藥,能精確掌握喝水的溫度,卻不注意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老年人由於味覺減退,飲食方面比較“重口味”,或者改不了原來壞的習慣,如喜食過酸、過辣、生冷食物,喜歡喝濃茶和濃咖啡。

有的老年人過慣了苦日子,一直保持年輕時“搶”飯吃的習慣,吞嚥非常快。沒有經過細嚼慢嚥,食物就不會與唾液充分混合,不利於消化,加大了食物對胃的刺激。

02 情緒因素

進入更年期後,部分老年人性情大變,情緒波動大,經常無端發脾氣,或者因為受慢性病困擾,充滿負面情緒,精神抑鬱、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造成

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從而誘發或加重慢性胃炎

03 細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常見的引起胃炎的致病原,其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數患者無症狀,也可有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噁心等消化不良表現。很多老年人沒有認識到這個細菌的重要性,也不知道細菌在家庭成員之間有傳染的可能性,忽略了檢測和抗菌治療。幽門螺桿菌可以在糞便、唾液、牙垢和鼻分泌物中檢測出,有些老年人,喜歡不注意口腔衛生,常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嚥入胃,也可能誘發慢性胃炎。

04 菸酒嗜好

很多老年人早年有抽菸、飲酒的習慣。菸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進胃酸分泌,對胃黏膜產生刺激,過量吸菸會引起膽汁反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直接引起炎症,增加慢性胃炎的發生率。

05 藥物刺激

年齡大了,人總會有些關節或頭痛,老年人疼痛時,常自行去藥店購買“止痛藥”,這些藥一般屬於非甾體類消炎藥,可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損,導致胃黏膜糜爛。一旦吃出胃痛,往往也是胡亂吃些藥。先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出了問題,又“拆東牆補西牆”,導致胃病得不到規範治療,更難癒合。

老年人慢性胃炎反覆不愈的五大原因

慢性胃炎並非不治之症,除了要了解並克服上面的問題之外,完善的胃鏡和幽門螺桿菌檢查,根據結果採用正規的治療方案,能極大的提高治癒率。

中醫沒有慢性胃炎之說,但貴在“ 辨證論治”,有“同病異治”之說,80歲與20歲,其用藥往往是有區別的。

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試著選擇正規中醫藥治療:

  •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後。
  • 西藥治療後症狀反覆出現,或停藥後經常復發者。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長期反覆發作,有焦慮、抑鬱表現者,可給予抗焦慮藥物

老年人慢性胃炎反覆不愈的五大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