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遊”變“糟心遊”,百度還是那個“百度”

“港澳遊”變“糟心遊”,百度還是那個“百度”

最近,很多參加了“港澳遊”的消費者反映,他們通過百度搜索並參團的旅行社,竟然是打著正規旅行社旗號的假冒旅行社,旅行中甚至遭遇強制購物,原本滿心期待的開心之旅變成了“糟心遊”。(4月15日 央視新聞)

不少消費者稱通過百度搜索“國旅”,看到頁面出現了加V認證的所謂國旅信息後,才決定報名參團,而認證信息“驢唇不對馬嘴”,實屬虛假信息,對消費者產生誤導。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百度第一次因平臺虛假信息被點名。近幾年,對百度平臺虛假信息的詬病一直沒有消停,而百度幾乎每一次都緊急回應,承諾整改,但收效甚微。

這一次,那個熟悉的百度又回來了,接下來可能又是一番道歉、承諾、整改,但試問,何時才能讓公眾少糟點心?畢竟,公眾已經給了百度太多的時間。

2015年魏則西事件引發公眾對百度競價排名聲討,致使百度競價排名被整頓,李彥宏也表示要逐漸放棄競價排名,把重心逐漸轉移到AI上。但結果呢?2016年,烏魯木齊患者張瑞通過百度搜索當地一家醫院進行鼻部手術,術後出現心理障礙,最終墜亡。同樣,2018年“上海復大醫院”推廣事件也進一步暴露了百度在處理虛假信息方面仍然存在問題。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一直到如今的“糟心遊”事件,這麼多年過去了,百度還是那個百度。

互聯網時代,構成互聯網的核心要素,是終端、人、內容與服務,但不容質疑的是,無論是人與人的連接、人與終端的連接以及人與內容的連接,其核心都是以人為主,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人實現其自身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公司更是要積極轉變思維,由產品思維轉移到用戶思維,多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多的關注人而非物,這是互聯網公司佔領市場贏得用戶的關鍵。

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在信息氾濫的今天,百度幫助用戶實現了對廣泛的信息來源進行搜索,為人們篩選信息、精準定位信息提供了便利。不同資源的聚合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以至於“有問題,找度娘”成了公眾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公眾對百度的依賴也漸漸形成了對百度的信任,對其提供的信息不加核對便加以採納。殊不知,其平臺上的信息良莠不齊,虛假信息橫行,信息誤導給公眾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而百度出於商業利益考量,往往對平臺上虛假信息核查不力,未能充分站在民眾的角度考慮問題,結果是害人又害己,消磨公眾對平臺的信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百度不僅是社會的基礎設置,更是全社會的信息入口。中國人能接觸到怎樣的信息,是真實還是虛假,優劣還是低劣,很大程度上會被它決定。一個社會如果普遍被劣質信息所引導,何談社會進步?因此,百度必須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考慮公眾訴求,加強平臺審核力度,讓高質量信息在平臺流動,過濾劣質信息,將優質信息提供給民眾,惟其如此,才符合百度一以貫之的“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的品牌主張。

從創立之初,百度便將“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作為宗旨,因此,徹底對劣質信息說不,與其宗旨相吻合,儘管百度可能會因此失去一部分商業利益,但迎來的卻是一次全新的“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